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黃河決堤

作者:見月明
程一民只是翻看了幾頁,就被裏面的內容所震驚。

  他知道陳景恪出手肯定不同凡響,但怎麼都沒想到,比他想的還要厲害。

  此時他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難怪敢稱之爲形學。

  此書一出,陳景恪就可以自稱爲形學鼻祖了。

  這還真不是誇張。

  陳景恪在這本形學基礎書裏,提出了很多新概念,並給出了許多新的設定以及公式。

  比如角的定義。

  中國很早就對角有了認識,比如觀測天象,就經常用到這個概念。

  民間工匠也離不開角。

  只是在民間並不叫角這個名字,而是叫倨勾。

  但百姓只知道有倨勾,卻不知道倨勾的度數。

  而在數學上,也同樣並沒有清晰的‘角’概念。

  反倒是道教,對這方面的研究更深一點。

  但道教研究這玩意兒,是爲了方便畫各種符籙圖案,而不是爲了研究算學本身。

  所以,相關研究也就僅止於此了。

  沒有形成系統,也沒有進一步發展下去。

  其實中國很多學問啓蒙都很早,但可惜就可惜在,沒有繼續深入。

  陳景恪在這本書裏,詳細闡述了角這個概念。

  並提出了很多定理。

  比如,三角形內角和是一百八十度。

  比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這些還只是比較常見,比較淺顯的定理。

  稍微深入一點的,座標系概念,更是屬於首創。

  嗯,這裏只能委屈一下笛卡爾了。

  ……

  總之,只是粗略翻了一下,程一民就再次被這本書的內容所折服。

  也爲陳景恪的學問所折服。

  陳景恪等他合上書籍,才笑道:

  “如何?”

  程一民用敬仰的語氣說道:

  “陳伴讀學問之深厚,程某心服口服。”

  “你的心胸氣度,更是讓我折服。”

  算學只能算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門形學,完全可以看做是開山立派之作。

  雖然很多內容,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髮展而來。

  但前人只是零碎的發展,且不成體系。

  陳景恪將其梳理成體系,還首創了很多概念。

  更何況,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和是不是開山立派,並不衝突。

  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總結實踐得出的?

  也不妨礙他們以創始人自居。

  所以,陳景恪完全當的上是開山鼻祖。

  這是程一民最真實的想法。

  他並不知道國外已經有了《幾何原本》,但這並不構成什麼影響。

  而現在,陳景恪竟然將這本書貢獻出來,給大家一起研究。

  雖然他還是開山鼻祖,但功勞遠不如自己獨立出書大。

  等於是他將自己的學問,屬於自己的聲譽,無償的分給了大家。

  或許他對算學圈子有要求,可是和貢獻比起來,他所要求的東西根本就不值一提。

  這種心胸氣度,讓程一民徹底折服。

  陳景恪很滿意這種效果,笑道:

  “我可不是爲了讓你誇我啊,此書能不能吸引算學大家加入?”

  程一民肯定的道:“能,太能了。有此書在,天下算學高手,任憑你挑選。”

  “那就好。”陳景恪笑了笑,話鋒一轉道:

  “但這次讓誰加入,咱們就要好好甄別一番了。”

  程一民嚴肅的道:“伱放心,我心中有數,絕不會再讓上次的事情重演。”

  陳景恪點點頭:“這次的組織形式,要和上次的區分開。”

  “一定要將純粹的算學愛好者維護好,他們纔是算學的未來。”

  “至於別的,也可以一些招進來,讓他們當管事都無所謂。”

  “但絕不能將核心研究交給他們,至少不能讓他們一個人負責核心研究。”

  “防止將來有人退出,導致他負責的那一塊要重新去做。”

  技術圈子,只要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在,就散不了。

  陳景恪已經計劃好,等形學書籍編寫完成,就正式開始物理化學方面的研究。

  之後,他又將鋼筆、新式作圖和測量工具,使用方法告訴了程一民。

  “這些工具,都是我請宮裏最優秀的工匠製作而成。”

  “你們仿製的時候,就以它們爲標準,減少誤差。”

  因爲看過一些形學的內容,程一民更能明白這一套工具的重要性,小心翼翼的將其收起。

  “還有長度單位,我也進行了統一。”

  “從古人傳下來的長度單位裏,挑選了一些作爲標準長度單位。”

  “爲了方便計算,我挑選的都是十進制單位。”

  “裏這個單位,我們就按照兩百丈來計算,半里爲一百丈……”

  “先在我們自己的小圈子裏使用,將來視情況看能不能廣泛推廣……”

  研究過算學,程一民自然知道,統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更知道十進制百進制優越之處,自然不會反對。

  將這些東西介紹完,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形學編纂組如何組建。

  這一次,他們搭建了嚴謹的組織框架,明確了各個職務的權力和義務。

  拿定大體框架,具體的工作就要靠程一民去做了。

  不過還好,有算學編纂組的底子在,找人變得非常方便。

  他直接從上一次合作的人裏面,挑選了幾個還不錯的,作爲自己的助手。

  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而且已經返京的邱廣安,也會抽空過來幫忙。

  陳景恪也沒有再和上次那般,當一個純粹的甩手大掌櫃。

  時常抽空出宮,親自參與建設,讓大家習慣自己的存在。

  又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陳景恪要重新組建算學小圈子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開。

  算學圈子裏的人,自然非常高興,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加入。

  尤其是計官體系,給予了最高關注。

  之前算學圈子解散,少了這個紐帶,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來的計官體系,再次成爲散沙。

  說的難聽點,在衙門裏放屁都不響。

  沒人喜歡過這種日子,尤其是品嚐過好日子,再重新落魄,大家更難忍受。

  所以,他們對這個圈子的關注度是最高的。

  打心眼裏希望,這次的圈子能維持的久一點,

  但也有少部分人,心情很複雜。

  當初想爭奪話語權,結果好處一點沒落着,反倒惹了一身騷。

  關鍵陳景恪突然就成了準駙馬,地位更高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