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四路齊發

作者:一語不語
馬儀、王守仁和曹順親率三千兵馬,連夜出征。

  張周親自送行,而隨後張周也會帶七千兵馬出塞。

  沒有什麼誓師大會,將士們踏上遠行的路,張周則騎在馬上,周圍燈火通明,以體現出他這個能上通天意之人是站在大明將士這邊的。

  宣府很多將士願意跟着出征,也全看在張周的面子上……沒辦法,能呼風喚雨的本事太唬人了,這可不是那種瞎咋呼的神棍,是朝野上下人盡皆知的“仙師”,再加上連王越和朱鳳等人都把張周當半仙一樣供着,將士們出征時多了幾分別樣的野心。

  那感覺就好似……

  被忽悠瘸了。

  “今晚幾時出征?”城門口,張鶴齡姍姍來遲,他一來就問張周有關中軍出兵的情況。

  朱暉打量他,問道“國舅爲何這般晚纔過來?”

  張鶴齡笑道“城裏的粉頭還不錯……”

  朱暉汗顏,隨即二人一齊將目光落到張周身上。

  “七千兵馬的糧草、輜重還在準備中,前半夜是不可能了,那就讓將士們休整一夜,明早再走。”張周道。

  朱暉好奇問道“三軍出征,連糧草輜重都未提前準備完善?”

  這問題就有點太過於直接。

  大概在質問張周,你不是牛逼轟轟到可以上通天意,下問鬼神嗎?居然準備個糧草還能倉促之間準備不足?他們不行,你倒是上啊,你用點神乎其神的技能,一陣陰風吹過,那運糧的馬車不就該全都裝滿了?

  “倉促出征,幹嘛搞什麼正式?”張周的話,讓朱暉是意想不到的。

  那感覺就好像。

  我們把你當半仙一樣供着,你居然把自己當成凡人,還是那種不着調的凡人?

  張周道“準備太充分,若被韃靼哨探得知,還以爲我們真要有什麼大動向,說好了只是出去演炮的,開炮炸兔子還用搞多大的陣仗?殺雞焉用牛刀?”

  “哈哈哈……”

  張鶴齡聽着這話則覺得非常順耳。

  太對他胃口了。

  朱暉將之前一直心頭懸着的疑問問出口“張先生,一直想問您一句,這奇襲威寧海的戰術如此得當,您準備也那麼充分,爲何您不親自上呢?當初王威寧就算是兵部尚書,也還是親自上陣,跟將士們同甘共苦的。”

  張鶴齡笑道“老朱啊,你這話就不討喜了,咋就叫不同甘共苦?我覺得張先生就挺好的,你看看……多實在一個人?”

  張周瞄着張鶴齡,這話怎麼聽都不像是好話。

  此時周邊騎在馬上的武將也在往張周這邊看,他們大概也在奇怪,這三位軍中頂樑柱的人物,在這談論什麼呢?

  張周道“本官到宣府來,你以爲是來衝鋒陷陣的嗎?我有更重要的差事,我要奠定西北軍政的基石,如果我不在宣府,宣大地方上遭遇到韃靼突襲,豈不是辜負了陛下委命我來節制宣大軍務的苦心?格局打開!”

  朱暉苦笑了一下。

  怎麼聽都好像是……張周怕死。

  所以張周只動嘴,真正衝鋒陷陣的事交給別人了。

  ……

  ……

  送走了遠征的將士。

  張週迴到城內,只有唐寅隨他一起回到了巡撫衙門。

  先前的話,都清楚落到唐寅耳中。

  唐寅問道“張制臺,您應該是有更爲精妙的安排,或者是您應該出現在更重要的地理位置上,以求跟胡虜的主力正面作戰?”

  “啥?”

  張周瞄着唐寅。

  他今天覺得,周圍的人對他的態度好像都有點怪,以唐寅爲甚。

  唐寅嘆道“以在下連日來的觀察,師兄的能耐應該並非只在這一次奇襲威寧海,眼下威寧海最多隻有胡虜的老弱婦孺,想建功立業,當正面迎敵纔是。”

  “伯虎啊,聽你說這話……覺得你有點魔障。”

  張周嘆道,“咱正常點,沒那麼複雜,我不上前線是因爲我的小命很金貴,還有就是我是幹大事的人,你見過決策的人要親自上陣的嗎?能讓別人完成的事,我是沒必要親自上陣的。你說要決戰……我們就帶七千兵馬出塞,火炮不過六七十門,行進速度不過每天七八十里,跟誰決戰去?”

  唐寅一怔。

  我靠,我想把你拔高一下,你居然認慫了?

  張周大概也看出來,唐寅先前在與王守仁一同聽張周講解威寧海戰役時,因爲他自己表現出了無能的一面,現在也學會動腦子了。

  只是他動腦子的方式……不是靠對局勢的分析,而完全是靠……臆測。

  說白了就是把張周的境界拔高一下,再通過一些個人的想象,覺得張週會怎樣,而完全沒有去分析整個局勢會怎樣。

  王守仁則跟唐寅的性格相反,哪怕王守仁對於奇襲威寧海的事是一百二十個願意,但他在乍聽到時,卻還是表現出反對,直到張周用理由來說服他,並通過跟他探討,此戰爲什麼可行,以及全盤的安排。

  這就體現出唐寅對於軍政事務不瞭解。

  張周大概也覺得,對王守仁那屬於正常栽培,但對於唐寅……則更好像是揠苗助長了。

  ……

  ……

  第二天一早,張周親率的七千中軍也隨之出宣府,準備往西北邊關出塞。

  因爲出征的事並沒有遮掩,城中軍民都出來相送,也是因爲之前張周祈雨時表現出了神蹟,且沒有端着官員的架子跟百姓走在一起,甚至慰問孤老,爲他贏得了人心。

  馬中錫作爲現任的宣府巡撫,本也該出來相送,卻因爲心中不忿,再加上已經遞交了辭呈,當天便只是讓人出來通知一聲說他染恙在身,沒出來送。

  “老馬還是小氣啊。”張周當着朱暉等人的面評價道,“都是爲朝廷效命,何必計較一時的長短呢?再說寸有所短、尺有所長嘛。”

  朱暉好奇道“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他好似還在嘲笑張周,你一個大明的狀元,這種諺語還能說錯的?

  張鶴齡則道“張先生其實在說,老馬再蹦躂他也是寸,休想跟尺相比。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這……”朱暉一臉惱火瞪了張鶴齡一眼。

  好似在說,你什麼時候也學會抖機靈了?你一個不學無術的外戚,這幾個字你能認全了嗎?

  “走了走了!沿途行慢一些,跟百姓多打打招呼,我們出征可是爲父老鄉親去的,要體現出軍民一心,誰要是端着繃着,趁早回家種地去!”

  張周完全把這當成是作秀。

  反正他的中軍又不是作戰的主力,既是做樣子給大明的百姓看,讓百姓知道他愛民如子,同時也是給韃靼人看的。

  他越是張揚高調,韃靼人的目光越凝聚在他這邊,帶兵奇襲的馬儀和王守仁被發現的機會越小。

  ……

  ……

  偏頭關。

  一份從宣府的調兵公函傳過來,當天朱鳳本還帶兵在偏關以北十幾裏的區域巡查,也是臨時得到王瓊的徵召,匆忙回城。

  “王中丞。”

  朱鳳見到王瓊後,總兵府內除了王瓊只有劉瑾。

  朱鳳還很高興,拿出年輕人顯擺的一面道,“城北二三十里都埋設了威武天火藥,炸點都做了特殊的標註,如果韃靼人敢來,無論是派兵夜襲,再或是埋伏突擊,都能讓其有來無回。”

  王瓊對朱鳳其實很欣賞。

  但他覺得……朱鳳卻不像有能力替代王越。

  王瓊嘆口氣,不由想到了人在宣府的張周,張周纔是真正有實力決定西北軍事格局的人。

  朱鳳?

  最多算是跟在張周身後跑腿打雜的吧。

  “知節,不必佈防了,張制臺剛下調令,讓我等這兩日內便出兵,調令是在他抵達宣府之前便已下達,估摸着……他應該是要從宣府出兵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