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新都暢想
心中的鬱結之氣也消散大半。
年剛過完,朱標就帶着人出發了,實地走訪考察陝西的具體情況。
最終得出了幾個關鍵性數據:
陝西冬季變冷、降雨減少。
糧食比二十年前減產兩鬥左右。
要知道此時的良田,畝產也就二十鬥左右,少兩鬥就相當於減產十分之一。
陝北和河套地區的情況更加嚴重,耕地面積比之唐朝時期,減少了一半左右。
產量更是減少到只能勉強保本。
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朱標更加直觀的認識到,陝北和河套的問題有多嚴重。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一月底,朱標拿着詳細數據,離開了陝西。
陝西百姓自發的從四面八方趕來相送,無數人跪求朱標不要離開。
很多人直接躺在車輪前方,請求他留下。
朱標感動的幾度落淚,隨行人員無不動容。
陳景恪心中也酸楚不已,百姓是多麼期盼有一個好官啊。
但作爲皇太子朱標怎麼可能留在這裏,車架還是一點一點的前行。
十餘日後,在百姓的挽留聲中,離開了陝西。
聽着身後隱約傳來的挽留聲,朱標揉了揉眼睛,說道:
“我終於理解,爲何父親會如此痛恨貪官污吏了。”
陳景恪被噎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您的感觸?
在這種感動至深的時刻,您覺得說這話合適嗎?
果然,你們老朱家腦回路沒幾個正常的。
過了半晌,他才說道:“您要是找個機會將廣通渠挖通,陝西人民會更感謝您。”
朱標深吸口氣,表情恢復正常,說道:
“此事之前咱們討論過,我已經將廣通渠放在備忘錄裏了。”
他拿出一張地圖,說道:“上次沒有說完,趁現在有時間,你繼續給我說說。”
陳景恪湊過來,說道:“好,上次說到哪了?哦,這次遷都應該走一步,看兩步。”
之前陳景恪將他在應天,給朱元璋說的那番話,給朱標也講了一遍。
並且強調了廣通渠對陝西的重要性。
其實到了這一步,新都的所在地已經毫無懸念。
就是洛陽。
倒不是說只有這個地方合適,而是綜合考慮客觀條件,再加上朱元璋和朱標兩人的主觀因素。
洛陽是最符合要求的。
陳景恪自然知道,北平纔是潛力最大的地方。
靠近渤海灣,海權時代佔據的優勢實在太大了。
然而陳景恪自己知道什麼叫海權時代,卻沒辦法給朱元璋和朱標解釋。
難道要告訴他們,再過百年歐洲人就會開啓大航海。
全球即將進入海權時代?
完全沒有說服力啊。
打開地圖,看看現在的世界局勢。
中東亞地區,帖木兒帝國已經進入巔峯期。
這個國家有多強呢,永樂二年,他們的君主帖木兒組建了二十餘萬人大軍,準備東征大明。
只是在行軍途中病死,此事就此作罷,之後就陷入內亂了。
別管能不能打贏,就從他們能組建二十餘萬人大軍,還能籌集足夠跨越西域的糧草。
足見這個國家的實力有多強。
順便提一句,帖木兒的五世孫率領殘部南下印度次大陸,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再說中西亞地區,奧斯曼帝國正在快速崛起。
而未來將主導世界的歐洲呢,此時比二十一世紀的中東還混亂。
告訴朱元璋和朱標,這羣正在互毆的彈丸小國,未來會開啓海權時代?
他們會信才見鬼了。
就好像現在有人說,百年後中東將主導世界,估計也沒人信吧?
道理是一樣的。
繼續看地圖,沿海基本全是落後的小國。
比較大的國家,靠現在的航海技術想要到達,需要的時間是按照年來計算的。
怎麼搞海權?
鬧呢?
不是朱元璋和朱標沒有前瞻性目光,他們能遷都北方,已經是很有前瞻性的表現了。
實在是海權時代離他們太遠。
所以想要說服他們將首都放在北平,太難,難到幾乎不可能的地步。
而且陳景恪也認爲,將首都放在洛陽是個不錯的選擇。
爲什麼呢。
看看前世的國家局勢就知道了,曾經孕育了華夏文明的中原地區,變成什麼樣子了。
成了落後的代名詞。
陝西人和河南人,能因爲一部動畫片裏,李白和杜甫的見面地點爭吵。
陳景恪只覺得心酸。
說白了還是太落魄了。
要是家裏闊,誰還會在乎仨瓜倆棗的?
正因爲落魄,一點點不起眼的東西,都能放在眼裏都要去爭。
難道真的是這些地區不行,發展不起來嗎?
只能說,懂的人都懂。
要是都富了,誰去幹髒活累活?
你縱使有登天的本事,只需要輕飄飄的一條政策,就能將你鎖的死死的。
陳景恪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局面。
將大明京師放在洛陽,確保中部地區擁有一座政治中心。
整個中原是一體的,有一個地方發展起來,就可以輻射大部分地區。
陳景恪拿起一支筆,在地圖上劃了一條線,說道:
“廣通渠挖通,洛陽的經濟影響力,就可以藉助水運輻射到長安。”
又畫了一條長線道:
“黃河迴歸故道,下游的山東河北,處在黃河水運的要道上,也可以被輻射到。”
朱標不禁再次頷首,這也是他想將京畿放在洛陽的原因之一。
陳景恪又畫了好幾條線:
“還有大運河,事實已經證明,大運河沿岸的經濟,發展的都比別處好。”
“隋唐運河拐了個彎路過洛陽,輻射的區域更廣,使得更多的地方受益。”
“而蒙元卻從未考慮過這些,他們只是爲了更方便從南方運糧,就將這個彎捏直了。”
“雖然縮短了八九百里路程,卻也削弱了大運河的經濟輻射能力。”
“在他們眼裏,大運河就只有運糧一個功能,別的通通無視。”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蒙元缺少大一統國家的眼界。”
“我們可以重新開通隋唐運河……”
“如此一來,洛陽只需要通過水運,西可直達長安,東入大海。”
“北通北平,南至餘杭……”
看着面前多出許多線條的地圖,想象着陳景恪勾勒出的宏偉畫面。
朱標也不禁激動起來,連聲道:
“好好好,好呀,如果你的計劃能全部實現,大明將重現漢唐雄風。”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