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夜長夢多,一了百了
十一月初二的經筵,是當年最後一場經筵,皇帝在結束之後宴請翰林經筵官。
等翰林經筵官離開後,皇帝才召見簾並未參加經筵的張周,並將朱厚照也留下來,將沙盤和地圖等都擺好,由張周爲朱佑樘父子二人講解遼東戰局。
一旁唯一有資格旁聽的,是馬上要接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蕭敬。
“……從大寧往北,一直過灤河,再到潢水兩支,這一片區域以往多是朵顏和泰寧兩衛入冬南下活動的區域,而在今年韃靼王子東漸之後,朵顏三衛皆都未有南下活動的跡象,全在於過去數月,遼東和薊州兩鎮兵馬出關巡防兵馬已成常態,朵顏三衛即便入冬也不敢隨便南下。”
“設伏的地點是在潢水北支的上游,這裏在大寧以北二百六十里,克什旦部右翼所在,這周圍多都荒漠和戈壁,但因靠潢水,路途相對平坦,按常理來難以形成設伏之地,卻正好地勢狹窄,大明兵馬可陳兵於兩岸,無論朵顏三衛哪一部從此經過,將會不得不往北路逼退。”
“到時遼東巡撫親率兵馬,將會從兩側包裹合圍,逼三衛不得不棄族民而以騎兵突圍,到時便可甕中捉鱉。此爲趕狗入窮巷之局。”
張周把能標註的點,各自在沙盤和地圖上都做了明。
朱佑樘早就知道此計劃,也只是微微點頭,只要是張周所制定的計劃,他近乎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朱厚照在旁邊眨着一雙真的眼睛問道:“他們就沒別的路走了?”
朱佑樘笑道:“太子,這就要到你張先生用兵之詭了,他大張旗鼓從遼東出兵,並不走寧遠、義州等處,卻專挑朵顏三衛東南方的瀋陽中衛出兵,以此朵顏三衛若北撤,大明兵馬只需北進,便可將其先前爲韃巴圖蒙克所佔之土皆都收回。”
朱厚照聞言皺眉,聽父親講什麼東西,讓他既着急又覺得沒營養,他道:“父皇,這意思是朵顏三衛北邊有巴圖蒙磕人馬,他們不敢往北,所以只能往西,我們在他必經之路上埋伏,是這意思吧?”
“就是啊。”朱佑樘不以爲然,他覺得自己解釋得很清楚。
朱厚照道:“兒臣問的是,沒別的路走嗎?”
朱佑樘看着張周,意思是你來給這子解釋吧。
張周笑道:“路是有的,但在蒙古東部,荒漠和戈壁灘很多,往西走的路要麼已爲韃靼察哈爾部一些的部族所佔據,要麼路上更爲兇險,經常要穿過上百里的戈壁灘,在入冬之後被雪覆蓋,道路難以分辨,而沿着河流走,往往是最容易區分道路的。”
朱厚照笑嘻嘻道:“你已經預感到,草原要下雪了是吧?”
張周搖頭:“沒有,下不下雪都一樣,也因爲朵顏三衛如今兵馬已成殘缺,他們經不起損失,彼此之間也無法取信。在慈情況下,必然是分路而行,走潢水北岸,是我按照他們可能行軍的路線做出的推測。”
“不確定啊?”朱厚照有些指望。
朱厚照埋怨道:“太子,行軍打仗,不可能每次都有十足把握,要根據形勢審時度勢。”
朱厚照比劃着地圖道:“從薊州出兵,到克什旦這塊地方,路上這麼遠,韃子就能絲毫不覺察?萬一路上被韃子發現,他們提前預警的話,那不但埋伏的事容易功虧一簣,很可能還會被反埋伏呢。”
張周笑道:“太子殿下,這不都了,在韃靼王子東進之後,大寧周邊方圓二百里範圍之內,其實已無各部族活動之動向。這片區域,從目前來,已在大明騎兵的威懾範圍之內。”
朱佑樘有些不悅道:“太子,朕讓你來聽,就不要隨便打岔。你以爲大明有了遠炮和重炮之後,韃靼各部族還敢往大明邊陲靠攏嗎?以往朵顏三衛入冬之後,不過就在我關塞之外幾十裏範圍內放牧,何等目中無人,現在叫他們來,他們敢來嗎?”
“哦。”
朱厚照皺了皺鼻子,不再什麼。
一旁的蕭敬湊上前,怯生生好像個大姑娘一般問道:“敢問張先生一句,此路設伏的兵馬,是由何人領兵?”
張周道:“新任的兵部郎中王憲治軍,統兵者乃前建昌衛指揮使彭泉,中官爲馬永成,也是東宮所出。”
蕭敬瞬間無語。
這三個人,除了彭泉他知曉比較多,就連馬永成他都不熟,更別什麼王憲,聽都沒聽過。
居然就被張周安排帶兵出擊了?
朱佑樘笑道:“蕭敬啊,怎麼,你覺得很驚訝是嗎?其實秉寬在遼東的用兵,更多是在威懾草原,用兵之道在於出奇制勝,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話,只怕未來幾年,韃靼各部族都不會跟大明正面作戰了。想每次都能奇襲成功,也不容易啊。”
“是,是。”蕭敬當然明白這道理。
別大明已有了新火器,就算沒有,韃靼人知道大明派主力兵馬出擊,也不可能正面作戰。
韃靼寇邊的主要目的是劫掠,並不是要跟大明玩命,大明這邊無論損失多少將士都能補充上,而他們有一個算一個……草原生存環境那麼惡劣,一旦跟大明進行一番血戰,哪怕人員折損比大明這邊,喫大虧的也是他們。
朱佑樘望着沙盤,一臉感慨道:“想要取得戰果,要麼徐圖寸進,緩緩把城修到草原腹地,要麼就像有秉寬這樣的,能設計出好的戰略,出其不意取得戰果。”
蕭敬道:“奴婢也認爲此計甚好,就是不知韃靼王子的動向。”
他在提醒。
計劃再好,就怕達延汗突然殺出來,讓大明埋伏的兵馬措手不及,你帶再多的兵馬去,遇上韃靼一二十萬的主力,結果也多半是大明這邊慘敗。
朱佑樘笑道:“秉寬,你跟他吧。也不是朕在你,蕭敬啊,你愈發像是那些朝中大臣了,顧慮這個顧慮那個,這仗乾脆也別打了。”
蕭敬突然好像被人用錘頭敲在腦門上。
畢竟先前他還跟韋彬商議,暗中給張周找點麻煩,讓陸完、張鶴齡跟張永的出兵組合,進兵不順呢。
而今陸完一直到近二十之後,纔算是踏足草原,其實也有韋彬暗中授意,讓將士們懈怠,並試圖讓陸完放棄出兵草原計劃,回撤遼東的原因。
皇帝的話更好像是在敲打他。
讓你沒事跟文臣一樣,喜歡去質疑張周的計劃,那是因爲你們鼠目寸光沒有遠見。
張周道:“蕭公公,是這樣的,韃靼王子在東進,跟朵顏三衛的交戰中,並沒有佔太大的便宜,也就是,雙方屬於兩敗俱傷。”
“啊?”
蕭敬很驚訝,這消息,他也是到現在才得知。
他不知道這是出自張周對情報的總結,還是出自張周的“上達意”,靠自己本事算出來的。
“否則你以爲他爲何要着急在寧夏出兵?他是要急於奠定聲望,而朵顏三衛在此戰後,其實也無力與韃靼王子正面交鋒,此時正是我大明出兵的窗口期,可謂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張周得很輕鬆。
蕭敬聽着,心中則翻江倒海。
朱佑樘道:“秉寬,你先前得也對,現在哪怕韃靼人真有本事探知你的出兵計劃,多半也會袖手旁觀,連朕都不信,他巴圖蒙克這時候敢跟大明正面爲擔”
蕭敬聽着更覺得不可思議。
韃靼王子都在寧夏出兵襲擾寧夏西路了,巴圖蒙克不敢跟大明正面交戰?
還是巴圖蒙克恨朵顏三衛抗爭,所以任由朵顏三衛被大明給吞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