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這就是大明

作者:見月明
遠洋使節團只不過是美化的稱呼,實際上大家心裏都清楚,那就是朝廷組織的遠洋商隊。

  朝廷組織如此龐大的海貿商隊,在華夏曆史上還是首次,自然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大多數官吏其實都是反對的。

  一來成本實在太高,光那些船就是天價。

  採購的大批物資,也同樣佔用了朝廷本就緊張的財政資金。

  且能不能回本還是未知。

  大家認爲海貿賺錢,那是隻看到了個別大海商,又有誰去關注因此家破人亡的人?

  出海風險太大了,出去三艘船能回來兩艘就是運氣好,回來一艘是常態。

  弄不好血本無歸,這就是現實。

  二來是覺得朝廷經商,會帶壞社會的風氣,影響農耕。

  畢竟糧食纔是國家的根本,大家都去經商了沒人種糧食,會亡國的。

  這一條纔是根本原因,古典社會本就以農業爲根本,重農抑商是符合當時社會條件的。

  只不過因爲朱元璋的強勢,羣臣也不敢過於反對。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接受了這個現實,而是蟄伏起來等待最終結果。

  也就是遠洋船隊返回。

  如果一切順利還好,但凡有所不順,必然會遭到激烈反撲。

  所以,遠洋船隊回來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強烈關注。

  百姓關注此事,單純是出於好奇,百官關注則是等待最終的結果。

  陳景恪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對此他的做法是,宣傳。

  使勁宣傳此事,最好弄的人盡皆知。

  並且還讓遠洋商隊回來的時候,儘量將聲勢鬧的大一點。

  “把外面帶回來的好東西都展示出來,給天下人看看。”

  “我們要用這場盛事,爲萬民啓智,爲古典世界敲響喪鐘。”

  朱雄英說道:“你真的是不放過任何機會,連此事都要利用一下。”

  陳景恪笑道:“這麼好的機會,不利用一下豈不是浪費了。”

  “華夏文明在搖籃裏生長了數千年,已經長大成人,是時候睜開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朱雄英也非常認同的道:“是的,以前我也以爲,眼前這一隅之地就是天下。”

  “認識了你之後才知道,原來世界竟然如此廣闊。”

  “我們眼前的‘天下’,不過是一個搖籃而已。”

  “想要走出去,不能光靠我們幾個人努力,而是要讓天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陳景恪長嘆一聲道:“我們曾經有數次機會走出去,但華夏文明太驕傲了,不屑於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

  “不過還好,利益最能動人心。”

  “只要我們能讓天下人看到走出去的利益,自然會有無數人效仿。”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保守勢力再強,面對利益之時,也完全不值一提。”

  朱雄英非常認同的點點頭,然後提醒道:

  “你可別把利益掛在嘴邊,小心被人抓住把柄。”

  陳景恪說道:“嗯,對外我的理由永遠都是爲了傳播華夏文明。”

  朱雄英說道:“這不是藉口,而是事實。”

  “我們所做的一切,最終目的都是爲了讓華夏文明更加燦爛輝煌。”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個人也能實現自己的雄心抱負,名垂史冊。”

  ——

  接到中樞傳來的命令,趙秩和耿子茂雖然不知道朝廷深層次的謀劃,卻也能猜到讓他們這麼做的目的。

  如果是以前,趙秩或許會不以爲然。

  甚至一開始他本人也並不支持朝廷經商,之所以還攬下這個活兒。

  一來是爲了個人的榮華富貴,畢竟機會難得。

  二來也想親眼看看,外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然後他看到了,想法也改變了。

  大明……不,華夏文明必須走出去。

  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只有瞭解過外面的歷史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其實一直在頻繁的交流。

  而華夏文明,始終沒有真正走出過那一隅天地。

  唐朝確實走出去過,可時間太短暫了,短到幾乎沒有留下太多痕跡。

  雖然和域外文明比起來,華夏文明依然是最繁盛的,可將自己與世界孤立並非長久之計。

  他也真正理解了,朝廷爲何要開海,爲何要組織如此龐大的遠洋艦隊。

  他由衷的,爲大明有如此遠見卓識的君主感到高興。

  所以在接到命令,猜到朝廷的打算之後,他立即就做出了安排。

  搞,必須要將場面搞起來。

  將這一行的成果,展示給大明的子民們看一看。

  準備好一切,船隊才駛入泉州。

  雖然朝廷沒有組織人來迎接,早就接到消息的當地百姓,自發的前來看熱鬧。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終生難忘的一幕。

  一車車的金銀珠寶,沒有做任何掩蓋,就這樣大咧咧的暴露在世人面前,招搖過市。

  一隊隊長相奇特衣着怪異的域外人,從船上下來,讓百姓們大開眼界。

  當然,更加震撼的是那些外國商人和使節。

  這座城市太繁華了。

  聽說這只是南方的一座不大的港口城市,那大明的國都該是何等的繁華。

  然後是各種從未見過的飛禽走獸,被從船上拖出。

  其中帶給大家最大震撼的,當屬獅子。

  不是因爲它的兇猛,而是外貌。

  這玩意兒咋這麼奇怪?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咋這麼像狻猊啊?莫不是真的抓到神獸了?

  然後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很快,遠洋商隊抓來了神獸狻猊的消息,就傳遍了泉州。

  越來越多的人跑來,只爲一睹神獸的雄姿。

  即便衙門的人出來闢謠,說這是獅子,就是高門大戶門前看大門的石獅子。

  百姓們依然不相信。

  石獅子、舞獅,他們都見過,和真的獅子也不一樣吶。

  分明就是狻猊,衙門肯定是故意隱瞞的。

  至於隱瞞的原因,很簡單啊。

  外面竟然有神獸,那是不是還有別的什麼東西?

  更準確的說,是不是真的找到了海外仙山?

  倒也不怪百姓們愚昧什麼的,而是石獅子確實很抽象,除了叫石獅子之外,模樣實在和獅子關係不大。

  中國是沒有獅子的,最早接觸獅子應該是西域各國進貢來的。

  就有人覺得很威武,就將其雕刻下來放在門口。

  後來就成了習俗。

  但見過獅子的人太少了,大家只能參考最早的石獅子進行仿製。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