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一國兩……分治

作者:見月明
看着姚廣孝那充滿敬仰的目光,陳景恪心裏還是覺得挺爽的。

  畢竟這可是黑衣宰相、妖僧道衍啊,朱棣時期不可越過的人物。

  被這樣的人仰慕,成就感太足了。

  所以,他沒有直接說答案,而是決定考一考對方:

  “想必這些年你也對天竺有了足夠的瞭解。”

  姚廣孝點點頭,自從朱棣決定將封國放在天竺,他就對那邊進行了全方位瞭解。

  如果不是脫不開身,甚至想親自去看看。

  一旁的朱標、朱雄英、朱棣、朱高熾,也都默默點頭。

  這麼大的事情,他們自然要全程參與。

  不過他們很清楚,自己只是來旁聽最終結果的,真正拿主意的是陳景恪和姚廣孝。

  所以都保持了沉默,沒有出聲打擾兩人。

  陳景恪繼續說道:“那你就應該知道,天竺被種姓制度籠罩……整個社會猶如一潭死水。”

  “佔據大多數的底層人,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對國家也就沒有任何忠誠度。”

  “這也是歷代以來,天竺國家戰鬥力低下的原因。”

  “現在燕王衛隊有陸軍三萬水師兩萬,拿下天竺沒有任何問題。”

  無恆產者無恆心,指望低種姓的人有戰鬥力,那就是扯淡。

  至於高種姓……他們享福享慣了,吃不了軍隊的苦了。

  再說,要是戰死了,家裏的美酒美食美女不就享受不到了。

  所以,他們的軍隊戰鬥力低,是有現實因素在的。

  姚廣孝再次點頭,他有信心靠這五萬大軍拿下整個天竺。

  朱雄英情不自禁的挺直了胸膛。

  擁有一億左右人口的次大陸,我們五萬人就能拿下。

  大明實在太強啦。

  朱棣表情不變,天下各勢力除了北元之外,餘者皆不被他放在眼裏。

  打個區區天竺,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陳景恪話鋒一轉說道:“但打天下不容易,治天下同樣不容易。”

  “我思考良久,想到了兩條不同的治理措施。”

  “其一,推倒重來。”

  “既然天竺施行的是殘酷的種族制度,導致佔據大多數的底層百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那麼我們就讓他們當真正的人……”

  “燕王府進入天竺後,推翻當地的高種姓統治,賦予低種姓人平民身份。”

  “還要給他們分配土地,保障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

  “有恆產者有恆心,得了燕國的好處,想來底層百姓會踊躍支持燕王的統治。”

  “到時候必然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矣。”

  “大師以爲此法如何?”

  姚廣孝先是驚訝,然後瞭然,最後面色平靜。

  等陳景恪說完,他才說道:“既然陳伴讀有心考較,貧僧就直說了。”

  “此法聽起來雖好,然……難,非常難,可以說是最難的一條路。”

  “若行此法,燕國恐怕永遠也無法統治天竺,甚至大明都會被拖進泥潭。”

  陳景恪不置可否:“哦,爲何?”

  姚廣孝說道:“天竺的種姓制度源於宗教,是他們的信仰。”

  “而宗教信仰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莫說天竺蠻夷,就算是大明百姓,也有許多迷信宗教無法自拔。”

  “若非朝廷嚴厲禁止,許多百姓會自願成爲佛道的奴隸。”

  “不讓他們爲奴,他們還會痛恨朝廷。”

  一個和尚,口口聲聲批判宗教,實在是很違和。

  但姚廣孝說的非常自然,陳景恪也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朱棣也見多了這種場面,同樣覺得很正常。

  只有朱雄英和朱高熾,臉色非常的怪異。

  這大和尚就一點不怕佛祖怪罪嗎。

  事實上,真正瞭解他的人才知道。

  姚廣孝信的是自己心中的‘佛’,而不是廟裏擺的泥塑雕像。

  他信仰的是佛教的思想,不是虛無縹緲的神靈。

  “大明百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竺蠻夷。”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廢除種姓制度,推廣華夏思想制度。”

  “只怕那些低種姓者非但不會感激我們,還會視我們爲仇寇。”

  陳景恪不禁暗暗點頭,這個道理前世已經驗證了。

  印度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可種姓制依然充斥着整個社會。

  因爲這種制度源於信仰,放棄種姓制度,就意味着背棄自己的信仰。

  很多人自己都相信,自己是低種姓是因爲罪孽深重。

  這輩子好好侍奉神靈贖罪,下輩子也能投胎成爲高種姓人。

  所以,他們寧願當低種姓人,也不願意放棄信仰。

  二十一世紀想要改變思想都尚且如此困難,更遑論是古代了。

  而且就算真的建立了新制度又能怎麼樣?

  廢除種姓制度,建立郡縣制,就需要大量的官吏。

  燕國上哪弄那麼多官吏,來統治這一億左右的人口?

  真以爲大明的讀書人多的用不完啊

  可以這麼說,想推倒重建一套體系,完全是喫力不討好。

  姚廣孝繼續說道:“我們去了天竺就屬於少數派,統治天竺是以小族而馭大族。”

  “如果沒有宗教,沒有森嚴的等級禁錮人心,那些開悟了的被統治者,就會反過來推翻我們。”

  “維持種姓制度,會讓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

  “我們只需要讓自己成爲婆羅門和剎帝利,就可以實現對天竺的統治。”

  陳景恪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大師所想與我的第二個措施不謀而合。”

  “事實上這麼做的不只是我們,當初雅利安人征服了天竺,就是把自己變成婆羅門和剎帝利。”

  “就連第三等的吠舍,也都是雅利安人。”

  “天竺的原住民,只能當第四等的首陀羅和第五等的不可接觸者。”

  不可接觸者就是賤民,連當奴隸的資格都沒有。

  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道:“不過,你以爲明人百姓應該放在第幾等?”

  姚廣孝默然不語。

  他思考過這個問題,燕國建立後肯定會從大明遷徙漢人過去的。

  而且遷徙的人數還不會少,幾百萬都有可能。

  以華夏人重視子孫的思想,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變成千萬人口。

  總不能將所有人都列爲婆羅門和剎帝利吧?

  所以,第三等的吠舍是最合適的。

  說起來,吠舍擁有經商等權利,其實還算是不錯的。

  然而,有一個缺點始終無法越過。

  那就是種姓制無法跨越階層,一旦當了吠舍,這些漢人百姓就再無出仕的可能。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