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本王無心魁首之位
看着這些人或譏諷,或疑惑的眼神,梁少爲頓時皺起眉頭。
不管黑水臺到底爲什麼找上他們,他們當衆被黑水衛帶走,傳出去都是一件丟臉的事。
現在與其在這裏繼續爭辯,確實不如先跟曹千戶他們回去。
“走吧!”
梁少爲冷冷的轉頭對曹千戶等人說道。
他倒不擔心進了黑水臺衙門會有什麼危險。
他好歹也是宰相府公子,除非梁宰相倒了,否則放眼整個大夏,無人敢動他。
“請!”
曹千戶笑着讓開了路。
一羣人當即轉頭離開。
“楊凡,你會後悔的!”
林清月冷冷的說了一句,這才被幾名黑水衛帶走。
楊凡無奈的搖了搖頭。
看來他要說此事與他無關,是沒人會信了。
可這件事情還真和他沒關係。
在他身後不遠處的陳方知看到梁少爲他們被帶走,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絕不會有人能想到,這件事會與他有關係。
等現場安靜下來,楊凡這纔對周圍衆人拱手道:
“本王在此向諸位致歉,因爲本王的關係,導致詩會出現了一點小波折,現在大家可以繼續了!”
聽到楊凡的話,衆人都面露尷尬之色。
繼續?
這怎麼繼續!
雖然楊凡剛纔是在與梁少爲鬥詩,可他一出口便是足以傳世的詩作,還一連就是好幾首。
有他如此珠玉在前,他們接下來無論作什麼詩都只會顯得班門弄斧。
想到這裏,衆人便紛紛起身拱手道。
“燕王殿下客氣了,這詩會的目的便是覓得佳作良篇,如今有燕王幾首大作,詩會目的已然達成,又何需再繼續比下去呢!”
“不錯不錯,本屆硯池詩會,光憑燕王殿下的這些作品,就已是硯池詩會舉辦以來的巔峯了!”
“燕王殿下幾首詩作,足夠我等研習良久!”
一羣人迫不及待說道。
緊接着他們又急忙看向方亦儒。
“山長,我看今日詩會魁首,就定爲燕王殿下吧!”
聽到他們的話,方亦儒點了點頭。
雖說大夏文壇臥虎藏龍,但今日看來,是不可能有人能超越楊凡了。
“燕王殿下,看來今日詩會之魁首,非你莫屬了!”
方亦儒起身抱拳道。
“這……”
楊凡面露爲難之色。
看到他面露爲難之色,方亦儒不禁疑惑起來。
“老夫觀燕王似是有些爲難,不知是爲何啊?”
聽到方亦儒的問話,衆人紛紛看向楊凡。
這可是硯池詩會的魁首,無數人搶破腦袋也想得到的殊榮。
就算楊凡貴爲燕王,這名望於他而言也不可或缺吧?他有什麼好爲難的!
楊凡嘆了口氣,這纔開口說道:
“其實本王今日來此,只是因爲一些朝堂之上的不平之事鬱結於心,這纔想來詩會上放鬆一下心情,這魁首之位,本王並無心爭取,方先生還是將這魁首之名贈予他人吧。”
楊凡此話一出,衆人都驚呼起來。
燕王居然要放棄硯池詩會魁首的名號?!
但緊接着,衆人就關注到了楊凡話裏的另一個關鍵。
這朝堂之上,到底出了什麼不平之事,能讓燕王連硯池詩會的魁首名號都無心爭取?
“燕王殿下,敢問朝中究竟出了何等不平之事?”
有人忍不住開口問道。
在場雖有不少沽名釣譽之人,但也有不少依舊懷着理想抱負,嫉惡如仇的年輕士子。
有人帶頭開口詢問,在場不少人也跟着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面對着衆人的疑問,楊凡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嘆了口氣,又端起桌上的酒一飲而盡。
看到他這副憂愁模樣,衆人心裏疑惑更甚。
而楊凡這才幽幽開口說道。
“今日京城之中,有一本兵部關於徵北軍的賬本傳出,這本賬本或許你們已經有人看過了,也有人還不知其事,這賬本……”
楊凡緩緩將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情娓娓道來。
“可憐我大夏兒郎,爲國征戰,驅除韃虜,最後竟是被這朝堂之中的貪官污吏貪墨了撫卹。”
“他們便是在戰場之上活下來了,最後也只是拖着一身傷病回鄉,他們的榮譽,他們的軍餉,最終只是富了一個個朝中的污吏。”
“而這樣的事情,放眼大夏又豈止是徵北軍呢,何其可悲,何其可嘆也,哎!”
聽完楊凡這番話,衆人心中大感震驚。
這朝中竟然還有如此膽大妄爲之人,竟敢貪墨這麼多軍餉軍械!
只不過衆人關注的主要是這貪墨之事,至於那些士卒的悲慘遭遇,卻沒有引起他們太大的共鳴。
對於大部分讀書人而言,當兵的不過是打仗時才能用到的消耗品罷了,與他們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要讀書人與他們共鳴,難如登天。
啪!
這時方亦儒一拍桌子,站起身來。
“朝中這些人簡直無法無天,老夫必要向陛下請旨嚴查!”
方亦儒滿臉憤慨之色。
聽到這話,在場一衆士子更加震驚。
他們沒想到,已退出朝堂多年,只一心修身養性的方先生竟然要爲此事再入朝堂!
“先生大義,不過陛下已經降旨成立專項調查小組,由朝中二品以上官員組成,專門嚴查此事,只希望之後能有一個好結果吧!”
楊凡對方亦儒拱手說道。
“原來如此,好,那老夫就作爲監督,看看這朝中官員到底會不會好好調查,若是最後他們敷衍了事,老夫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方亦儒一聽陛下已經下令嚴查此事,臉上不由露出欣然之色,隨即鄭重說道。
楊凡點了點頭。
看到方亦儒如此看重此事,不少人的心思便活躍起來。
他們是不是也可以趁此機會撈一撈名望?
但他們一想到此事之中最大的受害者不過是些當兵的,便都打消了這個念頭。
此事註定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他們就算在此事之中做了大貢獻,最後也撈不着多少名望,反倒還有可能得罪一些朝中大臣。
對於讀書人來說,名望纔是首要的,什麼正義、公道都得往後稍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