第1072章:北燕內亂起 作者:未知 第1072章:北燕內亂起 午膳後不久,葉辭柏和墨慈便從學士府過來了將軍府。 對於兩人這麼早回來,祁氏有些意外,“怎麼不在孃家多陪陪你娘?” 墨慈笑笑,避重就輕道:“是姨娘讓我們早些回來的。” 聞言,祁氏沒有再多說什麼。 她又不傻,自是知曉兒媳和孃家那邊緊張的關係。 只道:“快進去吧,太子和歌兒都在裏面。” 墨慈的日子還短,肚子尚不明顯,兩相見過禮後,她便去到了葉朝歌那邊。 兩人許久不見,免不了彼此關心寒暄。 “我聽說你嗜酸,除去嗜酸可還有其他的反應?” “許是日子還短,還未有其他的反應,我感覺我這一胎是個女兒,很安靜呢。” “那可不一定,當初我懷小鈴鐺的時候一點兒也不安靜,與她的性子天壤之別。” 墨慈一想也是。 當初朝歌懷小鈴鐺的時候,真真是恩,有些驚天動地,那時候她還想着,這麼鬧騰八成是小子。 結果恰好相反,是個女兒。 且之後小鈴鐺的性子與在朝歌肚子裏時的鬧騰完全相反。 她現在安靜不代表着是女兒,也有可能是兒子。 “看你這樣子,莫不是想要女兒?”葉朝歌笑問。 “不瞞你說,我還真想要個女兒,不是都說女兒是孃的貼心小棉襖嗎?” 貼心小棉襖? 葉朝歌默默的看了眼在外祖懷裏的貼心小棉襖。 小鈴鐺如今一歲多了,反正到現在爲止,貼心小棉襖她沒半點沒享受到。 / 一家三口在將軍府待到用過晚膳方纔回去。 按理說鬧騰了一日,雙身子的葉朝歌早該倦了,可並沒有,不但沒有,且格外有精神,上了榻後,便拉着衛韞說話。 所說自是圍繞着白日,其中不免提到了她和墨慈的閒聊。 “你瞧着墨慈懷的是男是女?” 這問題可把衛韞給問倒了,他一不是大夫,二不會相面,怎會知道墨慈懷的是男是女? “我是問你瞧着是男是女。” 衛韞默了默,如實道:“不會瞧。” “你這人!人家不是常說肚子尖尖圓圓便能看出是男是女嗎,你瞧着……” “我沒看。” 不待葉朝歌把話說完,衛韞便將其打斷,“我沒看過她的肚子。” “恩?” “我怕你哥和我鬧。” 他一個妹夫盯着嫂子的肚子看,呵呵,想想那個場面便很精彩。 四個字。 像什麼話! “再說了,是男如何,是女又如何,能說明什麼?還不都是葉家的孩子。” 葉朝歌:“……” 行吧,她無話可說了。 反正這天是聊不下去了。 躺下,蓋上被子,睡覺! “……要睡了嗎?” 葉朝歌幽幽的看了他一眼,“不想和你聊了。” “……那我下去吹燈。” 葉朝歌:“……”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在這萬籟俱寂的深夜裏,他便這麼氣她,這日子沒法過了! …… 今年無甚要事,宣正帝便定在了十六開朝。 除去初三回了孃家外,後面的日子,葉朝歌便一直在東宮,一家三口平靜度日,不被人打擾。 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 尚未出正月,便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北燕皇帝突然駕崩,未留遺詔,導致北燕皇室大亂,太子和一衆皇子鬥得如火如荼,爲了皇位大動干戈。 皇室動盪,百姓惶惶,邊關不穩,兩國當初所簽署的議和書,幾乎形同虛設。 消息傳到大越來時,作爲北燕公主的華容頓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之中。 這一天,本定於正月十六開朝的宣正帝,不得不提前開朝。 文武百官齊聚宮中,商討這突如其來的北燕變故。 一直到了傍晚才結束。 衛韞回來時天兒黑透了,晚膳已然備好,待洗了把臉換了身衣裳出來,膳食便上了桌。 用膳間,葉朝歌問衛韞北燕的情形。 “情況不太樂觀,前北燕皇駕崩的突然,不曾留下詔書遺詔,雖然早有太子,但寧缺這兩年勢力被削弱的厲害,皇子諸多,肉只有一塊,可以想見其熱鬧程度。” 想想也是,北燕皇帝兒女衆多早已是一樁‘美談’。 龍椅只有一把,僧多粥少的局勢,自是免不了龍爭虎鬥。 而且,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斗的有些過火了。 “他們爭龍椅和邊關有什麼關係?” “有人覺得不夠亂,妄圖將這渾水攪得更亂一些,亂中得力罷了。” 衛韞這麼一說,葉朝歌便明白了。 “父皇已經決定派大將軍領軍前往鎮壓,你哥,恐也在列。” “我哥也去?” “現在的情況是還未定,我會再試着從中周旋,儘量不讓你哥去,至於大將軍那邊,北燕懾於大將軍威名,此去北燕,他最是合適,不過你放心,我會派人保護外祖。” 作爲太子,他要爲大越計。 但作爲外孫女婿,他要爲外祖計。 此事說起來,衛韞也頗有些不得勁。 年前他用臨江換防威脅葉辭柏,只是單純的嚇唬他,他是過來人,葉辭柏的心情他理解,於公於私,他都不會讓葉辭柏去臨江換防。 可現在,北燕皇帝駕崩,北燕內亂,邊關不穩,將士蠢蠢欲動…… 葉朝歌也不是沒有大局觀的人,她很清楚眼下的情況兩國恐再起戰事,兄長作爲將領,自是不能置身事外。 雖然有些對不起墨慈,但現在並非可以胡鬧的時候。 “你也不必如此,若真需要兄長,自是沒有輕重不分的道理。” 衛韞聞言,握上她的手,“你放心,不管最終結果如何,我都會讓他們平安回來。” 葉朝歌點頭,“好。” 最終葉辭柏還是作爲先鋒將軍隨着祁繼仁出征。 他一直跟着祁繼仁長大,從小便混跡於祁家軍,曾參與過數次大越與北燕之間的大小戰役,且上次北燕和大越開戰,他曾在那次的戰事中立下了功勞,對於與北燕作戰,以及邊關的地形,最是清楚瞭解。 而這,便是他此次出征的緣由。 聖旨下達的當日,便整軍出發,由此可見,北燕的情形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