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學傻了

作者:見月明
老朱對殷薯有多重視呢。

  一句話來形容:喫住都在殷薯地旁邊的窩棚裏。

  他真就在地頭搭了個窩棚,一點都不誇張,儘管幾十米外就是房屋。

  馬娘娘也是一日三趟往這邊跑。

  嗯,主要是負責給老朱送飯。

  把陳景恪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的還以爲兩口子在玩角色扮演呢。

  但他們倆確實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殷薯確實好活,很順利的發芽出苗。

  一個月後苗成,仔細數了數總共有苗106顆。

  對於這個出苗率陳景恪倒沒說啥,大塊紅薯本來就不適合育苗。

  前世普遍都採用中小塊的,出苗率高還不浪費。

  最後插秧種植,正好夠半分地的。

  接下來就是照顧了,老朱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觀看長勢。

  每天除草捉蟲,照顧的別提多仔細了。

  又長了一個多月,秧苗鬱鬱蔥蔥非常的喜人。

  陳景恪卻食指大動,前世紅薯葉可是一道美食啊。

  即便後來工作了,還經常去鄉下摘紅薯葉喫。

  於是在他的鼓動下,老朱採摘了一些肥嫩的葉子,馬娘娘親自下廚製作。

  炒了一盤菜,還製作了卷菜饃,還有菜窩窩頭。

  實話實說,馬娘娘的廚藝一般。

  然而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別的原因,大家喫起來卻都覺得非常美味。

  老朱一個勁兒的誇讚:“好喫,真是好東西啊。”

  “結的果子能喫,葉子也能喫。”

  “青黃不接的時候,採摘一點葉子也能應應急。”

  朱標啃了一口菜窩窩頭,點頭說道:

  “比一般的野菜口感好太多了。”

  一般的野菜都比較粗糙,口感其實並不好。

  殷薯葉口感更加細膩,說它是正兒八經的菜都不過分。

  陳景恪手裏的筷子就沒停過,畢竟這種熟悉的味道幾十年沒喫過了。

  最後喫的老朱都急眼了:

  “你這臭小子,就不能給我留一點。”

  “別吃了別吃了,你個不孝的混小子。”

  馬娘娘笑的非常開心:

  “餓極了秧藤搗碎了也能喫,就算自己不喫,用來喂牲畜也是頂好的飼料。”

  朱標說道:“確實如此,這殷薯渾身上下都是寶啊。”

  朱元璋看着不大的地塊,忽然嘆道:

  “就是數量太少了,靠這樣育苗,不知道何時才能普及天下。”

  陳景恪這才停下筷子,笑道:

  “加快育苗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就是成本有點高。”

  朱元璋驚喜的道:“你有辦法?快說。”

  陳景恪說道:“您老忘了溫房了嗎。”

  “這些秧藤就是現成的苗,剪下來移栽到溫房,冬天也能生長。”

  朱元璋一拍腦門:“哎呀,怎麼把這麼重要的東西給忘記了。”

  “快快快,把所有溫房裏的菜都剷掉,全都給咱種成殷薯。”

  “再命工部立即興建新的溫房。”

  馬娘娘沒好氣的道:“你看你一驚一乍的,和毛孩子一樣。”

  “溫房裏的菜剷掉冬天喫什麼?全都喫鹹菜嗎?”

  “再說了,就這麼點秧藤,又能移栽多少。”

  “讓工部加緊修建新溫房就可以了。”

  老朱也冷靜了下來,笑道:“哎,還是妹子你說的對。”

  然後下令,工部修建溫房,以種植殷薯。

  所謂溫房就是前世的大棚種植,中國早就有的技術。

  陳景恪弄出玻璃之後,就用玻璃造了一批溫房,滿足皇宮使用。

  還能在冬天時不時的賞賜給羣臣一些。

  大冬天能喫到新鮮蔬菜,對朝廷權貴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更何況還有聖眷在裏面。

  所以皇宮裏的蔬菜,不少人盯着呢。

  也因此,宮裏的工匠在這方面的技術,是非常成熟的。

  接到命令後,工部很快就在皇莊修了新的溫房。

  然後在儘量不影響殷薯長勢的情況下,進行了剪藤扦插。

  最後又給弄了兩畝地的殷薯出來。

  不過老朱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了宮裏的這半分地上。

  畢竟這是最初的試驗田,殷薯產量多少還需要它來證實。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就進入了十一月份。

  紅薯終於進入了收割時刻。

  即便還沒有開挖,大家也已經從高高隆起的根部,判斷出產量不會低。

  現在的問題就是,能有多高。

  老朱特意邀請了滿朝文武,以及京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前來見證這一時刻。

  畢竟不能給人留口舌不是。

  方孝孺和解縉自然也來了,對於這高產良種他們自然也很感興趣。

  尤其是解縉,他早就等着試驗結果出來,好在報刊上大肆宣揚呢。

  爲了等這一天,他都沒敢過度報道發現新大陸的事情。

  在衆人的目睹下,老朱挖出了第一鏟。

  他挖的很小心,生怕把果實給傷到了。

  很快一大串殷薯就被挖了出來,大大小小加起來足足有六個。

  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了驚呼。

  最後上秤一稱,重達一斤一兩。

  即便早有心理準備,得到準確結果,所有人都忍不住再次驚呼出聲。

  一顆苗結果就是一斤一兩,這裏有一百零六顆呢。

  就算平均一顆結果一斤,那也是一百零六斤。

  要知道,這可是半分地,相當於一畝地兩千一百多斤。

  這已經不是畝產千斤了,而是兩千斤。

  這個結果,實在太驚人了。

  可事實就在眼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接下來羣臣也顧不上形象了,一窩蜂的去挖紅薯。

  沒有工具的就直接下手挖。

  一旁的解縉看的非常感慨:“若羣臣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興。”

  方孝孺笑了笑說道:“人是複雜的,今日能爲了良種失態,明日……”

  說罷搖頭不語。

  陳景恪走到兩人身邊,說道:“不管怎麼說,至少在這一刻,羣臣的心都是至誠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表現的很至誠。

  在衆人的努力下,半分田的殷薯很快就被挖了出來。

  最後上秤一稱,不多不少正好一百零六斤。

  這個結果再次引起衆人驚呼。

  半分田一百零六斤,畝產就是兩千一百多。

  這可是畝產兩千斤啊。

  湯和眼珠子一轉,立即下拜:“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羣臣也反應過來,立即跟着祝賀。

  什麼陛下仁慈,上蒼纔有此良種降下云云,一個比一個誇的厲害。

  良種當前,最不喜歡阿諛奉承的老朱,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不過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對這個產量給出了中肯的看法:

  “咱這半分地,用的最好的水肥每日精心照料,普通百姓家哪有這個條件。”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