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印象
這天的清修午課,於允雋很有些心緒不寧,忍不住在想維漢先生究竟在外面幹什麼?
好不容易到了日落時分,夕陽在峯巒起伏的天際輪廓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輝,出岫輕雲飄蕩在觀蘭臺外,潔白的雲朵也染上了落日的顏色,羣山環抱的幽谷中一片雲蒸霞蔚。
孟允秀被罰禁足於西院思過,免得維漢先生看見她礙眼,於允雋與毓靜、毓倩走出白雲觀大門左右環顧,隨即站定身形看着觀蘭臺東側,不由自主發出齊聲的驚歎!
唐成整個下午在觀蘭臺東側建了一座竹亭。在人家地盤上私搭亂建蓋個棚子,通常是很令人反感的行爲,但是換一種情況,假如所建之物既美輪美奐,又能與山水靈樞完美相融,而且精妙的嵌入風光美景之中,讓人一眼看見就覺得此亭就應在此處,此處就應有此亭,其用心幽致已是極境。
那麼無論是誰,都只會發出由衷的讚歎!
這當然不是隨便搭建的一個亭子,亭有六柱,柱高三米,每根柱子下端都有從山中信手取材加工的石礎,既穩固又顯輕盈。六角亭的每根柱子之間相距兩米,東西兩個正向是前後門戶,而南北四個側向有亭欄,編竹而成美人靠的造型,可倚欄而坐也可憑欄遠眺。亭頂高四米,雙層六角直挑棱檐。
竹亭通體呈青翠色,均勻灑布着天然形成的金黃色條紋裝飾,座落在觀蘭臺東側地勢較高、較平的整體山岩上,也恰好是穿出疊嶂大陣走向白雲觀的路邊,在此刻雲蒸霞蔚的落日景色中,宛若碧玉紋金的仙境瓊閣。
附近山中特產一種金玉竹,杯口粗細,通體碧翠如玉,竹竿上卻有一道小指粗細的金黃色豎紋,節節交錯分佈。
唐成在山中削竹爲器,不用一根釘子或繩子,梁、柱、椽、檁的結構完全按照鬥榫卯接的古典營造法式,闌干則用細竹枝和竹片以竹藝編織穿接的手法,從午後到日落短短的時間內,便已將竹亭建好。
唐成正站在竹亭前,左邊是鍍上落日金輝的蔥翠山巒,右邊是映染夕陽霞光的飄雲幽谷,他面帶微笑說:“允雋道友,維漢建亭一座,邀您在此共賞青城幽境。”
於允雋既驚且嘆間忘了說話,看着竹亭和亭前的唐成,神情一時有些癡了。
這時候,年紀最小的毓倩回過神來說:“好漂亮的亭子,是維漢先生一個下午建成的嗎?真是神仙手筆啊!您若不是風門前輩,就是去做竹藝的話,也絕對是一代篾匠宗師!”
這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尤其是於允雋幾乎笑彎了腰,銀鈴般的輕笑聲飄蕩在觀蘭臺外的彩雲霞光中。
這天夜裏,唐成沒有留宿白雲觀,但也沒有離開觀蘭臺,就坐在竹亭中欣賞幽谷夜色,於允雋就與他並肩而坐。
兩人遠望夜幕星光籠罩下的青城山巒,一直默默無言,直至入夜已深瑤草凝露之時,只聽於允雋發出一聲輕輕的嘆息。唐成開口問:“允雋,此番見面,總覺你心有憂思,有什麼煩心事嗎?”
於允雋對唐成是什麼心思,唐成當然很清楚,但是,於允雋開口卻答了另一件事:“家師閉關,命我代守白雲觀,我清楚她的用意。歷代白雲觀住持皆有神念之功,數百年來從未例外。只可惜我自幼修習疊嶂祕法,至今尚未得門徑,比不得月影仙子那等人才,恐愧對歷代祖師和師父啊。”
疊嶂派傳承真是了得,雖然弟子不多,在江湖上也不是很張揚,但歷代都有神念高手鎮山。其他各派不是沒有神念高手,但不能說每一代從無例外,就以當代江湖而言,尋巒派傳承相對式微,卻有一位朱昊,向立信也剛剛堪破了神念之境。消砂派近幾十年來發展的非常快,堪稱風門大派,高手雖不少但迄今爲止並無一人突破神念之境。
再比如九星派,敬仲春、慕容楚祕法境界皆不弱,但離神念之境總還有一線之隔。而疊嶂派歷代白雲觀住持都是神念高手,想當年頤媛真人接任白雲觀住持之時尚無神念之境,但在山中修煉十餘年後也邁過了這道門檻。
這聽上去很神奇,但是,唐成並不覺得不可思議,觀蘭臺就是一處世外清修寶地,最難得疊嶂派歷代祖師在此打造了一座疊嶂大陣,匯聚整座青城山的地氣靈樞。有悟性有機緣者在此滋養形神,收穫自會比別處大的多。不過,可嘆的是這滾滾紅塵中,又有多少人能安守世外深山,同時又能得世間種種感悟機緣?
雖然整體道場環境甚妙,傳承體系也非常完整,但具體到個人,面對這種傳承歷史自然會感到一種壓力。
於允雋的修爲不低,卻也自知突破神念之境的機緣多少有些渺茫。世間有能力、有才智、有條件又能下苦功修煉者如向立信,突破神念之境的機緣也來的非常之難或者說非常玄妙。這種事有規律但誰也說不準,不像上學混文憑到時候考過了就能畢業。
在南海初遇程維漢,於允雋曾親見他與池小莫動手,生死之間當然無所保留,論功力當時他並不比於允雋更深,論祕法境界也差不多。但今日再見他建成這座竹亭,於允雋意識到維漢先生已經突破神念之境、且已有萬物生動之感悟,否則再巧的手藝、再精的學識,半天功夫也完成不了這種工程,因此就更加感慨了。
唐成明白她的意思,語氣悠然的勸說:“各人的經歷、機緣、福報不同,本來就不是強求之事,你還年輕,而且已經是當今江湖年輕一代的出色高手,何故有此之嘆?”停了一會又說:
“你自幼並不是爲白雲觀住持之位而修祕法吧?感悟山川之美、滋養形神之妙而已,若不失其本意,便是天人自然之趣。”
於允雋點了點頭說:“說的也是,是我自己想多了。我見過玥瑛師叔那等仙子般的風采,難免心生豔羨,而今又見到維漢先生已入萬物生動之境,自覺慚愧故而感嘆。其實我又何必想那麼多呢?出家清修之人,不必掛礙這些啊!”然後開心地說:
“維漢先生建此亭邀我賞青城風景,還是莫負眼前天地所予的良辰美意吧。維漢先生此番青城之遊,風光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