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南洋亂局

作者:見月明
“之前離京赴任的時候,曾有幸跟隨他學習了一些時日,獲益良多啊。”

  賈思義仰慕的道:“陳伴讀智深若海,能得其中一滴水,就能讓我受益終生。”

  “只可惜我愚鈍,幾次有幸在他身邊學習,皆無太大收穫。”

  “不過我兒子比我爭氣,在洛下書院進學,將來成就定能超過我。”

  傅安到並不懷疑這話,錦衣衛與別的部門不同,他們更相信自己人。

  職務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世襲的。

  爹是錦衣衛,兒子就能優先進入。

  爹是小旗官,兒子只要不蠢幹上幾年就能接替他的位置。

  只要賈思義能順利幹到退休,他兒子進入錦衣衛也能優先獲得提拔。

  而且當前的南洋計劃,他可是有大功的。

  這個功績也能傳給兒孫。

  再加上背後有陳景恪當靠山,只要他兒子不蠢,當個百戶沒太大問題。

  問題就在於,他願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繼續當錦衣衛。

  畢竟錦衣衛權勢雖然大,可名聲太差,說不定哪天就背黑鍋被抄家滅族了。

  他剛想到這裏,就聽賈思義遺憾的道:“陳伴讀說我家那孩子有點天份,適合學習理科。”

  “所以準備收他爲徒,好好在書院做學問,恐怕是沒機會做官了。”

  “哎,可憐我,後繼無人啊。”

  傅安:???

  你瞅瞅你說的是人話嗎,我怎麼有點想打人。

  雖然沒人知道理科的全貌,可陳景恪幾次出手,也讓世人知道那是一門極爲高深的學問。

  能夠化腐朽爲神奇,創造種種不可思議的器具。

  當一種技術達到近乎於道的高度,就沒有人敢小瞧了。

  況且陳景恪是什麼人,他的徒弟想出仕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什麼才叫贏在起跑線上,這就是。

  你這哪是遺憾,分明是來炫耀的好吧。

  最氣人的是,明知道如此他還得出聲祝賀。

  心裏別提多難受了。

  不過因爲都和陳景恪有淵源,經歷過這一番交談之後,兩人對彼此的提防都降低了不少。

  接着就談起了以後的南洋。

  傅安一臉煞氣:“除惡務盡,這次一定要把南洋徹底打掃乾淨。”

  “不論是土著勢力,還是異教徒,必須全部清除。”

  “如此才能徹底把南洋變成大明的一部分。”

  對於他的激進,賈思義已經見怪不怪了。

  來之前他就知道,這位傅總督雖然是讀書人出身,卻一點都不迂腐。

  相反,那是妥妥的激進派。

  剛出仕沒多久,就隨隊前往高麗,全程參與了滅亡高麗的謀劃。

  後來一直在鴻臚寺任職,對外態度非常強硬。

  還幫助太孫完善了涉外禮儀制度。

  據說,他之所以擊敗競爭對手成爲淡馬錫總督,就是憑藉着出色的涉外經驗。

  朝廷的南洋清除計劃,說實話有點不符合儒家的‘禮’。

  但傅安卻非常支持,並親手操辦了後續的所有步驟。

  南洋計劃進展的如此順利,他居功至偉。

  所以,聽到他殺氣騰騰的發言,賈思義絲毫不覺得奇怪。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顧慮:“不怕他們集結對抗大明,就怕這些土人逃入深山老林,時不時的出兵騷擾我們。”

  朝廷這麼多年都未能平定雲南,西南到現在都還採取羈縻制度,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如果南洋土人也這麼做,那問題就很大了。

  傅安卻說道:“不一樣,以大明的實力,真要下定決心不計代價的去做,區區西南早就平定了。”

  “之所以遲遲沒有解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必要。”

  大明雖強,需要面對的難題也非常多,沒必要將太多力量消耗在西南。

  採取教化政策,慢慢的滲透進去,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治理是最好的。

  “南洋不同,未來這裏是要分封諸王的。”

  “那些王爺的封國不會太大,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少,他們就有精力和土人打消耗戰。”

  “西平侯在雲南的政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有土人的壓力在,也能防止諸王過早的腐化。”

  “所以我認爲,土人逃入山林在短期來看,是一件好事。”

  “不過前提是,朝廷要出手將土人中的大勢力全部消滅。”

  “而這也是我們南洋計劃的核心任務之一。”

  “你們錦衣衛也要出動,將每一個大勢力都查清楚,絕不可有遺漏。”

  “之後也要廣派線人,及時瞭解土人的動向。”

  “一旦發現他們有抱團的跡象,就及時通報諸王,讓他們出兵鎮壓。”

  賈思義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這話與陳伴讀所言非常相似。

  來這裏任職的時候,陳景恪專門和他談過。

  其中就談到了如何處置逃逸的土人。

  陳景恪的話和傅安的意見,有異曲同工之處。

  大致都是說,土人成不了氣候,而且他們的存在還能讓諸侯王不敢懈怠。

  等諸侯王解決了土人問題,國祚也差不多就穩定了。

  而大明也能利用土人的隱患,強化對諸侯國的領導。

  可以說一舉多得。

  傅安能有這一番見地,實在讓人驚訝。

  難怪陳伴讀會讓他來當淡馬錫總督。

  想到這裏,他決定賣傅安一個好,回去之後就將今日的對話寫成密信送回了洛陽。

  他還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寫過這樣一封信。

  現在告訴別人,有賣好的嫌疑,屬於落了下乘。

  等將來傅安真的發達了,自然會有辦法讓他知道。

  到那個時候,這份人情會千百倍的收回來。

  ――

  面對南洋土人針對漢人的屠殺,有一個勢力採取了行動。

  那就是楚國。

  許柴佬去年就重返南洋,不過他沒有擔任楚國國相,而是成了楚王朱楨的首席幕僚。

  地位有點類似於陳景恪在大明。

  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朱楨爲這場即將到來的動盪做準備。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動盪之時哪怕大王只是站出來發聲,都能收穫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出兵保護一部分漢人,南洋漢人都會感念大王的恩德。”

  “屆時大王就可成爲南洋最具威望的人,楚國也將會成爲南洋漢人的嚮往之地。”

  “即便將來分封諸侯王,楚國依然是南洋諸國中的翹楚。”

  對於這個計劃,朱楨自然非常支持。

  誰還沒點大的追求是咋滴了?

  國土面積上確實沒啥辦法了,大明劃定的國界線,他不敢隨意跨越。

  但影響力這方面總是可以做點什麼的吧。

  這些事情,可都會被記錄在歷史上的。

  不過他也有憂慮:“我們才只有兩萬軍隊,不可能與南洋所有土人開戰。”

  “許先生以爲我們應該如何做?”

  許柴佬說道:“很簡單,先向藩屬勢力發出照會,不可屠戮漢人百姓。”

  “他們必然不會聽……這時候大王就可以選擇一個不強也不弱的敵人出兵。”

  朱楨脫口而出道:“蘇祿國。”

  蘇祿國全稱蘇丹蘇祿國,是幾年前才新成立的國家。

  聽蘇丹這倆字就知道,它是個伊教國家。

  它的位置在楚國南部的蘇祿羣島上,正好處在淡馬錫和楚國之間。

  朱楨早就看他們不爽了,大家信仰不同,族羣也不同。

  關鍵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眠。

  雖然我爹沒把蘇祿羣島劃給我,可不妨礙我想控制這裏。

  至少不能讓這裏被異族人佔據。

  只是之前一直沒有機會,這次終於有合適的藉口了。

  許柴佬也笑道:“大王英明,某也以爲攻打蘇祿國最爲合適。”

  “消滅蘇祿國,拯救那裏的漢人百姓於水火,百姓必然或感念大王的恩德。”

  “將來不論朝廷將那裏分封給誰,有了這次的事情,他都要仰大王鼻息。”

  於是興奮的朱楨集結大軍,在蘇祿國對漢人動手之後,親率大軍前去解救漢人百姓。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