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用你祖宗的戰術打你
建章元年,剛剛繼位的黑的兒火者,派遣使節團前去洛陽朝覲天子。
使節團首領,正是哈馬力丁。
到達洛陽之後,開始他們還比較老實,但很快就對大明的外交禮儀給搞的不耐煩了。
加上身爲蒙古人心中的驕傲,讓使節團的很多人,開始故意觸犯律法。
最初他們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大明朝廷的重視,獲得一些特權。
這時,其他藩屬國的使節團,開始給他們喝彩,各種吹捧蜂擁而至。
他們就飄了,也可以說是被架上高臺,下不來了。
於是,所犯過錯越來越大。
大明的處置很迅速,一個叫陳景恪的出面,將使節團成員全部抓捕。
最終判決結果是,處死,所有人。
只有哈馬力丁作爲使節團正使,且沒有直接參與犯罪,獲得了赦免。
但也被當衆抽了二十鞭。
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違背大明的外交法則。
作爲殺雞儆猴裏的那隻雞,哈馬力丁自然視之爲奇恥大辱。
回到察合臺汗國,沒少說大明的壞話。
只是黑的兒火者也不是昏庸之君,並不相信他的話,依然試圖和大明保持良好關係。
並且爲往來絲綢之路的商旅,提供方便。
說白了,他想左右逢源。
一邊討好帖木兒,一邊和大明交好。
哈馬力丁也不是等閒之輩,他本身也是蒙古貴族,背後有不小的勢力。
加上因爲出使受辱的事情,成了堅定的親帖木兒黨,並獲得了同樣請今天帖木兒的人的支持。
然後他利用這些力量,獲得了西州的治理權。
就是因爲這裏離大明最近,他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製造麻煩。
這些年沒少明裏暗裏使絆子,阻撓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轉。
甚至還出動小股騎兵,劫掠過河西邊境。
這次聽說朱棡要出兵西域,他非但沒有害怕,反而非常的興奮。
“明軍初來士氣正盛,我們當避其鋒芒。”
“朱棡四萬大軍,所攜帶的後勤物資最多支撐一個月。”
“且他們遠道而來,並未攜帶攻城器械……”
“我們只需堅壁清野據城而守,一個月後明軍將不戰而潰。”
“到時我們就可不費吹灰之力,全殲這支明軍。”
“失去了朱棡和這四萬主力,大明河西會陷入空虛狀態。”
“我們未嘗沒有機會奪取此地。”
就算守不住,劫掠一番也是大賺特賺。
如果真能從河西搶十餘萬百姓回來,那他就能成爲西州之主。
黑的兒火者都得讓他三分。
這個計劃,自然得到了一衆部下的認同。
他的分析確實很有道理,而且據城而守也符合大家的想法。
畢竟人的名樹的影,沒人願意和朱棡這樣的名將正面對抗。
哈馬力丁這個主將提議,堅壁清野據城而守,正合他們心意。
也有部下提出質疑:“畏兀兒人與朱棡多有聯繫,如若他們支援糧草該當如何?”
哈馬力丁冷笑道:“我自然會防着這一手……”
“通知所有畏兀兒人,一個月內全部遷入吐魯番、火州二城。”
“不願意遷入者,就取其牛羊糧食,讓他們自生自滅去吧。”
那部下更是反對道:“如此一來,豈不是逼迫畏兀兒人投靠大明嗎?”
哈馬力丁說道:“就是要讓他們投靠朱棡,我倒要看看,朱棡肯不肯將軍糧讓給這些畏兀兒饑民。”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裏,哈馬力丁派人將吐魯番、火州二城周圍的百姓,強行遷徙到城內。
不願意走的,就是一番殺伐劫掠。
不只是畏兀兒人,生活在這裏的其他族羣,也碰到了同樣的遭遇。
結果就是,有大約七萬多百姓,被遷徙到兩座城池。
四萬多人四散而逃。
還有兩三萬人,不是死了就是失蹤了。
隨後,哈馬力丁強迫各部族青壯,將兩城方圓數十里的樹木全部砍伐焚燬。
並加固了城池。
考慮到這裏缺水,沒有護城河,他在城池外圍挖了多道壕溝。
壕溝後面就是三尺多高的矮牆,他的部下可以站在壕溝後面,對攻城的明軍發動攻擊。
一道壕溝失守,就退守到第二道壕溝。
每一道壕溝,都是絞肉機,需要用人命去填。
當然,哈馬力丁也沒指望這些壕溝,真的能起決定性作用。
他的真實目的,是拖延時間。
等朱棡糧草耗盡,還不是任他宰割。
當朱棡大軍到達火州城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武裝到牙齒的城池。
用望遠鏡觀察了一下城防體系,朱棡不禁讚道:
“這個哈馬力丁,還是有幾分本事的,這城修的和刺蝟一般。”
徐美縱馬來到他身側,說道:
“放在以前,這城池不死幾千上萬人,是攻不下來的。”
“就算攻下來,咱們的糧草也應該已經耗盡了。”
他是大明建國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將領,平民出身,全靠天賦的那種。
深得朱棡的信任,不但提拔重用,還強迫他讀了不少書。
也因此,他對晉王府可謂是忠心耿耿。
這次出兵,朱棡將他也帶過來了。
朱棡放下望遠鏡,說道:“但可惜,他不知道時代已經變了。”
之後,他命徐美率領一萬兩千人,去往吐魯番城。
“相機攻城,若無機會也無需強攻,只要堵住四門不讓城內敵軍逃出便可。”
城頭上,見到朱棡竟然選擇分兵,哈馬力丁大笑道:
“朱棡枉爲名將,連十則圍之的道理都不懂。”
“本來他兵就不足,竟還敢分兵,真是不知死活。”
他的一衆部下也非常的高興。
這本來也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
分兩座城防守,如果明軍同時進攻兩座城,那就要分兵。
力量分散,最後一座城也打不下來。
如果他將主力放在其中一座城,那麼另一座城的人就可以尋找機會,對明軍進行騷擾。
朱棡選擇分兵,是他們設想中最好的結果。
沒想到還真的出現了。
一時間,衆人是信心暴增。
朱棡並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懶得管。
他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命部下繞城安營紮寨,輪番休息恢復體力。
在後勤部隊,一羣工匠也正用收集來的木料,製作器械。
朱棡要他們製作的器械很簡單,投石機。
這是經過陳景恪改造的那種,更加輕便,射程也更遠。
他也沒打算多造,弄個二三十臺就足夠了。
這些木料,多是從當地百姓的房屋上拆卸下來的。
還有一部分,是從數十里外運送過來的。
倒不是哈馬力丁堅壁清野不夠徹底,出現了疏漏之類的。
而是這些殘餘木料,真要打造攻城器械,數量也非常有限。
交戰過程中,有的是辦法破壞掉。
只要讓朱棡沒辦法制作大批的攻城器械就行。
但正如朱棡所說,他不知道時代變了,很多戰術戰法也變了。
否則,朱棡也不敢採用這麼冒險的戰術。
朱棡這次出征,是無後勤作戰。
沒辦法,後勤是歷朝歷代攻略西域最難的地方。
漢唐之所以能經略西域,是有沿途的部落,爲其提供軍需糧草。
各種協從軍的人數,甚至是漢軍唐軍的數倍。
等大軍在西域站住腳,就自己屯田,就地解決糧草問題。
但從宋朝開始,西域漢人力量逐漸衰弱,到了元朝幾乎絕跡。
明軍的補給線,最多也就能到達敦煌。
可是敦煌離西州,還有一千五百里距離。
這一千五百里,明軍無法獲得任何補給。
從大明運送補給?
別開玩笑了,財政負擔不起的。
超過千里距離,運送的糧食九成就要消耗在路上。
大明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這種消耗。
況且,這一千五百里的運輸線,就是最大的弱點。
別人隨時都能掐斷。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