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無題

作者:見月明
“張弛有度?”馬皇后驚訝的說道:“這真是他說的?”

  朱元璋頷首道:“是啊,誰都能看得出來,他的很多革新有未盡之意。”

  “咱以爲他會趁着遷都,大刀闊斧的推進變革。”

  “沒想到他竟然說要休養生息五年,着實出乎咱的意料。”

  馬皇后欣喜的道:“好好好,他有此認識我們也就放心了。”

  “大明立國二十一年,從來都沒有消停過,百姓已經不堪其擾,是時候歇息一下了。”

  朱元璋讚歎的道:“若他再年長二十歲,咱不介意恢復丞相制,讓他來當大明的丞相。”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說道:“你這是恩將仇報,沒看到他一直在竭力避免權勢嗎。”

  朱元璋嗤笑道:“呵……規避權勢?他太天真了,站在那個位置上,很多事情都由不得他了。”

  “以雄英對他的信任,以及他的能力,將來必然要行宰相事的。”

  “雖然他竭力避免與權貴相交,可他的計劃總要有人去實施。”

  “他弄一幫子人研究算學形學,其目的就是從中選拔合適的人才。”

  “現在又準備開辦書院,教授他的那一套學問……”

  “將來他培養的人出仕,必然會推着他前進的。”

  “嘿……到時候他就知道,什麼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難免,只能無奈的說道:

  “希望他們君臣能善始善終吧。”

  朱元璋不在意的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那時咱們早已經是冢中枯骨了,操這個心做什麼。”

  “不過他能知道張弛有度的道理,應當也知道如何保全自身,咱們就別瞎擔心了。”

  馬皇后點點頭,說道:“雄英心中有股氣,想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景恪以前行事更是雷厲風行。”

  “我就怕他們兩個做事太沖動,反而壞了大事。”

  “現在我已無憂矣。”

  朱元璋點點頭,也非常認同這個說法。

  然後他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既然接下來五年以休養生息爲主,咱是不是可以讓位給標兒了。”

  馬皇后哭笑不得的道:“你就這麼不想當這個皇帝?”

  朱元璋連忙搖頭道:“妹子你是懂咱的,不是不想當這個皇帝,而是該讓了。”

  “這五年朝廷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陳景恪說要深化革新。”

  “可是現在咱已經無法理解他的革新了,再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是拖後腿。”

  “讓標兒來當皇帝,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大展拳腳。”

  “而且皇位更替必然會帶來朝野動盪。”

  雖然朱元璋和朱標兩父子共用一套班子,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位置還是要換人的。

  而換人就必然會帶來一些政局的動盪。

  現在朝廷要休養生息,能將這種動盪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等修養生息結束,朝廷必然會有大動作。”

  “到那個時候再換皇帝,會影響到朝廷大計的。”

  馬皇后也被他說服了,微微頷首道:“你考慮的也不無道理。”

  “不過你也說了,換皇帝是一件大事,不能倉促而行。”

  “這樣吧,先找個機會讓標兒監國。”

  “等再過上一年半載的,如果局勢穩定,你就順勢傳位給他。”

  朱元璋說道:“這個法子好,就這麼辦了。”

  夫妻倆關起門就這樣商量好了國家的未來。

  ——

  船隊很快就來到洛陽,遠遠的就看到一座高大巍峨的城池,猶如一座大山橫跨在伊洛二水之上。

  船上也響起了一陣陣驚呼聲。

  朱元璋眼睛也有些發直,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洛陽城。

  早就知道新城規模宏大,還要數倍於應天城,真正看到了才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

  陳景恪也倍感驕傲,這座城可是他親自參與設計的。

  百萬人規模的大都市,再往前追溯也就只有唐長安城了。

  這時,一支規模較小的船隊從洛陽城駛出,很快就來到他們面前。

  正是太子朱標,率領先一步到達的文武百官,前來迎接聖駕。

  一番見禮之後,朱元璋讚道:

  “好好好,新都標兒你修的好啊,這纔是天朝上國應有的氣象。”

  之後一行人沒有直接去皇宮,而是乘船繞着城池觀看起來。

  城牆高達八到十米,頂部寬六到八米。

  牆體分兩部分,一爲內芯,以水泥澆築而成。二爲外牆皮,用磚砌而成。

  水泥外面包磚,一是爲了美觀,二是修繕方便,三是延緩水泥老化。

  進入內城,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名爲承天大道,直通皇宮承天門。

  這條道路一看就知道,借鑑了唐長安城朱雀大街的創意。

  此時承天大道兩側擠滿了前來迎接的百姓。

  朱元璋換乘御輦,從承天大道直入皇宮。

  同乘的則是馬皇后、朱標和朱雄英三人。

  其他人關係就算是再親近的,也只能跟在後面。

  皇宮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就是仿照應天皇宮修建而成,樣式佈局幾乎一模一樣。

  不得不說,前世明清兩朝的宮廷建築,都受到了南京故宮的影響。

  和漢唐宮廷建築比起來,規模並不算多大,但突出一個巧字。

  究其原因,還是錢的問題。

  漢唐時期黃土高原到處都是森林,各種木材應有盡有。

  就近取材,宮廷自然修築的非常宏大。

  到了宋朝年間,黃土高原被砍禿了。

  木料只能從很遙遠的雲南或者海外等地方運來,建築成本居高不下。

  宮廷建築開始轉爲小巧。

  明故宮就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影響了後世幾百年的建築形式。

  這一世也不例外,修築洛陽皇宮的時候,大家怎麼設計都覺得不滿意。

  要麼就是成本太高,要麼就是不好看。

  最終朱標拍板,啥都別想了,照着應天皇宮複製一個過來。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洛陽宮。

  以至於在進入皇宮之後,馬皇后歡喜的道:

  “像,太像了,若非細節有差異,我都以爲這裏是應天了。”

  朱元璋說道:“像了好啊,在應天住了幾十年,換個地方咱還怕不適應。”

  “現在好了,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皇帝都說滿意,其他人自然不會唱反調掃興。

  況且新都也確實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地方。

  接下來就沒大傢什麼事兒了,老朱一聲令下,大家各回各家。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