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太孫長大了

作者:見月明
在去兩廣之前,陳景恪先給朱棡聯繫了一下,詢問青蒿湯的效果。

  在得知確實有用之後,就和朱雄英一起出發,前往兩廣。

  目的地,廣西梧州府。

  “兩廣分界廣信縣就在梧州府,在這裏和兩廣番蠻首領會面,更有意義。”

  “主要是,此地自古以來就掌握在朝廷手裏,較爲安全,不用擔心有人起異心。”

  陳景恪看着兩廣的地圖,做着講解。

  朱雄英點點頭,對這個會面地點他沒有什麼意見,而是若有所思的道:

  “有一條,我以爲當略微修改一下。”

  陳景恪意外的道:“哦,哪一條?”

  朱雄英說道:“免除丁稅……我以爲當直接告訴各部落,朝廷明年會推行攤丁入畝之法。”

  陳景恪很是不解,但並未直接反對,而是問道:

  “爲何?”

  朱雄英正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番蠻願意臣服,是相信我的人品。”

  “等明年朝廷行攤丁入畝之法,他們就會反應過來,所謂免丁稅不過是在欺騙他們。”

  “雖然他們不敢真的反叛,但也會對我失去信任。”

  “進而連累朝廷也失去信譽,不利於後續的教化和治理。”

  陳景恪愣了一下,也陷入了沉思。

  過了許久,才贊同的道:“不錯,你的想法才更符合王道思想。”

  朱雄英搖搖頭,說道:“和王道不王道沒關係,若這個謊言能維持很久,說也就說了。”

  “明知道維持不久,還要去說,非智者所爲也。”

  允許土司自治,其實也是謊言,朝廷最終的目的是改土歸流。

  但這個謊言二三十年內不會被拆穿。

  等條件成熟,可以找各種理由推行改土歸流之法。

  總之,有的是辦法能保住自己的信譽的。

  可丁稅這個,實在沒辦法解釋。

  這種後腳就會被拆穿的謊言,確實不是智者應該說的。

  想到這裏,陳景恪內心不禁發出感慨,朱雄英真的長大了啊。

  不再盲從於人,也不再是借用別人的智慧。

  而是真正的開始獨立思考,並付諸行動。

  想想他的年齡,才十三,還是虛歲。

  這纔是真正的天才啊。

  老朱家的血脈,確實有說法的。

  要麼出人傑,要麼出奇葩,要麼就是人傑加奇葩。

  “你的考慮很有道理,不過就這樣坦白,也同樣非智者所爲。”

  “換個方法,或許事情會更好。”

  朱雄英笑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有更好的辦法。”

  陳景恪說道:“寫一封奏疏給陛下吧,內容就是攤丁入畝。”

  “就說,伱在和蠻夷部落打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人不願意歸順,就是因爲丁稅。”

  “蠻夷是人,大明百姓也是人。”

  “蠻夷苦丁稅,大明百姓也同樣苦丁稅……”

  “你苦思冥想,想出了攤丁入畝之法……”

  “奏請陛下推行此法,減輕萬民負擔……”

  “等和番蠻部落首領會面的時候,你直接將奏疏給他們看。”

  “既可以打消他們的顧慮,也能讓他們加尊重你。”

  朱雄英眼睛一亮,也覺得這個主意很好。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搖頭說道:

  “不行,這是你的功勞,我豈能搶奪。”

  陳景恪笑道:“我又不缺這點功勞,你就放心拿去吧。”

  朱雄英堅決的道:“不行,這是原則問題。”

  “今天我能拿你一份功勞,明天就能拿走更多,有些頭絕不能開。”

  “這份奏疏還是你來上吧,效果也是一樣的。”

  陳景恪非常欣慰,說道:“不一樣的,現在正是你樹立威信的時候,需要發出更多的聲音。”

  “如果真覺得心有不安,將來就寫一份回憶錄,將此事公之於衆不就可以了。”

  “到那時天下早已大定,大家知道真相也不會說什麼。”

  “反而會認爲你光明磊落,我也能落一個好名聲。”

  “這……”朱雄英也遲疑起來。

  陳景恪直接說道:“別猶豫了,就這麼說定了,去寫奏疏吧。”

  朱雄英鄭重的說道:“總有一天,我會將一切還給你的。”

  陳景恪笑道:“好,我等着。”

  之後朱雄英親筆寫了一封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往應天。

  至於此時公佈攤丁入畝之事,是否會引起不利影響。

  陳景恪是經過深思的,並不會。

  經過大半年的清查,人口和土地數量,都已經查的差不多了。

  現在是深挖階段,看看還有沒有漏網之魚。

  寧願當黑戶也不願意入籍的百姓,大有人在。

  原因就是丁稅和徭役。

  現在將攤丁入畝的風聲放出去,反而會讓很多藏起來的百姓,主動站出來入籍。

  至於百官會不會反對……

  看看龍椅上坐着的是誰,反對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家戶口本夠不夠厚。

  大部分官吏不但不會反對,還會讚頌太孫仁慈。

  因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仁政。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此時大部分土地還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裏。

  那種富者阡陌連田的局面,還沒有出現,推行攤丁入畝的阻力並不是很大。

  若等到王朝中後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官僚大地主階級手裏。

  再想搞攤丁入畝,就沒那麼容易了。

  奏疏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手裏,一同送來的還有一封書信。

  信裏解釋了這麼做的原因。

  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朱元璋非常高興,連聲稱讚:

  咱的乖孫有王者之氣。

  馬皇后在高興之餘,對陳景恪也提出了表揚。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將奏疏傳遞給文武百官查看。

  羣臣無不感到震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真是太孫想到的?

  少數知道的真相的,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也能想到是在給太孫造勢。

  自然不敢將真相說出來。

  朱元璋並沒有立即拍板,而是讓羣臣考慮此策是否可行。

  同時還下令刊印邸報,通告全國討論此事。

  聽到最後這句話,羣臣哪還不明白,所謂討論不過是走個過場。

  皇帝這是已經決定施行攤丁入畝之法了。

  否則不會通告全國的。

  原本對此事還有一些不同意見的人,也很識趣的改變想法。

  既然無法反對,那就一起讚頌吧。

  而且此法確實是仁政,太孫能想到這種利國利民之法,不正說明他乃仁聖之君嗎。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