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洪武之泉江路隧道
朱元璋疑惑的又看了看四周,並嘗試呼喊了幾聲,依舊沒見任何迴應之後,方纔打開了眼前這封信。
“陛下,見此信時,吾已離去。
親王趙世良,確爲穿越之人,並不屬於此時代,吾已將其送回,陛下無需顧慮。
吾於此間2000餘年,朝代更迭,歷歷在目。
願陛下做一明君,開創大明盛世,爲此,特留書信,請陛下務必留心。
如今亂世已平,百姓遠離戰火,請陛下借鑑漢初經驗,實行清稅撥付休養生息的政策,爲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
如今戰事初定,人口巨減,請陛下實行移民屯田的政策,發放耕牛種子,並立下規定凡開墾荒地者,其田軍永遠爲開拓者自由且三年免稅。
最後,切記一定保存鐵腕手段,懲治貪官污吏,反腐反貪,震懾洪武一朝,併爲後世書寫官員應該怎樣爲官的準則。
以上幾點皆爲吾爲陛下提出的治國之策。
以下,則爲切不可行的禁忌。
第一,切勿屠殺開國功臣,若殺功臣,則國必不安穩。
第二,重文尚武,萬不可忌憚文人,更不可建文字獄,否則國脈難延。
第三,黎陽山乃明朝龍脈所在,萬萬不可開挖山脈。
若以上三點均能做到,大明盛世不朽。”
朱元璋認真的看完了這封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他讚許的是在這封信裏提到的幾個政策,的確和他想的不謀而合。
但這也並不足以讓他太過驚訝,因爲與秦局長相處的這些年裏,早已見識過對方的謀慮,以及對天下局勢的分析,不足怪哉。
但同時他也爲此而感到驚訝,秦局長居然和義父趙世良一同消失了?
至於下面的幾則禁忌,朱元璋的心裏多少是有些含糊的。
朱元璋始終是一個存在兩面性的帝王,充分詮釋了什麼叫自信與自卑並存。
因此如今江山已定,但那些老臣們卻始終在朱元璋的心裏是個結。
出身貧賤,禿僧,粗鄙這些詞一直讓他深有顧慮,更何況他也擔心落得一個得位不正且到天下的罪名。
文字獄這三個字,朱元璋現在還並沒有太明白其中的含義,不過心裏早已經有了要整治一下這些文人的想法。
不久前他還收到過一位杭州學府學士的奏表,其中的內容讓他大爲惱火。
“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爲世作則。”
原本這句話是誇讚朱元璋是天生的龍子,但朱元璋則認爲光天之下是罵自己爲禿僧,爲世作則的則,是通假字,通賊。
就因爲這件事,那位杭州學府的學士就掉了腦袋,至此也在朱元璋的心裏埋下了整治文人的想法。
他並不覺得自己的這些想法是錯的,所以對於這幾條禁忌,在朱元璋看來,未免有些誇大了。
尤其是最後一條,在書信中,秦局長表明黎陽山乃明朝龍脈所在,可要知道朱元璋也是有自己的欽天監的,帶頭的還是劉伯溫。
明朝龍脈在哪他清清楚楚,唯獨不在這黎陽山上。
本來秦林和趙世良突然消失這件事就讓朱元璋感到有些不安,現在秦林假借龍脈之名,不讓他挖黎陽山,就更引起了他心中的好奇。
“來人,挖山!”
在思索了片刻之後,朱元璋最終還是下達了這道命令。
他覺得這裏可能藏匿着什麼至關重要的東西,所以秦林纔會以龍脈爲由,不讓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