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無心之過

作者:見月明
別說是老朱和馬娘娘他們,這個問題就算是到大明滅亡,應該都沒人意識到。

  否則不會到最後都沒有改變,連提都沒人提過。

  不是他們遲鈍之類的,而是時代侷限性。

  這也是陳景恪現在最大的優勢,現代思維。

  當時代被改的面目全非,前世的知識逐漸失去作用的時候,現代思維就成了他最大的依仗。

  他的身份地位,讓他有條件可以瞭解大明的一切。

  然後用現代思維去剖析,能得到許多這個時代的人很難發現的問題。

  發現廷推和打擊結黨的弊端,就是成果之一。

  不一定百分百正確。

  畢竟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不可能是一兩個因素造成的,都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但總能提供一個不一樣的參考意見。

  很多時候,這個‘不一樣’能起到關鍵作用。

  陳景恪說道:“首先說說廷推。”

  “從始皇帝開始,命官的產生方式一般有三種。”

  “其一,君主直接任命。”

  “其二,丞相推舉,君主任命。”

  “其三,吏部推舉,丞相討論,君主任命。”

  “通常情況下,這三種方式是同時存在的。”

  朱元璋三人微微點頭,確實如此。

  始皇帝完成中央集權,將命官的任命權收歸君主手裏,縣令都要皇帝親自任命纔有法律效力。

  雖然有些時期出現過例外,比如西漢前期丞相也有權力任命官吏。

  甚至明朝初年的丞相,也能不經皇帝允許任命部分官吏。

  胡惟庸就是靠這個權力培植黨羽的。

  但這都是特殊情況,很快這種權力就會被君主收回。

  從始皇帝之後,官吏任命的流程大體上就這麼固定了下來。

  當然,皇帝不可能事必躬親。

  全國一千多個縣,幾百個州郡府,數萬命官。

  除非皇帝是計算機,否則根本不可能管得過來。

  所以,一般只有重要官員皇帝纔會親自任命,比如丞相、三公九卿、封疆大吏等等。

  相對重要的官吏,比如州郡長官、主要衙門的主事一類的,由丞相舉薦皇帝審覈之後任命。

  當然,吏部也有舉薦權。

  尤其是低級官吏以及不那麼重要的職務,基本就有吏部舉薦,丞相討論然後上奏皇帝。

  皇帝象徵性的看一看,然後蓋章任命。

  可這麼做很容易養成權臣。

  尤其是在皇帝闇弱無能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強勢的丞相,反過來壓制皇權。

  也會讓吏部的權勢過重,吏部尚書和侍郎,就是事實上的半相。

  老朱解釋道:“所以,咱才更改了任命官吏的流程,有了空缺讓羣臣共同舉薦討論人選。”

  “皇帝只需要掌控大局即可,能省去不少心力。”

  陳景恪暗暗搖頭,太想當然了啊:“問題就出在這裏。”

  “前朝任命官吏的流程決定了,這個權力掌握在皇帝、丞相和吏部手裏。”

  “普通官員是沒有資格插手的。”

  “一個職位出現了空缺,誰都不知道最終會由哪個人來填補空缺。”

  “對普通官吏而言,即便職務出現空缺,也很難輪到他。”

  “一個人想升官,要麼好好幹拼政績,要麼走門路攀關係。”

  “可是廷推之法施行之後,所有人……至少有資格上朝的人,都有了插手的權力。”

  “這就意味着,一個職務出現空缺,‘我’就有機會自己坐上這個位置,或者舉薦我的朋友坐上這個位置。”

  “廷推看的是誰的聲音大,官吏爲了增加勝算,就會拉攏更多人。”

  “這也意味着,有野心的人必然會結黨。”

  “最致命的還不是百官結黨,而是廷推逼着他們必須要進行黨爭。”

  有空缺的職務,大家結黨去搶這個空缺。

  那如果沒有空缺,而我又恰好有個朋友想升官,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拉一個人下來,職務不就空出來了嗎。

  “以前山東的官和廣東的官,相互之間沒有什麼利害關係,大家你好我也好。”

  “現在不一樣了,只要兩個人不是一派的,就有可能下死手去整對方。”

  “因爲只有對方下來了,自己派系內的成員才能晉升。”

  “自己派系的力量強大了,自己升官的概率就變高了。”

  “所以,哪怕兩個從來沒有見過,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對方的官吏,都能成爲死敵。”

  你說我不結黨行不行。

  不行。

  只要你當官,就擋了別人的路。

  別人就會把你搞下去,把這個位置搶了。

  一旦這種局面形成,那麼只要是當官的,就必須要結黨。

  有人說了,海瑞,他總沒結黨吧。

  對不起,海瑞也有自己的朋友互相幫扶。

  那個朋友就是朱衡,一個名聲不顯的大佬。

  沒有他一路的提拔保護,就海瑞的性格,早就被人陷害死了。

  更準確的說,海瑞是舉人的身份,在明朝沒有人提拔,連縣令都很難當上。

  是朱衡將他從教諭一步提拔成縣令的。

  他出仕後,幾次大的危機都是朱衡幫他化解的。

  比如他擔任縣令時候得罪鄢懋卿,朱衡當時恰好擔任吏部侍郎。

  嚴黨不想得罪朱衡,就沒有動他。

  直到他上了《治安疏》名震天下,有了名氣作爲護身符,纔算是沒人敢動他。

  當然,他們兩個屬於君子之交淡如水。

  朱衡欣賞海瑞的性情和操守,海瑞對朱衡非常尊重。

  屬於互相提攜幫扶的楷模。

  但海瑞在朝中有人幫扶也是事實。

  明朝中後期,已經到了不結黨就沒法活下去的程度。

  聽到這裏,朱元璋三人恍然大悟。

  但理解了之後,老朱卻更疑惑了:

  “既如此,那咱打擊結黨,不正好能遏制黨爭嗎?”

  “爲何你還要說會加劇黨爭?”

  陳景恪長嘆道:“問題就在這裏,什麼是結黨?標準是什麼?誰來判定?”

  “我和他是同僚,一起吃了幾頓飯,算不算結黨?”

  “我和他政見相近,爲了推行一個政策,在朝堂攜手合作了一次,算不算結黨?”

  “我拉一個人下馬,只是空出來一個位置。”

  “如果我給他打上結黨的標籤,就能拉下來一大羣人,空出來更多的位置。”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有人故意搞擴大化?”

  老朱三人都不說話了,他們太瞭解官場的情況了。

  不是會不會搞擴大化的問題,而是肯定會。

  陳景恪頓了一下,給他們思考時間,才繼續說道:

  “以後有官吏犯事下獄,審訊的時候問的第一句話,可能就不是他犯了什麼罪,爲什麼犯罪。”

  “而是先問他的同黨都有誰。”

  “你和他一起喫過飯,結黨,抓。”

  “你曾經在朝堂幫他說過話,結黨,抓。”

  “僅僅是結黨還不夠,必須要變強,讓自己的黨派變得足夠強大。”

  你說我們幾個人抱團結成小圈子,不搞事情只自保行不行?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