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見聞

作者:見月明
第313章見聞

  甲:“你聽說了嗎,二狗子被放出來了。”

  乙:“二狗子?那是誰?”

  丙:“就是五年前因爲典妻拒不悔改,被抓的那個賭徒。”

  乙:“哦……原來是他,這種人就應該處死,還放出來不是禍害人嗎。”

  丙:“話不能這麼說,他婆娘一個人拉扯孩子,還要贍養父母,挺不容易的。如果他能洗心革面……”

  乙:“嘁……指望這種人洗心革面,那不如指望河水倒流。”

  “他婆娘雖然不容易,但朝廷分了五十畝地給他們家,父母身子骨還硬朗能幫襯着幹活。”

  “兩個孩子也快拉扯大了,苦點累點日子還能過得去。”

  “現在他出來,指不定怎麼禍害一家子呢。”

  丙:“哎,誰說不是呢。”

  葉雲流對曾祖的心思瞭解的更清楚,他不是怕自己耽擱了學業,而是怕自己跟着這羣儒生學歪了。

  認爲是萬世之法,大明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還叮囑他不要直接去,一路上多走走多看看。

  在這種情況下,曾祖父爲何還要說新政好呢?

  於是,葉兌就全面爲他剖析了新政。

  “新政好啊,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據他說,鄉令放話了誰再敢和二狗子賭,就讓差役天天去查誰家。”

  讓他對新政有了更全面的瞭解。

  如此大才,自己竟然爲了利益去針對。

  多觀察,謀而後定,就算反對也能有更充足的證據。

  實在是晚節不保啊。

  更確切的說,作爲士紳階層,他受身邊人的影響,曾經對新政多有不滿。

  甲、丙都附和的道:“是啊,也就朝廷禁止典妻,還給百姓分地,要不然她婆娘早就被折騰沒了。”

  “現在我們沒看懂,可能是因爲作用還沒有顯現出來。”

  在隔壁桌,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單獨坐在這裏,他面上平靜,心中卻情緒翻滾難以平靜。

  去年葉兌壽寢正終,臨走前還特意叫來一羣見證人,提前爲葉雲流加冠。

  葉雲流雖然年輕,卻也很認同這個觀點。

  可以說,葉兌把一切都提前給他規劃好了。

  他不明白,這麼明顯的危害,朝廷就看不到?

  不過他並沒有就此反對,而是採取觀望的態度。

  少年正是遊歷天下增長見聞的葉雲流。

  “還給了二狗子婆娘一張條子,以後他們家他婆娘說了算。”

  他對葉雲流的解釋是:“從既往的政策來看,朝廷是有全盤計劃的。”

  並當衆宣佈,讓他守孝半年,就啓程去朝鮮王國找方孝孺進學。

  “尤其是那個攤丁入畝……要擱以前,咱們這些泥腿子不是幹活就是服役,哪有時間在這裏閒聊。”

  但他的曾祖父葉兌卻是新政的堅定擁護者。

  甲:“話也不能這麼說……我七舅姥爺他三外甥的小舅子的連襟的兄弟,在衙門當差。”

  但他現在正是進學的年齡,在家耽擱三年很可能一生就耽誤了。

  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家國天下的概念也逐漸形成。

  葉兌提前做好佈置,他在孝期外出求學,就是遵守曾祖遺命,是合乎規矩的。

  他那位便宜老師方孝孺,也經常從朝鮮王國寄信回來,幫他解答各種疑惑。

  比如放寬對人口的限制,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導致各城市犯罪數量劇增。

  葉雲流卻很是不解。

  葉家自身也是新政的受害者,受到的約束更大了,繳納的賦稅也變多了。

  古代對喪葬看的非常重,作爲最受器重的曾孫,葉雲流是要守三年孝的。

  “還給他的兩個兒子特批,如果他再敢胡鬧,允許兩兒子把他捆起來送官。”

  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討論,述說着新政的好。

  也因此,葉兌對於曾經當了儒家幫兇,針對陳景恪的事情,充滿了懊悔。

  “多觀察,過上幾年還是看不到作用,再反對也不遲。”

  然而葉兌自己對部分政策的認識也很有限,甚至無法理解。

  對於新政,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乙:“如果真能這樣就好了,他婆娘也是可憐人啊。”

  周圍人都說新政不當人,與民爭利,損害百姓利益。

  事實上,深受曾祖和老師影響,他對那些名士大儒也很不以爲然。

  學問確實很深厚,但帶着一股濃濃的腐朽味兒。

  這一點,從他們對新政的態度就能看的出來。

  攤丁入畝的好處,傻子都能看得出來,偏偏士紳們就反對詆譭。

  爲什麼?

  不過是因爲他們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罷了。

  滿嘴的道德文章,肚子裏全是男盜女娼。

  所以,在守孝半年之後,他就遵照祖命出發,一邊遊歷一邊前往朝鮮王國。

  前幾個月,他遊歷了南方几個主要省份,深入基層去觀察新政的情況。

  小時候他曾經跟隨曾祖父去過鄉下,當時見到的景象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田裏的莊稼生長的很壯實,百姓工作也很勤勞。

  可是大家身上的衣物破破爛爛,行人臉上也大多掛着愁苦,沿途遇到的村莊也一副破敗景象。

  這種反差讓他很不解,明明莊稼生長的那麼好,百姓也很勤勞,爲何大家日子還很苦呢?

  葉兌告訴他,賦稅太重。

  南方几省的賦稅,是其餘地方的兩倍多。

  他不明白,同樣是一個國家,爲何稅率不一樣?

  葉兌的解釋是,因爲這裏的百姓當年支持張士誠,這是對他們的懲罰。

  年幼的他覺得好像沒毛病,但又好像很有問題。

  當初支持陳友諒的省份,賦稅也很正常啊,爲何就支持張士誠的地方賦稅重?

  他問過好幾個人,得到的回答大多都是,皇帝更痛恨張士誠。

  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開始意識到不對。

  同樣是一個國家,如此區別對待,豈是正道所爲?

  他立志,長大從政了要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還沒等他長大,朝廷先進行了稅改,全國統一稅率了。

  而且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減稅。

  表面看田稅增多了,但苛捐雜稅全部廢除,百姓繳納的總體賦稅變少了。

  時隔數年,再次遊歷農村,看到的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百姓同樣辛勤勞作,但身上的衣服幾乎看不到多少補丁,臉上也洋溢着笑容。

  進入村子裏面,到處都是織布機的聲音。

  幾乎家家戶戶院子裏都晾曬着紡好的線,織好的布。

  村中央還有前來收購布匹的商販。

  普通百姓不會問那麼多緣由,他們只知道現在布匹很值錢,價格比以前貴了一倍還多。

  只要將布織出來,在家門口就能賣掉。

  賺取的錢財,可以供一家的開銷。

  但葉雲流卻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爲海貿興起。

  大明產的絲綢、棉布、瓷器、茶葉等等,供不應求。

  百姓們不知道的是,將棉布運送到縣城,價格會比商販收購價高出五成左右。

  葉雲流就將此事告訴了當地百姓。

  本來他以爲,大家會很感激他,然後去縣城賣貨。

  畢竟那可是高出了五成的價碼啊。

  然而結果卻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百姓要麼不相信他的話,要麼將信將疑,要麼相信卻無視。

  這個結果讓他一時間無法接受。

  百姓如此辛苦,不應該很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嗎?

  爲什麼不願意多走幾十里路,去賣更高的價格?

  要是覺得自家布匹少,不值當跑一趟,可以幾家合在一起去啊。

  等了解過真正原因,他沉默了。

  百姓習慣了被束縛在當地,幾十裏外的縣城,對他們來說就是另一個世界。

  外面的世界對他們來說,就是龍潭虎穴。

  以至於現在朝廷放寬了人身限制,百姓依然不敢走出去。

  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爲何朝廷會放寬人身限制了。

  就是要打開百姓的視野,讓他們走出去,不至於和現在這樣被一個小商販剝削。

  而且他隱約有一種感覺,朝廷肯定還有更深的用意,只是他還無法參透。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