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百官不行,百姓行
梁少爲眼神已然失去焦距。
此刻他心裏頓生一股強烈的挫敗感。
而梁堅呆愣片刻之後,猛的一把掀翻了面前的桌案。
“氣煞老夫!”
梁堅神色冰冷,一時之間,整個廳中一片寂靜。
無論是舞女還是樂師此刻都不敢再發一言。
“都滾下去!”
梁堅怒吼一聲。
衆人紛紛退下,一轉眼便只剩下梁堅父子和還在戰戰兢兢的小廝。
梁堅在廳中來回踱步,拳頭不斷握緊又鬆開。
楊凡讓漠北人簽了和約,那他所做的準備還有何意義!
“楊凡,你該死啊,早知當初老夫就該將你一起弄死!”
梁堅一拳捶在一旁的柱子上,眼神冰冷而又充滿了殺氣。
聽到梁堅情急之下竟把那件事也說出來了,梁少爲不禁臉色一變。
“下去吧你!”
梁少爲對那小廝揮了揮手。
“是!”
小廝戰戰兢兢的起身,退了下去。
“父親大人息怒!”
梁少爲上前說道。
梁堅喘了幾口粗氣,這才平復了心中的怒火。
“等下派人處理了!”
梁堅回過頭,聲音冷漠的說道。
“是!”
梁少爲點點頭,已然明瞭梁堅的意思。
而就在這時,宰相府管家走了進來。
“丞相大人,桃花將軍前來拜見。”
管家拱手說道。
“她來幹什麼,讓她走……”
梁少爲剛想讓管家趕林清月離開,梁堅卻是擺了擺手。
“讓她進來吧,正好老夫想問問她今日和談的細節。”
“是!”
管家退了下去。
等屋內收拾妥當,便見管家帶着林清月走了進來。
“參見宰相大人!”
林清月一看連梁宰相也在,便急忙行了一禮。
梁堅此時早已斂去了怒氣,見到林清月向自己行禮,便趕忙笑着擡了擡手。
“清月,馬上咱們就是一家人了,還這麼客氣幹嘛,叫什麼丞相啊,叫伯父便是!”
看着梁堅和藹可親的模樣,林清月心裏不由有些感動。
等林清月坐下,梁堅便趕忙開口問道。
“清月是從宮裏過來的吧,不知和談結果如何了?”
梁堅故作不知的問道。
聽他問起,林清月嘆了口氣,這纔將之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這牛奶真有如此賺錢,竟能讓十大商會不惜投入八千萬兩銀子?”
梁少爲握緊拳頭,不敢置信的問道。
“這牛奶確實暴利,起初我還以爲漠北人絕不可能這麼輕易便被說服,可……哎!”
林清月搖頭嘆了口氣。
而梁堅則是皺起眉頭。
果然他太小看楊凡了。
誰能想到,楊凡竟能憑這所有人都看不起的商賈之道逼得漠北人不得不議和。
看到梁堅父子都在沉思,林清月忍不住開口問道。
“宰相大……伯父,如今議和大事已成,楊凡出盡了風頭,那我弟弟還有機會放出來嗎?”
林清月臉色忐忑。
京兆府她已經去過好幾次了,可京兆府尹卻死活不願放人。
現在看來,要想林超羣安然無恙的被放出來,唯有求梁宰相幫忙了。
聽到她這種時候還在關心林超羣那個廢物,梁少爲心裏頓時有些不滿。
但一想到他們梁家的大計還得用上林清月這個蠢女人,梁少爲也只好收斂了怒氣,露出一臉笑容道。
“清月你放心,無論楊凡再怎麼阻止,我都一定會想辦法把超羣救出來的。”
聽到梁少爲的話,林清月只感覺心裏一股暖流淌過。
與此同時,她心中對楊凡的不滿更甚了一分。
“楊凡做得這麼過分,這個仇我林清月必報無疑!”
看着林清月憤怒的模樣,梁堅和梁少爲對視一眼,心中暗暗點頭。
等林清月離開以後,梁少爲便連忙看向梁堅。
“爹,咱們就這麼坐視楊凡出盡風頭嗎?”
梁少爲不甘的問道。
梁堅皺眉沉思,隨後便開口說道。
“議和乃是大功,現如今朝堂之上無論是誰敢攻訐他,都必將遭受千夫所指……”
聽到梁堅這麼說,梁少爲頓時握緊了拳頭。
他隨軍三年都沒得到這般榮譽,憑什麼楊凡一個在京城放浪形骸的廢物能得到!
但就在這時,梁堅卻是話鋒一轉。
“但朝堂之上無人可以攻訐他,卻並不代表百姓不行。”
“百姓?”梁少爲疑惑的擡頭看向梁堅。
“若老夫沒記錯的話,這小子之前可是大言不慚的說過,這一次和談,他能讓大夏不出一粒糧食,但是,這一次和談結果可依舊包含了一百萬石糧食。”
梁堅嘴角掀起一抹冷笑。
楊凡毀了他的計劃,他也不可能讓他好過。
既然不能在朝堂之上逼楊凡交出燕王之位,那他就讓那些愚民來做這件事吧。
梁少爲臉上同樣露出一抹得意之色。
“孩兒明白了,我這就去安排。”
梁少爲說着便快步離開,準備安排人來做這件事。
……
燕王和談成功,逼得漠北使團簽下和約一事迅速發酵,京中官員無不被這個消息所震驚。
與此同時,很多人也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楊凡這個燕王的位子算是徹底穩住了。
要不是已經臨近深夜,只怕有不少人現在就要去燕王府登門拜訪了。
……
到了第二天,昨夜的和談消息更是如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整個京城。
“燕王此番真是揚我國威啊,竟能逼得漠北簽下藩屬國條約!”
“這下子我看漠北人還有什麼好囂張的,他們的大汗以後見着咱們陛下可是要下跪的。”
“當初誰說燕王不行的,站出來!”
“哈哈哈,痛快,太痛快了,我大夏國終於站起來了,今日當浮一大白!”
“……”
京城的各處青樓酒肆,大街小巷之中,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昨夜的和談結果。
當得知漠北國竟簽下藩屬國條約,願意與大夏永結同好後,每個人臉上都揚起了驕傲之色。
他們大夏國,站起來了!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燕王。
於是有人叫上一羣友人準備不醉不歸,有人則是帶上各種東西往燕王府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