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君情 完結+番外_74 作者:未知 “謝二皇子,謝四皇子,謝蘇公子。”顏卿收拾完忙退下。 宮人在這宮中當差誰有例外呢?既然宮女到了二十五歲若是不出事,可以離宮,倒不如幫她一把,也算救了她一次。自己可能沒有這麼好的福氣了,沒有秦曦的時候想着哪天秦尊封了王遷宮到了宮外,他至少可以逃離這宮中,如今有了秦曦,該何去何從,他也不知道了,他的命運還沒有由自己決定過吧。 見有下人在場,念安帶着抱歉的語氣說道:“不好意思啊二皇子,念安並非要故意插手你宮裏的事。” 秦曦一聽,皺了皺眉頭,雖不喜歡他這樣說,見有人在也不好多說什麼,等到無人時再“懲罰”他的過度“客氣”也可。 “沒事,既然來了就坐下來喝杯茶好了,我讓她們把前些日子上貢的紅茶給你們嚐嚐。”說過不久顏卿便果然端着茶進來。 “謝二哥。”“謝二皇子。” 喝過茶後,秦曦便讓秦尊和念安進書房中提字寫詩。 念安提起毛筆,看着窗外的景色,枝頭花開,綠葉相伴,若有人乘樹下,定會有往復深情。於是,在潔白的宣紙上寫下:“花開繞幾園,人念落幾分。” 秦尊誇獎道:“二哥你看,念安不止寫得一手好字還寫的一手好詩呢。”紙上的字翩若游龍,詩也是一往情深。 “四弟你看看,你的字可要好好精進些了。”說完,秦曦手持毛筆,聽着窗外的鳥叫聲,修長的手指在白紙上寫下幾個大字:“鳥鳴笛幾許,情意難捨分。” 念安心頭一觸,一句“情意難捨分”,當真溫暖了心頭。 秦尊酸道:“哎呀,你們這樣可不行。” 念安紅了臉,扯了一下秦曦的衣角,示意他收斂一點,秦曦笑道:“四弟不會介意的。”幾人在宮中吟詩作對,好不快活,久久乃歸。 每當清晨的暖陽照耀在大地之上,萬物都將從沉睡之中復甦,花兒會把花瓣綻放開來,草兒也會盛放綠芒。只有人,面對朝陽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把眼睛閉上。 當太陽照在皇城之中,皇城夜裏的安寧靜謐也註定要被光芒所打破,就像光於人和萬物的不同,光於皇城與萬物一樣不同。 眼看着過去半月,虛竹也在暗中調查關於戶部尚書林左仁貪污的案子,只不過一直沒有辦法查到確鑿的證據,一直拖了足足有半月多。 這日秦曦正在書房之中,虛竹從外面拿來了一張字條,“主子,這是戶部侍郎石樹淼託人送進宮來的。” 秦曦打開字條,上面寫着:“戶部賬目,真假難辨。”秦曦心想,這筆記應該是石樹淼的筆記,這張字條醉翁之意不在投靠秦曦與否,而是拉下林左仁下臺。 向來尚書的位子是又侍郎接任,一旦尚書退任或者革職,侍郎都可加封一品,俸祿倒是在其次,那管理一個部的權力,誰人不想,等到三省長官退任,也由六部長官的人中挑選,自然是人人眼紅。 只是秦曦還沒有打算好,貪污一事林左仁的命是去是留,但是,證據還是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的。 虛竹問:“主子,這是什麼意思?” 秦曦思慮,自己查遍了戶部前後一年的賬本,按照賬本上的數目,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那派出去賑災的銀子,半路卻沒了下落,這也沒有詳細的記載,自己一直想不通,石樹淼這個字條倒是提醒了自己,賬本是真,數字卻是假的。 “這本賬本應該是假賬本,僞造的。” “那?” 秦曦伸手接過從窗外飄進的一片落葉,片刻捏碎於指心,“今夜,我們夜探駙馬府。” 那日午膳後,汐楓帶了正源到了宮裏晰心院中住上幾日,念安正在書房中教正源唸詩經裏小雅篇裏的《鹿鳴》的句子。秦尊就和汐楓在偏殿裏閒聊或彈琴,或吟詩,或談論醫理。 “我們先看這首詩的前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意思是說,有一羣鹿兒呦呦地叫着,在那原野之地喫着那兒艾蒿。我有一批好賓客,正在彈琴吹笙彈奏樂調。” 正源在書上把自己不會的字標出來,然後做些記號,又看向念安:“小師父,可是這個鹿鳴和後面的賓客一同用宴有什麼聯繫呢?” 念安侃侃而談,“是這樣的,詩經有三大手法,我們稱之爲賦、比、興。這裏的呦呦鹿鳴,是一種‘起興’的手法,當我們想到鹿正在原野之上喫東西,會覺得這隻鹿很歡快。所以這首詩從一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可以給與會嘉賓以強烈的感染。” 正源似懂非懂,“我懂了,就是渲染了一種氣氛。” 念安點頭:“差不多是這個意思,我們看後面的幾句,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正源看着詞,一邊思慮一邊說道:“是不是說有人吹笙,有人振簧,捧着筐子獻禮,禮數十分的周到。人們都很喜歡我,指示我周全?” 念安笑道:“前一句是沒錯的,後一句應該是人們待我真的很友善,這句指示大道樂遵照。這首詩,能窺一斑而見豹,蓋君臣之分,以嚴爲主,朝廷之禮,以敬爲主。然一於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盡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製爲燕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而其樂歌,又以鹿鳴起興。” 正源疑惑,“君臣之禮,很重要嗎?” “古人皆言重要,我以爲不然,君臣之禮定尊卑,其實禮數都是一種形式,確能規範秩序,但同時也束縛了人的思想。此外,因道德約束的還有如師生之禮,爲尊敬師父的教育之恩,父子之禮,爲尊重父親的養育之恩,這些是規範人的關係,並非定尊卑,卻也是很重要的。” 正源悲傷道:“正源沒有父親,但是正源有三個師父,正源一定會孝順三個師父,報答三個師父的教育之恩。” 念安摸了摸正源的頭,“師父教你詩經,禮記,不是因爲要圖你的報答,是要你懂得爲人,懂得處事。” 正源燦爛笑道:“師父放心,正源一定不辜負師父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