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這就是朱雄英

作者:見月明
凱旋儀式已經過去了三天,在朝堂上關於此次事件帶來的影響還在繼續。

  或者說,最近幾天朝廷都在圍繞此事運轉。

  功臣的封賞,功勳的核準,被俘的北元貴族的安置工作,俘虜的百姓又要如何安置。

  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處理。

  但對於百姓來說,事情已經結束了。

  參加完凱旋儀式看完熱鬧,大家就各回各家,各自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大街上討論此事的人羣都沒有多少,百姓更多的還是在關心自己的生計。

  走在大街上,陳景恪說道:“你也參加過好幾次凱旋儀式了,有沒有察覺到洛陽百姓和應天百姓,對此事的態度差異?”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道:“應天百姓的熱情更加持久,能討論大半個月之久。”

  “洛陽的百姓似乎並不太關注此事,這才三天就沒多少人談論了。”

  陳景恪問道:“可知爲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應天當了大明二十年國都,百姓更加富庶,有能力和心情去關注生活之外的事情。”

  “洛陽纔剛成爲新都,百姓大多都是新遷來的,日子還沒有好起來。”

  “所以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而少關注生計之外的事情。”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也不算錯,但這只是其中一小方面,答案其實我以前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說過很多次了?

  朱雄英陷入沉思,良久才試探的道:“認同感和歸屬感?”

  陳景恪讚道:“聰明,就是認同感和歸屬感。”

  “算上吳王時期,陛下在應天經營了三十年,那裏的百姓都深受陛下恩惠。”

  “自然而然的也就心向陛下,對大明也更加有歸屬感。”

  “所以大明戰爭得勝,他們纔會跟着一起高興,纔會一遍又一遍的討論。”

  “洛陽百姓大多都是從外地遷徙而來,因爲遠離天子,就無所謂什麼歸屬感。”

  “誰當天子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天下是叫大明還是叫大元,對他們並無區別。”

  “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勝利的喜悅自然也就比較平淡。”

  這種話可謂是大逆不道,但陳景恪說的自然而然。

  朱雄英也完全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就猶如在討論等會兒喫什麼一樣正常。

  “朝廷已經採用了種種政策,來減輕百姓的負擔。”

  “遠的不說,僅攤丁入畝一項就可以說是遠超歷代的仁政。”

  “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他們產生歸屬感嗎?”

  說到後面,他語氣裏已經隱隱帶有不滿。

  陳景恪嘆道:“有句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爲對比,有對比才會顯出差異。”

  “大家都窮,反而沒人會說什麼。”

  “大家都勉強填飽肚子,有一個人卻能每天能喫肉。”

  “大家的日子明明比以前好了,心中卻反而產生了不滿。”

  “憑什麼我只能勉強餬口,他能天天喫肉?”

  朱雄英鄙夷的道:“這種思想實在是……”

  陳景恪擺擺手阻止他繼續往下說:“我們不討論這種思想的對錯,也無需去批判它。”

  “我告訴你這些,只是爲了讓你知道,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之一。”

  “道德家可以去批判這種思想,作爲君主你要做的不是批判。”

  “而是承認他存在,然後學着去利用。”

  朱雄英皺眉道:“利用?這種思想如何利用?”

  陳景恪說道:“你仔細想想。”

  朱雄英喃喃自語道:對比……不患寡而患不均……

  想了半天,卻始終不得要領。

  陳景恪暗自搖頭,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掉入自己的思維裏,或者說容易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眼下朱雄英就是如此。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題面上。

  “咱們反過來思考,如果周圍人都餓肚子,你每頓都能喫兩塊粗糧餅子,你會不會覺得很幸福?”

  朱雄英肯定的道:“那是當然……”

  說到這裏他恍然大悟,說道:“我懂了,對比,幸福是對比出來的,歸屬感也可以通過對比產生。”

  “百姓並不知道以前的朝代是什麼樣子的。”

  “朝廷的政策再寬鬆,他們也不會有特別的感覺,甚至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以前的朝代是什麼模樣,有了對比他們就知道大明的好了。”

  “如此他們對大明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就增加了。”

  陳景恪讚許的道:“聰明,不只是歷朝歷代的情況,還可以將其它國家的情況告訴百姓。”

  “總之你要讓他們知道,大明是最好的,如此才能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朱雄英連連點頭:“好好好,回去我就將此事告訴皇爺爺……”

  “哎,伱說如此簡單的方法,爲何歷朝歷代都不用呢。”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他們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朱雄英驕傲的道:“確實如此,歷朝歷代誰能和大明一樣厚待百姓的。”

  攤丁入畝、廢除奴籍、取消匠籍等專屬戶籍……惠民政策不要太多。

  陳景恪沒有打擊他的熱情,而是繼續說道:

  “僅僅做這些還不夠……還記得我和你說過的,爲何蒙古不同於以往的草原霸主嗎?”

  朱雄英說道:“因爲他們完成了身份上的認同,草原就只有蒙古一家,這是以往草原霸主沒有做到的。”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在這一點上,蒙古做的甚至比我們漢人還要好。”

  “除了讀書人,普通百姓又有幾個對漢人這個身份,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的?”

  普通百姓是最不在乎身份的,他們只在乎能不能活下來,能不能喫飽。

  所以每逢戰亂,都會有無數漢人百姓,主動去投靠異族建立的國家。

  只要那個國家能給他們一口喫的。

  這種事情,歷史上已經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

  但這能怪百姓嗎?

  在高高在上的權貴士大夫眼裏,當然要怪百姓數典忘祖。

  可實際情況如何呢?

  是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讓百姓不知道自己族羣的過往,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歷史。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