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
小姑娘才幾歲,就這麼着急教她不要外戚干政,她能聽得懂嗎?
而且萬一給她教出心理陰影來了,反倒是不好。
看來私下有必要和她好好交流一下。
不過眼下還是先將這個問題回答了再說。
“華夏數千年曆史,太后出過不知道多少。”
“只是以前的太后,就僅僅只是太后,無法干涉朝政。”
“秦宣太后是第一個執掌朝政的太后,開創了先河。”
“爲後世的太后們打了個樣……從她之後,太后干政之事屢見不鮮。”
“而且後來者干政的手段,也基本都是在模仿她。”
“所以,她對華夏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馬皇后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夏商周兩千年曆史,不可能沒有出過太后。
那麼問題來了:“爲何宣太后會成爲第一個干政的太后,之前就從未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呢。”
徐妙錦也盯着他,等待着答案。
小孩子缺乏主見,最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
不論是父兄,還是皇帝皇后,乃至太孫,都對陳景恪讚不絕口。
關鍵是,陳景恪確實非常有才華,對得起所有的讚譽。
在她心裏陳景恪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值得敬重。
她還經常聽朱雄英提起,陳景恪講課特別厲害,每次都能發前所未有之言。
所以,她心中還是有些小雀躍的。
莫非這就開始講課了嗎?
陳景恪組織了一下語言,才說道: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就先要知道,太后憑藉什麼來實現對朝政干涉的。”
徐妙錦理所當然的道:“因爲她是太后呀。”
陳景恪搖搖頭:“不不不,雖然太后的身份必不可少,但這並不是她能幹政的憑仗。”
馬皇后見她一臉茫然,就說道:
“靠的是人心,若沒有人心支持,皇帝都能成爲傀儡,更何況是太后。”
徐妙錦恍然大悟,說道:“我懂了,所以太后纔會提拔孃家人,用外戚來實現干政,對嗎?”
馬皇后摸了摸她的小腦袋,誇讚道:“咱們妙錦真聰明,就是如此。”
“太后一介女流,想要掌權比男人更難,能依靠的就是孃家人。”
“殊不知,這麼做就是在害孃家人。”
“歷史上真正聰明的皇后和太后,都會主動約束孃家人。”
“不是她們薄情寡義,而是爲了保護孃家人。”
這話可謂是她的心聲了。
她雖然沒有直系親屬了,但馬家還是有很多親族在的。
大明建立,按照規矩來說,給家族的人授官封侯是很正常的。
老朱多心疼媳婦啊,就提議從馬家選幾個優秀的子弟封官。
但被馬皇后給嚴詞拒絕。
爭霸天下的時候,馬家的人不出來支持朱元璋。
現在大明立國了,就不配享受好處。
而且沒有功勞貿然封官,也會引起功臣集團的不滿。
到時候就是害了馬家。
最後只給馬家的人賞賜了財物,不允許封官。
徐妙錦猛點頭,說道:“我知道,太后早晚要還政於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掌權就會提拔自己信任的人。”
“到時太后的孃家人,就會成爲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
陳景恪都震驚了,這是一個八歲孩子能懂的道理?
難怪上輩子朱棣那貨,都忍不住想老牛啃嫩草。
這樣蕙質蘭心的姑娘,誰會不喜歡?
這麼好的媳婦,竟然便宜朱雄英了,難受。
但凡我再年輕個三五歲,怎麼都輪不到他。
罪過罪過,陳景恪連忙心中默唸,這想法太對不起福清了。
做人要專一。
滿腦子跑了一會兒火車,他才說道:“娘娘一語見地,太后能掌權,重在得人。”
“宣太后能成爲第一個執政太后,全是因爲一個人,爲她創造了條件。”
馬皇后想了一下,道:“秦昭襄王?因爲他年幼,纔給了宣太后執政的機會。”
陳景恪搖搖頭,道:“不,是另一個人,一個您絕對想不到的人。”
這時,屋外傳來一個聲音:“什麼絕對想不到的人?”
話音剛落,一個人影龍行虎步的走進來,正是朱元璋。
後面還跟着朱雄英。
“參見陛下,參見太孫。”
衆人紛紛行禮。
朱雄英悄悄的挪到徐妙錦身邊,露出討好的笑容。
他自以爲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大家都看在眼裏,只是懶得揭穿他而已。
換在別的家庭,他這麼做大概率要被指責。
但朱家,懂的都懂。
朱元璋坐下後,笑道:“你們在聊什麼呢?”
馬皇后就將方纔的話題說了一遍:“剛纔正聊到,誰纔是爲宣太后主政創造條件的那個人。”
朱元璋笑道:“那肯定是秦惠文王啊,若沒有他的寵信,也就不會有宣太后。”
馬皇后卻並不贊同:“秦惠文王時期,宣太后只是寵妃,連王后都不是。”
“秦惠文王薨逝之後,宣太后都被趕到兒子的封地去了……”
“若非秦武王逞強舉鼎而亡,後面也就沒她們娘倆的事兒了。”
朱元璋想想,確實如此:“既不是秦惠文王,也不是秦昭襄王,那總不能是秦武王吧?”
“小子,別賣關子了,快說是誰。”
陳景恪這才揭曉答案:“是商鞅。”
衆人都很驚訝,怎麼都沒想到,會是商鞅。
朱元璋問道:“商鞅當政的時候,宣太后還沒嫁到秦國吧?”
“你不會是想說,他留下了什麼後手吧?”
陳景恪很清楚他們爲何會這麼想,不站在歷史角度分析,還真無法將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
“這就要從太后的出身和制度,兩個方面來解釋了……”
“咱們先說說太后的出身問題……”
“太后想要掌權,就要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其實說白了,就是孃家人,常人口中所言的外戚。”
“沒有外戚執掌要害部門,執行她的意志,就算她有再大的本領都沒用。”
“宣太后也是靠着‘四貴’,才成功掌控國家大權。”
“就連武則天,都要重用武三思等人,就是這個原因。”
“但先秦時期列國頻繁聯姻,一國之主的後宮,大多都是他國貴女。”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