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官

作者:見月明
開辦官吏、勳貴學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關於培訓內容,忠君愛國的思想是必然的。

  陳景恪則進一步提出了爲國爲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對‘官’的定義,僅僅是爲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麼貪腐之風必然盛行。”

  爲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漢朝的‘州牧’一職,就是因此而來。

  這個詞本身就對百姓充滿了歧視。

  在這個語境下,當官僅僅只是爲了實現個人價值,是爲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貪的是天子的錢,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貪腐就是天經地義的。

  反腐只是天子個人的事情,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互相傷害呢?

  隋唐以前,世家力量強大,雖然是家天下,但大家效忠的其實是這套制度。

  天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所以就有了孟子的那句:君若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從皇帝到官僚,都會去維護這套制度。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

  實際上,大家都在做損公肥私的事情,掘‘公’家的根基,肥了自己的小家。

  世家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也沒必要把世家想象的多好。

  宋朝以後世家政治結束,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皇權真正的實現了至高無上。

  大家效忠的對象,也從‘天子’變成了具體的一家一姓。

  宋朝就效忠趙家,明朝就效忠朱家,滿清就效忠愛新覺羅家。

  到了這個時候,效忠皇權和這套制度已經不夠了,更要效忠皇帝本人。

  因爲很多時候,皇帝的利益和皇權也是相沖突的。

  是不是很奇怪?

  其實並不奇怪,皇權要求皇帝加強集權,治理好國家。

  但有些皇帝個人卻耽於享樂,不思進取,最後把國家弄的一團糟。

  兩者的利益是不是就衝突了?

  面對這種局面,做臣子的是效忠皇權,還是效忠皇帝本人?

  皇帝自然人爲,效忠我個人纔是真正的忠誠。

  於是就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當官的都是這種思想,指望他們不貪太難了。

  當然,歷史上也不乏爲民請命的清官好官,可他們只是少數。

  而且必須要承認的是,很多人鐵腕反腐也不是爲民,而是出於忠君思想。

  因爲貪腐橫行,會影響到皇權和君主的利益,他們自然要打擊這種行爲。

  爲民思想雖然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但在家天下的思想下,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

  這次,陳景恪就準備趁這個機會,將爲民思想進一步拓展。

  之前他利用‘歷史賦予的使命’爲依據,將皇權和國泰民安綁定,讓老朱正視了‘天子’這個概念。

  又用‘大華夏’概念,給皇權確立了最高目標。

  但並沒有動官僚系統。

  原因很簡單,皇帝自己都沒有‘天子’思想,肯定不允許百官有其他想法。

  現在皇家三人組都接受了,“歷史賦予皇權使命”這個概念,也是時候給官僚們的思想鬆鬆土了。

  陳景恪說道:“華夏思想,其實是推崇家國天下思想的。”

  “忠君愛國,爲民請命,都是植入我們大腦深處的觀念。”

  “所以,對於華夏人來說,高尚的目標更容易我們獲得成就感。”

  “爲了心中堅信的道義,我們可以付出一切。”

  老朱三人都含笑向他看來,露出瞭然的表情。

  別人說這話他們會持懷疑態度,但陳景恪說他們很信服。

  因爲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爲了名垂青史,爲了讓華夏族羣更加強大,讓華夏思想更璀璨。

  爲了這個夢想,他放棄了太多太多的個人追求。

  就連華夏人最重視的子嗣問題,都表現的毫不在意。

  今年都二十六七了,還沒有一點動靜。

  換成別的人早就急的團團轉了,小妾不知道已經納了多少。

  他是一點都不着急。

  老朱三人不約而同的想道:如果不是知道你的真正追求,還以爲你有什麼大毛病呢。

  陳景恪不知道他們的想法,被三人笑的莫名其妙,不過也沒有深究,繼續說道:

  “基於這個特點,我們可以給‘官’賦予更多的,更高的道義上的責任和義務。”

  “比如,官上忠天子下撫黎民……忠君愛國爲民是基本要求。”

  “爲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有服務意識。”

  朱標饒有興趣的問道:“服務意識?細說一下。”

  陳景恪有點懊惱,一時追快把前世的標準給說出來了。

  這肯定不能照着前世的概念說啊,必須要魔改一下。

  他大腦急速轉動,很快就有了一些想法:

  “要爲華夏服務,我們的族羣,是無數先賢一步步開創出來的。”

  “我們作爲後人,身爲華夏一份子,有義務接過這個擔子,讓華夏變得更強。”

  “所有有損於華夏的事情,都是違法的不道德的,是要被懲處的。”

  “要爲皇帝服務,這就是忠。”

  “皇帝是天子,代天行道,是萬民的君父,是華夏的領袖。”

  “效忠天子和領袖是道義,也是華夏的禮儀道德所定。”

  “也要爲民服務,因爲我們都來自於民,做人不能忘本。”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民脂民膏,享受了他們的供奉,自然要給予他們回饋。”

  朱元璋不禁說道:“爾食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咱命人將這句話刻在各衙門,就是爲了警示天下官吏,不可虐待百姓。”

  陳景恪順着他的話說道:

  “陛下英明,我也是從這句話受到的啓發,纔有了這個‘服務意識’的想法。”

  “我們不能以管理者的身份,粗暴的對待萬民。”

  “而是要轉變思維,用服務萬民的心態來做官。”

  說到這裏,他心中靈光一閃,又有了新想法。

  可以把服務意識,和五年計劃聯繫起來啊。

  他迅速組織語言,繼續說道:

  “大明的五年計劃進展緩慢,其實就是因爲傳統的官僚缺少服務意識。”

  “他們接受的教育,就是維護一方安寧,然後把稅收上來。”

  “這個安寧,標準非常低,百姓不發生動亂就可以了。”

  “百姓日子過的具體如何,那都是次要的。”

  “很少會有官吏願意主動去改善百姓的生活,比如修橋鋪路,比如修建水渠。”

  “現在朝廷主動變革,推行五年計劃,他們就無所適從了。”

  “在他們看來,朝廷就是多事。”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思想,就是缺少服務意識。”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