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因爲他不敢
只要是聽過安國將軍之名的人,都知道與這件事情扯上關係會有何等嚴重的後果。
現在他們只希望楊凡不要犯糊塗。
畢竟斬殺楚國使臣尚還有轉圜餘地,可包庇楚國重犯,那可就真的沒得談了。
他們可不想爲了此人,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聽到衆人的話,李坤並沒有慌張,而是看向楊凡。
他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來,完全取決於楊凡,至於其他人如何看他,他並不在意。
看他這幅淡定的模樣,楊凡淡然一笑。
“李坤,你願意效忠於本王嗎?”
聽到這話,李坤先是驚愕的擡頭,隨後猛的跪了下去。
“只要王爺不棄,我李坤,願爲燕王殿下效死!”
李坤神色堅定。
這是燕王殿下給他的機會,他絕不能錯過。
而衆人驚愕了一瞬以後也反應了過來。
“王爺不可!”
“王爺,你這是在挑釁楚國啊,難道非要楚國大軍壓境,兗州生靈塗炭,您纔會收手嗎!”
衆人連忙勸誡道。
楊凡搖了搖頭。
“此人心性極堅,負荊請罪,長跪一夜不起。僅因爲百姓們對其有恩,便不惜家仇,願以一己之身換得其他共同舉旗的百姓存活。其人軍事才能更是頂尖,我這兩道考題,一般人可做不到這麼快便想到破解辦法,一個心性堅韌,有擔當,有才能的將才,本王可捨不得將他交給楚王。”
聽到楊凡這番話,衆人都有些無語。
這種時候,可不是惜才的時候啊!
“王爺,若是這般挑釁楚王的話,只怕楚王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整個兗州必將生靈塗炭,還請燕王三思!”
許新文連忙躬身說道。
“請燕王三思!”
其他衆人也紛紛跟着拜了下去。
李坤低着頭沒有說話。
他深知自己沒有說話的餘地。
現在自己是死是活,完全取決於燕王一念之間。
燕王要自己死,那自己就乖乖引頸待戮。
若燕王能讓自己活,那從今以後,他李坤的命就是燕王的命。
楊凡看着衆人驚慌的模樣,冷然一笑。
“他楚王算是個什麼東西,敢逾規越矩,派欽差干涉兗州賑災之事,從他派出欽差的那一刻,他就該想到,他的欽差必死無疑。”
“至於我要李坤入我麾下,更是與他無干,他楚國可從未發佈過命令,說過此人是楚國罪人。”
“再說了,他是藩王,本王就不是嗎,我又何必懼他,他楚國要開戰,本王隨時奉陪!”
聽到楊凡這番話,衆人都不由面面相覷。
燕王這也太霸道了吧,這已經不是看不看得起楚王的事,他這是根本就沒把對方放在眼裏啊!
衆人都知道楊凡這樣的處置方式不對,可此刻衆人也不敢再勸。
這些日子他們算是看明白了,燕王看似溫和,實則向來是說一不二。
他們繼續勸誡,只不過是平白添了惡感。
而此時跪在地上的李坤早已經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沒想到燕王殿下居然如此看重他。
“王爺,今日大恩,小人無以爲報,唯願以此軀報王爺知遇之恩!”
李坤重重的給楊凡磕了三個頭。
楊凡點了點頭。
“起來吧,從今天開始,本王封你爲兗州大都督,全權督辦兗州軍務,操練新軍!”
一聽這話,李坤更加激動。
他沒想到,自己不過是剛剛入了燕王殿下的眼,王爺就能如此信任自己,竟將整個兗州的兵權交給自己。
如此信任,他唯有爲燕王拼盡最後一滴血,方可報答。
“是,臣定不辱使命!”
李坤朗聲答道。
衆人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嘆了口氣。
許新文經過一開始的震驚過後,臉色已經恢復了平靜。
“王爺,既然已經決定要與楚王撕破臉,那我們要不要向朝廷請求援兵,到時候有朝廷重兵駐守,想必楚王也不敢輕舉妄動。”
聽到許新文的話,楊凡搖了搖頭。
“不必!”
說完楊凡看向李坤。
“李大都督,本王將兗州防務交給你,你可能勝任?”
李坤重重的一抱拳。
“請燕王殿下放心,臣會立刻操練新軍,儘快完成兗州佈防,保證不會讓楚國軍隊入寇兗州!”
李坤這不僅是在向楊凡保證,也是在向自己保證。
自從楚王滅了他們李家九族之後,李坤就已經發誓要報仇。
雖然他知道向楚王報仇渺無希望,但是他至少能夠成爲抵抗楚國的一塊最堅硬的盾。
兗州司馬冷哼一聲。
“雖說大災之後,兗州兵馬越發鬆弛,可至少也還有兩萬多可用之兵,你不及時調動這些人駐防,反倒要去練新軍,這豈會來得及?”
聽到這話,李坤沉默了一下。
他當然知道兗州還有一些兵馬,只不過就他個人的見識來看,那些兵馬根本不堪一用。
就比如安陽城的那些縣兵,連面對一羣百姓衝擊都毫無戰意。
可想而知當他們面對楚國兵馬時,會有多麼不堪。
而這樣的兵,放眼整個兗州,幾乎遍地都是。
用他們佈防兗州,除了拖後腿,李坤想不到他們還有什麼作用。
但司馬說得也有道理。
楚國會給他足夠的時間練兵嗎?
“來得及!”
就在這時,楊凡笑着開口說道。
衆人都連忙看向他。
“半個月之內,楚王絕對不可能對兗州動兵!”
楊凡臉色平靜的說道,說完他又看向李坤:“半個月的時間,你可能練出一支可堪一用的新軍?”
李坤立刻點了點頭。
“半個月時間,臣不僅能練出一支可堪一用的新軍,還能完成整個兗州的佈防。”
見此其他人都有些緊張起來。
“王爺,你如何篤定楚王在半個月之內不可能對兗州動兵?”
楊凡淡然一笑。
“因爲他不敢!”
不敢?
衆人懵逼了。
這是個什麼理由。
但還不等衆人多問,楊凡便擺了擺手。
“好了,諸位不必多問,只需靜觀其變便是。”
聽到這話,衆人滿肚子的勸誡之言只得嚥了回去。
之後楊凡便安排許新文和兗州司馬與李坤共同操持招攬新軍之事,其他人則繼續各司其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