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佛陀和須菩提 作者:未知 ps:看《帝御山河》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從半空中掉下去,若是平常還好。+,但現在血氣幾近耗光,冒冒然掉下去,基本上必死無疑。 一剎那,楊紀額頭上冷汗都掉出來了。 納芥瓶的威力確實大,但使用它的代價也同樣大。如果不是極強大的強者,這種級別的空間法器根本就用不起來。 “嗡!” 虛空震顫,風聲呼嘯,楊紀還在極力控制着納芥瓶,儘管他心中其實已經非常緊張。情況緊急,楊紀腦海中此起彼伏,電光石火間終於使出了心中認爲目前最穩妥的方式。 呼! 納芥瓶一落千丈,自由落地,片刻之後突然一滯,懸停空中。然後再筆直的墜落下去,再懸停空中……,如此不斷的重複,將血氣的消耗減少到了最低。 “砰!” 數息之後,寺廟外厚厚的枯葉地上,光芒一閃,楊紀人器分離,墜落在地上。 “好險!” 楊紀腳下陣陣發軟,他體內的血氣這個時候已經基本全部耗空了。無論什麼時候,高空都是武者的墳墓,只要足夠高,哪怕是武聖也一樣會被摔死。 然而不管怎麼樣,自己還是安全的抵達了地面。 “想不到這件法器居然這麼喫內力!” 楊紀臉色蒼白,一臉的冷汗。法器還是這件法器,但是經歷了最後一剎那的驚魂,楊紀心中的感覺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天空是武者的墳墓,楊紀現在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納芥瓶如果僅僅做爲一件方便的隨身的儲物空間,那是極好的。可以儲存大量的東西,同時對血氣的消耗也不大。 但是這件法器最高級的御空飛行的能力,絕對不是任何人都能使用的。 自己本來還想着利用這件強大的法器在空中戰鬥,但如果真的這麼幹,恐怕對手還沒死,自己就首先耗光血氣。被對手殺死了。 “看來,除非是特殊的情況,否則的話,御空飛行的能力根本就不能使用。” 楊紀盯着掌心的納芥瓶,心中遺憾無比。 空有這麼厲害的能力卻不能使用,那種感覺別提了。楊紀現在算是明白爲什麼連武聖都不能御空飛行了。 來自大地的引力實在是太厲害了。納芥瓶本身不是太消耗血氣,但是涉及到大地的引力,那種消耗急劇增加,根本就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了。實在是太龐大了! 周圍樹葉沙沙作響,楊紀擡頭看看天空,距離天亮已經不遠了,猶豫片刻,楊紀走進了幽深、寂靜的寺廟之中。 因爲出了這件事,楊紀不得不延長在寺廟內的時間。大山莽莽,距離琅琊郡還有很長的路程,沒有恢復實力之前。楊紀是不敢冒然前往的。 三天之後,楊紀的實力慢慢恢復。在這段時間。楊紀體內的阿修羅血脈一直平平靜靜,無波無瀾。 楊紀除了修煉,其他的時候都跟着梵能學習佛經、佛理。楊紀學習佛經的初衷,本來是爲了降伏體內的阿修羅戾氣。 但是後來,楊紀已經完全忘記了這一點,真正的沉下心來學習這些佛道經典。 楊紀越是瞭解。就是越是感覺到佛道一脈的浩瀚淵深,也越發的覺得自己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恐怕並不像是自己最初想像的那麼簡單。 回想起來,自己當時處於迷亂之中,連方向都變不清了。如何能於莽莽羣山中,這麼好的就找到這一座寺廟? 要知道當初只要方向出了一點偏差,自己就會離得十萬八千里。甚至跑到一個自己完全預想不到的地方。 而且寺廟周圍羣山莽莽,那麼大的區域,爲什麼恰恰就出現在這裏呢? 仔細回想,冥冥之中一根絲絃,把自己從遙遠的平川城,一直牽引到了這寺隱蔽的寺廟之中。 “是眉心小石中的那捲佛道經畫嗎?” 楊紀心中暗暗道,他想來想去,只能想到眉心中的那捲佛道經畫。 嗡,意念一動,楊紀下意識的就溝通到了腦海中的眉心小石。只見眉心正中,一層層無形的光罩中央,那捲半寸不到經畫深深的捲起,一動不動。 楊紀已經觀察到過它好幾次了。這卷神祕的經畫一直在眉心處一動不動,就好像處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中一樣,對楊紀的召喚根本毫無反應。 雖然如此,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卷經畫絕對是佛道中人。 梵能一直說自己和佛道有緣。在楊紀看來,如果真說自己和佛道有什麼緣份的話,也就只有這卷經畫了。 “當初楊二牛曾經說過,這是天上隕石所化。我也去那裏看過,確實是隕石墜落的痕跡。但是一顆隕石爲什麼和佛道的力量扯上關係?” 楊紀腦海中此起彼伏,疑惑不已。他身負儒道和佛道的力量,和兩脈實在是牽扯不清。 楊紀苦思不得,搖了搖頭,拿起旁邊的一頁金燦燦佛經看了起來。這段時間,他修煉精氣神合一的方法,已經有所成就,勉強可以拿得起這些佛經,但是依舊沉重無比。 梵能一直對他說,精氣神合一的方法其實簡單無比,就是把精、氣、神合到一塊就行了。楊紀是個聰明人,天賦極高,不知道爲什麼一直都學不會。 楊紀對此只能是苦笑。 飽漢不知餓漢飢,梵能這種自小寺中長大,無所掛礙,無所苛求,心思單純的人是不可能明白其他人的煩惱的。 對於梵能來說,可能是天生神通,不學而會,比喝水也難不了許多。但對於其他人。包括楊紀來說,這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經頁上寫的是梵文,楊紀學習也有一時間了,上面的梵文也勉強看得懂。這是《金剛經》,按照梵能的說法,是一切經法的根本。也是他這裏品級最高的佛經。 只不過可惜,末法時代,佛道經典大部分遺失,梵能這裏的經書大部分都是這樣,包括這卷《金剛經》。 不過儘管如此,楊紀依舊能感覺到這本經書的博大精深。 楊紀摒氣凝神,目光專注的看着這卷金光燦燦的《金剛經》經頁。這是金剛經的一部分,上面說的是佛陀和須菩提之間的說法。 須菩提楊紀問過梵能,這應該是佛道昌盛時代。佛陀的弟子。而且還是極有名望的。 經書上,佛陀問須菩提,提到一段關於莊嚴佛土的話。 佛陀問: “須菩提,於意雲,菩薩莊嚴佛土不?” 須菩提回答: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是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陀點頭: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爲大不?” 這裏又提到了一段須彌山王。 須菩提回答: “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這段話簡單的說,就是佛陀問須菩提莊嚴佛土莊不莊來在?須菩提回答。莊嚴佛土只叫做莊嚴,並不是真的莊嚴。 佛陀以這個爲引子,提及關於清淨心的問題。最後又問了一段關於須彌山王的話。 楊紀看得出來,佛陀是以莊嚴佛土的例子來點撥自己的弟子須菩提。後來須菩提果然領悟,說到佛陀提到須彌山王的身大。並不是真的指身體,而只是名叫身體而已。 這一段話,師父教徒弟子沒有什麼看頭。楊紀注意到的是中間的一段話,這簡簡單單的一段話、一頁經書,楊紀這段時間已經看了七八十多遍了。 每次看感覺都不一樣,都有新的感受。 四周一片寂靜,楊紀皺着眉頭,右手兩根手指揉着眉心,看着佛經上的內容沉思不語。 他這段時間看梵能的那捲金剛山經畫,學習的精氣神合一之術,進境緩慢。楊紀一直有種感覺,他距離學會這種法門其實並不遠,只差薄薄的一層而已。 就像梵能說的,精氣神合一之術不是武功,也和武功不同。它不存在循序漸進的說法,會的人根本不用花時間,看一遍就會,聽一遍就會,比如梵能自己。 而不會的人,怎麼都不會。你怎麼跟他解釋他也學不會。隔行如隔山,看似隔了一點點,但怎麼也學不會。 楊紀現在就處在這種狀態之中。看似每天都有進步,但真要按照這種進度,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學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楊紀擱筆仰頭,喃喃自語。 這段話是這頁佛經的主旨,也是佛陀點化弟子須菩提的重點,告訴他怎麼生出清淨心的。 楊紀可以感覺到這段經文前面應該還有一段重要的內容。只是缺了那一塊,也就無從揣度。 佛陀是超越神祗的存在,他點化的東西絕非尋常。 楊紀每次讀到這裏,總是有感而發,有一種彷彿什麼東西要從心裏萌發而出的感覺,但感覺總是差了一點。 “不住色生心,色指的是外界看到的一切。山是色,水是色,人是色,星也是色,眼睛看到一切都是色。不住色生心,指的自然是不爲外物所動,不爲外物而發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這裏的聲、香、味、觸、法指的自然是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居然連法也是包括在裏面。” 楊紀心中暗暗道。法指的是佛法、道法、術法,當然也包括武功以及所有的一切。武道中人是不可能摒棄武功的。 甚至就連精氣神合一的法門也是一種法。 這段佛陀在無數個紀元前的講話,居然是讓人摒棄一切的一切,所有能想到的東西,所有想不到的東西,一概摒棄。 以這種方式來生髮佛陀口中的“清淨心”。(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衆號!)(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