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朵顏公主
夏若琳冷哼一聲,氣鼓鼓的對楊凡說道。
看着她氣鼓鼓的模樣,楊凡微微一笑。
“怎麼,長公主擔心臣?”
聽到這話,夏若琳臉頓時一紅,急忙跺了跺腳。
“你……你胡說什麼呢,誰擔心你了,我可是這次的和談副使,你要是鬧出笑話了,我豈不是也跟着你丟臉!”
說完夏若琳便撇過頭去,一副不想理會楊凡的樣子。
看着她這副模樣,楊凡哈哈一笑。
“公主若是擔心這個,那大可放下心來,臣早有把握。好了,公主若是無事,那便請回吧,臣還有事呢!”
說着楊凡便轉身就走。
夏若琳這性子實在不是他惹得起的,所以楊凡每次都是能避就避。
看到楊凡居然就這麼撂下自己了,夏若琳頓時就氣不打一處來。
但她都來燕王府了,豈能就這麼敗興而歸。
“哼,那你總得告訴我,你到底有什麼辦法吧!”
夏若琳追了上去。
“長公主,臣不是說了嗎,我準備用奶牛來和談。”
楊凡一臉平靜的說道。
等來到後院,他還讓人牽來兩頭奶牛,隨後就開始圍着奶牛研究起來。
“嗯,奶牛的育種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得想辦法控制奶牛的產犢期,最好是能保持在三百六十五天之內,不然就保持不了最佳的產乳期了……”
“另外還得多培訓點獸醫,不然的話想要用奶牛控制草原,數量可達不到……”
“喂……你聽我說話沒有……”
“對了,還得培育草種……”
“啊,楊凡你這個混蛋!”
此時的夏若琳已經快氣炸了。
這楊凡太不把她放在眼裏了,她給他說話他竟然全當耳邊風。
看着夏若琳氣得快跳腳的樣子,楊凡這纔像是回過神一般。
“哦,公主你還在啊,你剛纔說什麼?”
聽到這話,夏若琳頓時氣得牙癢癢。
“楊凡你這個笨蛋,你這個計劃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那些漠北人兇殘無比,怎麼可能用牛就能說服他們。”
夏若琳冷哼一聲。
然而楊凡卻是想也沒想便搖了搖頭。
“長公主,臣對自己這個計劃有十足的信心。”
見此,夏若琳徹底沒了耐心。
“哼,立了軍令狀你還這樣,那本公主就看着你去當平民吧,你這個笨蛋,氣死我了你!”
說完夏若琳憤憤的踢了楊凡一腳,這才氣鼓鼓的跑了出去。
“不是,她在氣什麼啊?”
楊凡一臉懵逼。
雖然被踢了一腳,但夏若琳這力氣也就和撓癢癢一般,楊凡也懶得再管她。
他現在最關心的還是怎麼能提高產量。
不制定好周詳的計劃,到時候可說服不了人。
……
從燕王府出來之後,夏若琳便氣呼呼的回到後宮。
一路上她越想越生氣,本來是想去找夏龍淵,讓他取消楊凡這個和談使的身份,但一想夏龍淵總是在袒護楊凡,她又讓人掉轉了方向,往太后宮中而去。
太后如今常伴青燈古佛,所以宮殿也修得宛如寺廟一般。
一進門,夏若琳便看到了正在念經的太后。
一見到太后,夏若琳便感覺委屈的淚水涌上了眼眶。
“皇祖母!”
夏若琳大叫一聲,一把撲到了太后懷裏,委屈的大哭起來。
“唉呀,誰惹了我們家小兕子不開心啊,皇祖母這就去教訓他!”
太后輕撫着夏若琳的背,心疼不已的開口問道。
夏若琳輕哼一聲,當即便把剛纔的事情說了一遍。
“皇祖母你評評理,這是不是楊凡那傢伙的錯,我都去關心他了,他還不聽我的話,哼,氣死我了!”
看着夏若琳生氣的模樣,太后也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
比起一無所知的夏若琳,太后對於楊凡還是有不少了解的。
要不是楊凡把胭脂水粉的利潤分了她一半,她就算是太后,也修不起如此華麗的佛堂。
所以在太后看來,楊凡絕對是個有本事的人。
她也知道爲何皇帝一定要讓楊凡當這和談使。
畢竟讓其他人去和談,只怕就是送糧送歲幣的結果了。
不過這些事她也不好直接告訴夏若琳。
“小兕子,皇祖母老了,這事情對錯我可判斷不了,不過楊凡是個苦命的孩子,他從小便被父母留在京城作爲質子,與父母聚少離多,而自從燕王殉國,他便沒了父母,有時候你得理解一下他。”
“而且小兕子你若真想把和談的事情做成,就不應該總是和楊凡置氣,你得幫幫他啊,你要是嫌他這奶牛和談的計策不成,就想辦法用事實辯駁他,光和他唱反調,他怎麼可能知道不行。”
太后笑眯眯的說道。
聽完太后這番話,夏若琳也止住了哭泣,臉上露出一絲若有所思的神色。
這件事,是她做得不對嗎?
……
就在京城中一片平靜之時,距離京城約百里的上京道旁正有一地營帳駐紮在此。
此時營帳中,正有數人對坐。
“國師,馬上就要到大夏京城了,你說大夏的皇帝會答應我們的條件嗎?”
一名身着狐裘,腰掛彎刀的女子正坐在大纛之下,看着不遠處一手握羽毛扇,留着八字鬍的男子問道。
男子站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禮。
“請朵顏公主放心,大夏雖說贏了我們幾戰,可他們的損失也不小,所以他們比我們還急着想要和談,讓他們奉上歲幣與糧草,已經是我們漠北的恩賜了。”
聽到國師此話,朵顏公主這才笑了起來。
“好好好,只要得到大夏的糧草,我必能得到父王的賞識,而我漠北大軍也能快速恢復戰力,下一次北下,我必要滅了大夏!”
朵顏公主握緊拳頭,眼中滿是沸騰的戰意。
“公主,公主!”
就在這時,營帳之外傳來一陣着急的喊聲。
“何事大聲喧譁?”
朵顏公主不滿地皺起眉頭。
只見一名漠北勇士掀開營帳走了進來,他手中還捧着一隻羽箭。
“啓稟公主,剛纔有人射來一封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