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演戲

作者:見月明
兩天後的早朝,朱元璋看着又空了很多的大殿,心中異常憤怒。

  平日裏道貌岸然,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咱使用道德綁架,背後卻是坑髒污穢的貪官污吏。

  咱恨不得把你們千刀萬剮。

  不過氣憤之餘他也頭疼不已,胡惟庸案已經讓官員不夠用了,趙瑁案又抓起來這麼多,缺口更大了。

  抓貪官污吏確實很解氣,可也讓朝廷的辦公效率直線下降。

  此事必須儘快解決,否則以後懲處貪官都不敢下狠手了。

  “諸卿可有本奏?”

  一名工部官員出列道:“陛下,黃河決堤,滎澤、陽武二縣被淹,受災百姓五萬餘……”

  什麼?

  聽到黃河決堤的消息,朱元璋大喫一驚,就想呵斥工部是幹什麼喫的。

  畢竟明朝制度,將水務交給了工部負責。黃河決堤這麼大的事情,他們要負主要責任。

  但是嘴巴還沒張開,猛然想起工部已經全軍覆沒,眼下只有三五名官員,還都是新提拔上來的。

  估計這些人連崗位還沒熟悉,實在沒辦法苛責他們。

  但發生這麼大的事情,總要有人倒黴,於是他將目光看向了某錦衣衛指揮使:

  “毛驤,如此大事爲何沒有稟報?”

  毛驤沒想到火竟然燒到了自己身上,倍感冤枉:

  “陛下,錦衣衛人手有限,正全力查辦趙瑁案,實在無力兼顧其他。”

  朱元璋臉色更加陰沉:“狡辯,如此關係萬民生死之事都不上心,要你們何用?”

  “念在事出有因,就罰你半年的俸祿,若再犯休怪咱不留情面。”

  毛驤滿臉不服,但也不敢再辯駁:“謝陛下。”

  朱元璋豈能看不出他的心思,神色裏冷意更甚。

  但眼下還是先處理水災問題:“馬上派人去查,決堤緣由、兩縣受災情況,給咱查清楚。”

  “是。”

  “曾泰。”

  戶部尚書曾泰出列道:“臣在。”

  “立即調撥錢糧賑濟災民。”

  “臣遵旨。”

  朱元璋又將目光看向李善長:“百室。”

  李善長精神一振,出列道:“臣在。”

  朱元璋溫聲道:“御史臺派幾名御史,隨同戶部官員一起前去賑災。”

  “遵旨。”

  朱元璋乾綱獨斷,很快就將此事處理好。

  之後又有幾人奏報了一些事情,也都一一處理。

  眼見沒有人再奏事,朱元璋目光朝某個人使了個眼色。

  新任禮部右侍郎公孫聰立即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元璋不動聲色的道:“哦,何事?”

  “自洪武二年陛下停科舉已有一十三載,天下士子無不盼望天恩……”

  “且舉薦、徵募所得官員已經無法滿足朝廷所需……故臣請陛下重開科舉。”

  “譁。”聽到他的話,死寂沉沉的朝堂一片喧譁。

  一是此事太過重大,重啓科舉啊。對天下讀書人來說,再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一旦傳出去,必然引起天下轟動。

  二來,是爲公孫聰的膽大包天感到喫驚。

  這些年不少人提出過這個建議,但無一例外都受到了訓斥。

  有幾個嚴重的,直接被罷了官。

  到現在,已經沒有人敢提此事,今天又來了一個不怕死的。

  不少人看向公孫聰的目光,充滿了嘲弄、悲憫等情緒。

  然而,更讓他們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

  朱元璋竟然沒有發怒,而是皺眉道:“咱廢科舉是因爲取中的官員,多華而不實。”

  “若你們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咱倒也不是不能同意此事。”

  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驚訝的看向他。

  什麼情況?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有些對朱元璋比較瞭解,又比較敏感的人,馬上猜到了真相。

  公孫聰是得到皇帝授意的。

  皇帝要開科舉了。

  皇帝……要開科舉了!!!

  猜到這一點的人,都露出了興奮之色。

  但這些都只是猜測,他們不敢冒險去賭,決定等一等看情況再說。

  公孫聰早有準備:“臣倒是有一法,或可解決這個問題。”

  演戲演全套,朱元璋追問道:“哦,不知是何法?”

  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公孫聰,等待着皇帝開出的條件。

  公孫聰很是享受這種成爲焦點的感覺,心中有些興奮:

  “刀筆吏最是磨鍊人,科舉取中的士人先爲兩年刀筆吏,磨礪完成之後再由吏部授官。”

  朱元璋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羣臣:“諸卿以爲此法如何?”

  朝堂沒有人說話,此時大家已經肯定了剛纔的猜測,公孫聰就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刀筆吏磨礪兩年,就是皇帝開出的條件。

  如果換成以前,他們絕對會站出來反對。

  讓士子爲吏,那是對他們的侮辱。

  然而,龍椅上坐着的是朱元璋,科舉已經停考十三年。

  皇帝好不容易鬆口,萬一他們反對,皇帝再次改變主意怎麼辦?

  事情要是傳出去,所有拒絕這個提案的人,恐怕會被讀書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死。

  可是答應吧,確實有些不甘心。

  就在衆人猶豫不決的時候,站在人羣最後面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出列道:

  “陛下此策萬萬不可,自古官吏界線分明,吏不爲官,官不爲吏,豈可輕廢。”

  朱元璋煞有介事的道:“嗯,你說的也有道理,讀書人聲譽大過一切豈可爲吏,重啓科舉之事就此作罷吧。”

  此言一出,羣臣再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紛紛站出來道:

  “陛下三思,臣以爲公孫侍郎所言甚是……”

  “陛下,臣亦支持公孫侍郎之策……”

  “陛下,臣附議。”

  “……”

  就連不怎麼發言的李善長,站出來表示支持這個政策。

  朱元璋故意說道:“事關天下士子顏面,要不你們再好好商議一二?”

  新任禮部尚書任昂激動的道:“陛下,公孫侍郎之策乃老成持重之言。”

  “刀筆吏最磨鍊人,士子出仕前多不通政務,爲兩年刀筆吏能更好的瞭解如何爲官。”

  “臣相信,天下士子必能上體聖意,絕不敢有怨言。”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今天必須在朝堂上將這件事情敲定了,絕不給皇帝反悔的機會。

  要是錯過這次機會,恐怕他們所有人都會被天下讀書人戳脊梁骨。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