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碗水端不平

作者:一語不語
朱祐樘其實現在是要“一碗水端平”。

  張周那邊沒證據,就可以脫罪。

  那唐寅和徐經這邊也沒證據,憑什麼就要讓他二人落罪,甚至是剝奪他們入朝的機會?

  “禮部!”朱祐樘問出來奏事的徐瓊。

  徐瓊道:“老臣之意,若查無實證,的確不該廣泛牽連,若開此先例,只怕更會影響禮部會試的權威和公正,士子在春闈之後的議論之風漸長。”

  徐瓊並不會完全站在內閣那邊。

  他也不是故意擡槓,這次的事在禮部和大部分朝臣看來,都有點“小題大做”,程敏政三個月內兩次涉及鬻題,沒證據不說,現在還有輿論裹挾讓皇帝嚴查和定罪,罪從何來?

  如果這次查辦了,那下次士子有事不爽還會在外面議論,朝廷又要查……

  這不就不是善例,而是惡例。

  朱祐樘道:“朕也認爲,朝廷不當以無端之行定他人之罪,若涉案考生的確中選,也先留其名,待事情查明後再定是否黜落之事。”

  左都御史閔珪走出來奏請道:“陛下,如今華昶、唐寅、徐經三人皆已執送北鎮撫司,卻是程敏政仍不能歸案,請將其一併查處,方能令案情昭然。”

  程敏政沒被下獄,對於傳統文官來說,始終覺得是遺憾。

  既然事都起了,那不查程敏政,對不起這一頓折騰。

  朱祐樘面色仍有不悅,當即道:“會試榜案未發,如此便下主考於北鎮撫司,難免有爲議論所挾之疑,等發榜之後再論。”

  意思是,不是說就完全放過程敏政,但現在還不是抓他審他的時候。

  至少也先等會試結果有了之後再說。

  閔珪看出想當面提請要逮問程敏政不容易,也就退回去,現場也有不少大臣在憋着一口氣,當面提請不行,那就奏請,一個人提不行,那就多幾個人提。

  ……

  ……

  朝議結束。

  朱祐樘走在回乾清宮的路上,走得很快,蕭敬和戴義都需要緊趕慢趕才能跟上。

  “……陛下,張先生去了西山,說是這兩天會回。至於程學士處,雖已讓人給了他一些提示,但其並未在供狀上列下任何一個字,似有心抗爭到底。”

  “至於其是否有跟徐經、唐寅二人談論過會試可能所出之題,也不得要領,程敏政、唐寅和徐經,三人均對此未作任何交代。”

  “但眼下已確定,張先生的確未有跟程敏政有過任何私下的溝通,並不牽扯到任何涉及鬻題之事……”

  蕭敬這幾天一點都沒閒着。

  貢院、北鎮撫司、皇宮這幾邊走着,腿都快跑斷了,卻還是一點結論都沒有,跟皇帝奏的也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戴義問詢道:“陛下,是否讓北鎮撫司拷問唐寅和徐經二人?”

  朱祐樘道:“毫無根據的事,如何拷問?人證物證,有一處有人提及嗎?”

  顯然皇帝也上來一股倔脾氣。

  會試的結果沒出,現在程敏政也沒涉及到閱卷,唐寅和徐經就算是牽扯到鬻題,也只能往“提前跟程敏政商議過會試可能要出的題目”這一條上賴,但要說及唐寅和徐經提前談到了本次會試的考題,卻還是一點證據都沒有。

  就這樣,便要審問唐寅和徐經,皇帝都覺得,對他二人不公平。

  還是一碗水端平的問題。

  戴義道:“陛下,張先生並未與程學士有過任何公開的相見,所以一切容易講通,但若是徐經和唐寅二人曾拜訪過程學士,那外間的議論輕易不會中止。”

  戴義就是要提醒皇帝,張周跟另外兩位是不一樣的。

  張周那純粹是屬於無中生有。

  但唐寅和徐經二人拜謁程敏政的事,卻是人人皆知的,二人還經常拿此事作爲賣弄的資本,也未曾抵賴過有拜訪的事。

  朱祐樘悶頭繼續往前走,半晌後才吩咐道:“去人,早些將秉寬從西山接回來,問他的意思。”

  “陛下,張先生到底是考生,會不會……”戴義趕緊提醒不妥。

  這豈不是憑空給張周招惹非議?

  朱祐樘道:“又未讓你們公開徵詢,私下問詢便可!就問這朝野上下,還有誰比他更早預見此事,又有誰比他更能顧全全局?”

  戴義把頭縮回去。

  他聽明白,皇帝如此不避諱張週考生的身份,要徵求張周的意見,還是因爲人家張周有本事,能掐會算早早預料有今天這回事,避嫌做得好,讖語也給得合適。

  皇帝在焦頭爛額的情況下,不問張周能問誰?

  “再去貢院,全程監督開彌封,有何結果先來奏報,放榜前先做一份陳奏,填榜的事先放一放。”

  皇帝先前在大臣面前,說是不避諱讓唐寅和徐經中選,但那也只是官方的辭令,顯得皇帝公平公正。

  但要是徐經和唐寅真名列其中,是否要讓他們如願,就是另一回事。

  誰說歷史上一定是李東陽把唐寅給黜落下去的?或者本來就是皇帝爲平息議論,授命李東陽這麼幹的。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