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殷

作者:見月明
皇宮,聽到又有新大陸被發現,朱元璋和朱標並未表現的太過激動。

  相反,兩人都默然無語。

  朱雄英撓了撓頭,問道:“你們……怎麼了?”

  朱元璋搖搖頭,苦笑道:“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廣闊。”

  朱標語氣複雜的道:“以前我以爲天下不過腳下這一隅之地。”

  “後來長大了,知道了身毒、南洋、以及西方世界。”

  “我一度以爲,這就是天下。”

  “前年炎洲被發現,現在又有一座更加龐大的新大陸被發現……”

  “現實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我在想,世界到底有多大,會不會還有新的大陸。”

  “會不會有比我們還要強大的國家,此時也正在向外探索。”

  “我們和他們,會不會發生戰爭。”

  朱雄英卻沒有那麼感慨,反而鬥志昂揚的道:

  “怕什麼,我倒真希望能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否則這個世界太寂寞了。”

  朱元璋和朱標卻都搖搖頭,他還是太年輕了啊。

  不過年輕人有銳氣是好的,所以他們也沒有反駁他的話。

  陳景恪能感受到兩人的想法,就是年齡大了,時間一天比一天少。

  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生出了時不我待之感。

  而且面對這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們需要做的實在太多。

  大明內部的變革還未完成,周邊的土地也未消化吸收。

  計劃中的世界體系,還在起步階段。

  每一次新的地理大發現,都必然會讓他們生出緊迫感。

  這是人之常情無法避免,所以陳景恪並未安慰兩人,而是說道:

  “世界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依然是未知。”

  “但根據已知的信息,我們可以總結出很多規律。”

  朱元璋看向他,問道:“你又總結出什麼規律來了?”

  朱標和朱雄英都向他看來。

  陳景恪說道:“這個世界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一個存在於世間的文明都是帶着刀劍的獵人。”

  “他們既要和兇猛的野獸搏鬥,還要時刻小心其他獵人的襲擊……”

  “贏家通喫,敗者失去一切,甚至連存在的痕跡都會被抹去。”

  朱元璋不禁想起了,陳景恪曾經說過的起源文明、次生文明。

  已知的幾大起源文明,就只剩下華夏未出現過斷層。

  其他起源文明全都被滅絕過,或者出現過斷層。

  再聯想到接二連三的地理大發現。

  世界廣闊無邊,沒有人知道在未知的地方,隱藏着什麼樣的對手。

  一不小心就會被敵人發現,然後被消滅。

  確實有點黑暗森林的樣子了。

  同樣是戰爭,自然是先發現目標的人佔據優勢。

  至少擁有更多的備戰時間。

  想到這裏,他堅定的說道:“大明必須要變強,變得更加強大。”

  “要主動走出去探索全世界,先一步摸清敵人在哪。”

  朱標比較冷靜,說道:“變強和探索是必須的,但不能盲目,否則會自亂陣腳。”

  至少目前已經探知的世界,需要大明用幾十年上百年才能消化。

  就算再有新的地理髮現,也無能爲力了。

  所以,還是要深化變革,然後佔領並穩固已經發現的土地。

  說白了,現在大明不需要制定什麼新計劃,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發展就好。

  看起來方纔大家說了一通廢話。

  實則不然,方纔的一席話,堅定了大家的信心,確立了大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結起來八個字,深化變革、穩步擴張。

  之後他們纔開始談論新大陸的情況。

  得知新大陸上土民的情況,朱元璋和朱標都長長地舒了口氣。

  人口雖然很多,但對大明構不成威脅。

  按照黑暗森林的邏輯來看,大明纔是獵人,他們只能當獵物。

  至於如何開發新大陸,他們確立了一個大體的方針。

  先建立據點,慢慢的遷徙一些人口過去。

  將來有機會,就在那裏建立幾個封國,讓諸侯王去征服土民。

  人口滅絕從來都不是華夏的選擇。

  華夏對自己的文明有足夠的自信,我們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治理這個世界。

  那就是用武力征服,然後用文明教化。

  以後那座新大陸上的土民,都是華夏子民。

  至於新大陸如何命名,本來老朱想按照習慣,從古籍裏挑選一個名字。

  陳景恪卻說道:“陛下可還記得《華夏簡史》裏記載,有一支殷商遺民向北遷徙,最終杳無音信了嗎。”

  朱元璋馬上就明白過來,說道:“你是說……”

  朱雄英興奮的道:“殷商遺民,着啊。”

  “那支殷商遺民渡海去了新大陸,和當地土人結合開枝散葉,形成了現在的土人。”

  “新大陸就叫殷洲或者商洲,上面的土人就叫商……嗯,叫殷人。”

  “景恪你當年留的這個空白,真的是神來之筆啊。”

  陳景恪心道,先射箭後畫靶能不準嗎,嘴上卻謙虛的道:

  “我當時是爲了同化流鬼、等族羣留下的藉口。”

  “沒想到能發現新大陸,屬於誤打誤撞了。”

  朱元璋和朱標也沒有多想,這事兒確實是巧合。

  主要是,就算多想又能如何?

  還能把他抓到詔獄裏,使用大記憶恢復術不成?

  所以,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朱標卻並不看好他們的打算:“僅憑這樣一條信息,恐怕無法說服世人,那些土人是殷商後裔的。”

  朱雄英冷靜了一下,發現確實很難。

  陳景恪含笑道:“待我入關,自有大儒爲……”

  “咳,只要我們足夠強,跟着我們能獲得足夠的好處。”

  “不需要我們去證明,只要丟一個引子過去,土人自會拿出一套說辭的。”

  “至於我們的人信不信……出則夷狄,入則華夏。”

  “人家都主動加入華夏大家庭了,還能將人拒之門外不成?”

  朱標一想也是,自《華夏簡史》成書以來。

  已經有不知道多少土民,拿着其中的記錄來證明自家是華夏分支。

  並且,他們依照華夏簡史的記錄,結合自家流傳下來的一些傳說,進行了深加工。

  完善了相關邏輯鏈條。

  你別管是不是真的,就問你看起來是不是很合理?

  所以,我們就是華夏後裔,大家是一家人。

  等大明在殷洲建立了統治,強大的華夏文明,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

  以後他們就是殷人,是華夏分支。

  現在不過是迴歸主脈。

  所以,殷洲和殷人這兩個名字,就此確定下來。

  朱元璋又補充了一條:“切記,冶煉金屬的技藝絕不可流入殷人之手,馬匹也是如此。”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