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天賜良機
聽到這話,衆人都連忙看向他。
“老韓,這將計就計要如何做?”
看到衆人疑惑的模樣,韓延昭這纔開口解釋道:
“燕王殿下曾經說過,對付這五大家族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的兵馬有多少,也不在於他們的錢糧有多少,他們真正棘手的地方在於地方上的影響力。”
“要是沒有正當理由就對他們動手,很有可能會引起一地的混亂,甚至連百姓都會因此站到我們的對立面去。”
“所以我們不能提前出手,甚至咱們還得給他們一個動手的機會,只有這樣,咱們纔能有切實的證據證明他們謀反,從而將他們連根拔起。”
衆人聽完韓延昭的解釋,都點了點頭。
“不過你說的這將計就計要如何實施?”
王司虎沉聲開口問道。
韓延昭笑起來,隨後示意衆人湊到自己身旁,等衆人附耳過來以後,韓延昭便說起了自己的計劃。
聽完之後,衆人眼中都露出驚訝之色。
“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
王甲微微皺起眉頭,有些擔憂的問道。
雖然他不否認韓延昭的計劃很好,但在他看來,這個計劃還是太冒險了一些。
韓延昭淡然一笑。
“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咱們只有這樣做,才能讓這些人按捺不住出手。”
“最主要的是,這是一個滅了五大家族的好機會,你們難道就不想等燕王殿下回來,能看到一個上下一心的兗州嗎?”
聽他這麼說,衆人果然意動,隨後都點了點頭。
韓延昭說得有道理,只有他們這樣做,才能讓五大家族毫無顧忌的出手。
而這樣一來,他們纔有理由滅了這羣上竄下跳的小丑,免去燕王殿下的後顧之憂。
最主要的是,他們也對自己的實力有足夠自信。
……
接下來兩天,兗州城內暗流涌動。
五大家族通過各種手段,招攬了大批亡命之徒,整合了家族內部的私兵僕役,短短兩天時間,五大家族在城內的武裝人數就超過了五千人。
“明天晚上,咱們就讓那六千兵馬偷襲城樓,滅了守城的新軍,同時咱們五家人馬前往府衙,殺知府,擒公主。”
“這期間咱們最大的阻礙就是欽差衛隊,按照迴歸的那些舊部兵馬的描述來看,這羣人極其精銳,普通士卒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但咱們有心算無心,到時候可先以弓箭消耗對方,待他們人心崩潰之時,咱們就殺入知府衙門!”
望仙樓上,五大家族的人再度聚集在了一起,推演着明日的行動計劃。
一羣人聽着陸遠道的分析,臉上都露出贊同之色。
“陸老,楊凡訓練了十萬新軍,要是楊凡到時候帶兵前來怎麼辦?”
這時方家家主忍不住開口問道。
聽到這話,陸遠道冷笑一聲。
“楊凡練的這十萬新軍如今都派不上用場,而且除非他楊凡是神算子,否則他絕對算不到,咱們會在他不在之時奪下兗州城,到時候他必然是輕騎回歸,等他一入城,就是他的死期!”
陸遠道此言一出,衆人都放下了心來。
就在一羣人收拾好準備離開之時,陸府管家突然一臉着急的衝了進來。
“老爺,老爺,有新情況!”
看到管家這副慌張的模樣,陸遠道冷哼一聲。
“何事如此慌慌張張的?”
管家一看他不滿的模樣,便趕忙低頭說道。
“老爺,剛纔衙門裏傳來消息,說是城外出了一批專門劫殺過往路人的馬匪,長公主覺得這些人是在打她的臉,就將欽差衛隊都派了出去,要求他們三天之內解決這羣馬匪。
欽差衛隊這羣人擔心人手不夠,拿不下馬匪,又將守城的士兵給帶走了,現在許知府正要求那羣剛剛回歸的舊部兵馬接管城防!”
“哈?!”
“啊?!”
聽完這話以後,在場一行人臉上都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他們剛剛還盤算着讓迴歸的舊部兵馬偷襲城牆守衛,以奪取城防大權。
結果現在那些舊部兵馬莫名其妙就上了城防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他們視爲大敵的欽差衛隊,居然就這麼被調走了!
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啊!
“陸老,這豈不是說咱們的機會來了?我看不用等明天晚上了,咱們立刻動手吧,如今整個兗州都是咱們的人,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陳家家主一臉激動的說道。
其他人眼中也露出意動之色。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此時就是他們奪城的最好時機。
只不過陸遠道卻是面露猶豫之色。
如今城防由他們的人負責,最棘手的欽差衛隊也離開了,按理來說,確實應該現在動手。
但陸遠道卻隱隱有種不對勁的感覺。
“不行,現在不可動手!”
陸遠道擺了擺手。
一聽這話,衆人都不由驚訝。
“陸老,爲何現在不可動手啊?咱們現在動手,不是沒有任何阻礙嗎?”
陳家家主一臉着急的問道。
陸遠道冷哼一聲。
“如今欽差衛隊和被他們調走的城防軍纔剛剛出城,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突然殺個回馬槍,而且防人之心不可無,咱們也得小心這一切是長公主和許新文他們設下的陷阱!”
聽他這麼說,一羣人面面相覷。
“可是陸老,咱們現在不動手,那要等什麼時候才動手?”
陳家家主最是着急。
他們陳家如今命懸一線,他可不敢耽擱。
陸遠道神色鄭重,冷聲開口說道:
“按照原計劃,明天晚上再動手!”
“爲何要等明天?”陳家家主急得滿頭大汗。
“這是一個試探,若欽差衛隊明日還沒回來,就代表他們真去剿匪去了,到時咱們可以放心動手。”
“但如果咱們今天就貿然動手,不僅會使得城中局勢更加混亂,不利於封鎖消息,而且還有可能被埋伏在外的欽差衛隊偷襲!”
陸遠道不鹹不淡的說道。
本來還一臉急躁的衆人聽着他這番理性的分析,都不由點了點頭。
他們這些人都是商人,自然懂得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