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山長相邀
方亦儒聽完楊凡的話後,當即冷哼一聲。
看到方亦儒的態度驟然變冷,衆人都暗道一聲果然如此。
楊凡這下子惹得山長不快了。
然而方亦儒下一句話卻讓衆人驚呆在原地。
“好一個狂悖之徒!岸邊那小子,你還不趕緊把這抹黑我儒家顏面的人扔下池子去,難不成還要老夫來幫你扔嗎!”
方亦儒指着陳方知,破口大罵起來。
“啊?!”
在場衆人齊齊發出一聲驚疑。
他們耳朵怎麼都出問題了?
剛纔山長是說把人扔下去?
“山……山長,您說錯了吧,不然爲什麼要把王兄扔下去,他可是有功名的學子,楊……燕王他們這麼做,就是在抹黑我儒家名聲!”
賈不凡連忙躬身說道。
“我呸!”
方亦儒吐了口唾沫,滿臉的厭惡之色。
“不把他扔下去,更丟我儒家的名聲,一個剛考中功名的學子,就敢指着當朝王爺的鼻子要王爺道歉,他算個什麼東西!”
看到方亦儒這副模樣,衆人這才確信,自己沒聽錯。
一時間,衆人都驚聲議論起來。
看到這些人議論紛紛的模樣,方亦儒冷哼一聲。
“我知道你們有人不滿,但老夫要提醒你們一句,不要忘了君爲臣綱的道理。”
“更別提,今日之事,本就是你等有錯在先,燕王親臨硯池詩會,爾等卻出言挑釁,甚至還有狂悖之徒敢面指燕王。”
“如此行事,乃爲取死之道,今日你們敢指燕王,日後朝堂之上,莫不是還敢指陛下不成?”
方亦儒一番話說得衆人震耳發聵,一行人連忙低下頭。
“先生教訓得是,學生受教了!”
看到衆人低頭,方亦儒冷哼一聲,收回了眼神。
而陳方知眼看方亦儒沒有偏袒任何一方,這才放下了心。
“嘿嘿,下去吧你!”
陳方知對着手裏的青年冷笑一聲,隨後擡起腳一腳踹在他屁股上。
“啊,不要!”
青年慘叫一聲,整個人呈拋物線摔進了湖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
青年慘叫着在水面上撲騰着,聲音都帶上了哭腔。
他堂堂新科進士,未來要入朝爲官的人,現在竟然如一隻落水狗一般,簡直丟盡了顏面。
方亦儒看也沒看他,只對身旁人交代了一聲。
“等他清醒了,拉出來扔出去,我白鷺書院,不允許這種狂悖無知之徒停留!”
“是!”
聽到方亦儒竟然說出如此重話,在場衆人無不臉色一變。
方亦儒這話,說的可不僅僅只是白鷺書院。
有他這句話,此人只怕是要被打發到某個窮鄉僻壤去當個芝麻綠豆的小官了,而且這輩子也別想再往上爬一點。
一時間,所有人都急忙遠離了硯池,生怕和此人扯上關係。
賈不凡更是緊閉着嘴,移開了眼神。
此人是爲他出頭沒錯,但自己又沒叫他那般囂張。
所以這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處理完了這人,方亦儒便看向楊凡。
“燕王殿下,請吧,老夫那明軒閣不僅能看到硯池風景,而且今日老夫也並未邀請其他客人!”
方亦儒呵呵笑着說道。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楊凡會受寵若驚的答應之時,楊凡卻搖了搖頭。
“多謝山長好意,只不過本王還帶了兩人,只怕不方便叨擾,不若請山長爲我們安排其他座次吧!”
一看楊凡居然敢拒絕山長,在場衆人都一臉意外的看向他。
不是,這傢伙也太不知好歹了吧!
方亦儒看了看楊凡身邊的朵顏和不遠處的陳方知,只是略微猶豫,便擺了擺手。
“無妨,既然是燕王帶來的人,那自然可以一同入席!”
看山長爲了邀請楊凡,竟然能允許他另外帶人,還有一個甚至是女子,衆人都不由驚詫。
山長竟然如此看重楊凡?
可他左右不過就是對了幾副對聯而已!
而楊凡看山長都這般盛情相邀了,便點了點頭。
“好,那本王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見楊凡答應,方亦儒頓時喜笑顏開,帶着幾人往明軒閣而去。
跟在他們身後的陳方知此時心情激動無比。
他雖然沒有得到白鷺書院的山長賞識,可如今與他共赴席間,對他的名望也有很大益處。
不過最讓陳方知激動的還是楊凡。
今日種種見識,已經讓他看出,楊凡絕非池中之物。
他不是別人口中一無是處的廢物,更不是什麼運氣好才繼承了燕王王位的二世祖。
燕王的本事,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更厲害!
他若追隨楊凡,一身抱負就儘可以實現出來了。
就在這時,梁少爲他們也齊齊趕來了。
當他們看到楊凡竟然與山長並行,甚至山長還時不時的彎腰低頭以示尊敬,一羣人頓時石化在原地。
“這……這裏發生了什麼?!”
直到楊凡他們已經走到了明軒閣中,纔有人一臉震驚的開口問道。
在場的人立刻便給他們說明了事情原委經過。
聽完這件事的經過後,一羣人更加震驚。
山長竟如此看重燕王?
“可惡,又讓他出風頭了!”
梁少爲咬了咬牙,心裏憤恨無比。
明明這應該是他揚名的機會,結果現在風頭全被楊凡給出了!
看到梁少爲憤恨咬牙的模樣,林清月急忙拉了拉他的手。
“少爲,今日詩會比的是詩,要出風頭,那時候嶄露頭角的人才叫出風頭!”
聽到林清月這番話,梁少爲這才點點頭。
隨後他看向不遠處失魂落魄的賈不凡,立刻湊了上去。
“賈探花,在下宰相府梁少爲,久仰大名,今日偶遇,真是喜不自勝!”
梁少爲拱手說道。
賈不凡本來正失魂落魄,一聽來人竟然是宰相府公子,他頓時打起了精神。
“原來是梁公子當前,梁公子實在謬讚了,在下對你纔是久仰大名!”
“早聽聞梁公子當初考上狀元之後,卻拒絕做官,選擇入漠北爲國而戰。”
“如此大義,不知爲多少人所謳歌,今日見到梁公子,是在下三生有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