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無題

作者:見月明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將內外循環概念寫了下來,然後召集內閣、戶部和金鈔局進行了協商。

  不出意外,這個策略再次震驚了一干人等。

  誰都沒想到,經濟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如果真的能將這套循環體系建立起來,大明就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啊。

  而他們這些人,也都將因此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提出這套理論的陳景恪……他們已經麻木了。

  陳伴讀提出什麼理論,都不要覺得奇怪。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心中有一整套的治國方略,正在一點一點的往外拋。

  大家都在期待,他還會拿出什麼劃時代的政策。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十月初,這天陳景恪休沐,閒來無事就上街溜達。

  路上遇到好幾個手捧鐘錶的人,那走路的姿勢別提多驕傲了。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他買了鐘錶。

  隨着第一批購買鐘錶的商人仿製成功,這玩意兒終於在全國各地開花。

  朝廷也放開了手腳,趁着最後的空檔期大批量對外拋售,儘可能多的爲國庫創收。

  不過接下來朝廷會調整策略,專門製作豪華鐘錶。

  這個活兒別人想搶也搶不走,沒辦法,玻璃表面只有朝廷能做。

  只要玻璃製作方法不被公開,最奢侈的鐘表,就只有朝廷能做。

  洛下書院的鐘表作坊也已經投入運營,規模不大,但走的是新潮路線。

  外形、材質方面獨具特點,非常受歡迎。

  畢竟,別人只能仿製,想改造表芯很難。

  書院掌握着製造鐘錶的原理,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還能進行一系列的升級改進。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書院的鐘表作坊都將引導潮流。

  再加上朝廷給的分成,書院資金問題已經解決,就等開花結果了。

  而鐘錶,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了特殊的地位。

  讀書人、商人,對其非常的追捧。

  讀書人是以此標榜自己重視時間,商人則是因爲商業行爲必須要準時。

  至於官吏就更別提了,家中必備一個鐘錶,衙門也有至少一個鐘錶。

  以此來確定上下班時間。

  當社會的中上層都開始追捧一樣東西的時候,潮流就產生了。

  鐘錶很快就成了家庭標誌性的物件,頗有點類似於前世某時期的三轉一響。

  但這玩意兒價格確實不便宜,一個壯漢不喫不喝乾一年苦力,都買不起一個。

  真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費得起的。

  所以,買鐘錶成了實力的象徵,成了一件非常光榮,又值得炫耀的事情。

  每一個能買得起的家庭,都會被大家羨慕。

  其實相比於鐘錶賺錢,更讓陳景恪高興的,是鐘錶提升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以前約見面時間,大家都會說一個較爲籠統的時間。

  比如,上午見面,或者下午見面,很少會具體到幾時幾刻。

  然後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有人一大早就去了,有人半晌午纔去。

  非常的不方便,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是他們不想約更具體的時間,而是缺少便捷、準確的計時工具。

  鐘錶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當然,現在也只是剛出現這個苗頭。

  真正要讓全民強化時間觀念,還需要鐘錶進一步普及,甚至要等到更加方便的懷錶手錶出現。

  但至少,大明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剛走出沒多遠,又見到幾個十一二歲的小孩,脖子上掛着一個布口袋,口袋裏裝着厚厚的報紙。

  “賣報……賣報……翰林院主編的大明週報……”

  “郎君、娘子買一份吧,十一文錢一份……”

  陳景恪駐足觀看,這一幕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爲他上輩子也沒有親眼見過報童,熟悉是因爲影視劇裏經常看到。

  大明週報第一期終於發行,報童賣報也是陳景恪提出的建議。

  儘管大明採用了很多惠民政策,可大多數家庭依然處於貧困線以下。

  僱傭一些貧困家庭的少年賣報,能增加銷量,還能爲貧困家庭創收。

  十文錢批發給報童,他們十一文錢賣出去,一份賺一文錢。

  當然,如果買報紙的人不嫌麻煩,可以去當地的報紙網點購買,十文錢一份。

  對報紙有需求的人,大多不會在乎這一文錢。

  所以,這是個不錯的生意。

  只是報紙畢竟是新鮮事物,根本就沒有人理會他們。

  半天一份都沒有賣出去。

  陳景恪走上前去,拿出一張十文的寶鈔和一文銅錢:

  “給我來一份。”

  一名報童興奮的拿出報紙遞過來:“謝謝郎君,祝您金榜題名。”

  陳景恪心下莞爾,這小子很機靈啊。

  他將報紙捲起來拿在手裏,說道:“賣出去幾份了?”

  那少年有些喪氣的說道:“您是第一個買的。”

  陳景恪有些疑惑,又問道:“你們出來多久了?”

  那少年回道:“大早上就出來了……”

  洛陽雖是國都,也有窮人的。

  而且作爲大城市,窮人窮的更徹底。

  均田制推行以來,鄉下的百姓都分到了田。

  只要肯勞作,多多少少都能有口飯喫。

  大城市不一樣,這裏的窮人是真正的無產者,窮的蕩氣迴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聽說朝廷招人賣報紙,一份能賺一文錢。

  關鍵是,可以先拿報紙,賣出去之後再結賬。

  這種約等於沒有成本淨賺錢的好事兒怎麼能錯過,各家都紛紛將孩子送了過來。

  這些孩子也算是懷揣夢想而來。

  畢竟,一天就算只賣出去三五份,都夠一家子三五口喫一頓飯了。

  能賣出去十份,賺的錢就能和父親一天薪酬平齊了。

  然而,現實狠狠的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

  從早上到現在,也就只有陳景恪買了一份。

  大多數人看都不看一眼,少部分人會問報紙是什麼。

  然而這羣大字不識一個的孩子,哪知道這些。

  翻來覆去就那幾句話,翰林院主辦的週報,走過路過不容錯過什麼的。

  聽到這裏,陳景恪大致已經猜到問題出在了哪裏,又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你們都在哪裏賣的?”

  那少年說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