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

作者:一語不語
萊國公府。

  張周在家中,見了三個經由唐寅引介而來的南方舉貢,分別是來自於江西的于敏、南直隸的朱臨賢和福建的李恆。

  三人是因爲在之前心學的講學中,見解獨到,而得到了張周的親自接見。

  本來只是唐寅一人把這三個貢生帶過來,卻是徐經還屁顛屁顛跟在後面,明明徐經在心學講壇上毫無建樹,卻總是喜歡往張周和唐寅身邊湊。

  “張學士,我等拜讀過您的學術大作之後,都是心生敬仰,希望日後能跟在您身邊多加學習。”

  李恆相對而言比較健談,年歲已到三十,是三人中年歲最大的。

  唐寅在旁做了旁白說明:“平之在閩地的士子中聲望很隆,最近幾日,每次有講學的事情,都會有人前去旁聽,與人議論時也最顯得積極。”

  張周點頭。

  大明開壇講學的,都是那些舉人,而以舉人中的貢生居多,畢竟當了進士之後基本都要去做官,或者是年老經歷過官場洗滌之後,也很少還有人有心思去開壇講學,當然以後講學的風氣也主要是由王守仁和湛若水兩個南方派系的人發揚出來的。

  這次有張周在,不用那麼麻煩了,直接由他帶起一股風潮便可。

  張周笑道:“挺好,你們三位在學術上有何見解,或是見到有何人見解獨到的,可以做整理,直接送到我府上來便是。我們一起探討探討。”

  “學生不敢!”

  三人都認真給張周行禮。

  雖然不是正式的弟子,但三人顯然想往這方面去發展。

  不一定是因爲張周在學術界的大牛能力,更在於張周在朝的政治資源,別說是一般的舉人,就算是考中進士也會對張周的資源嚮往,那是一種凡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

  ……

  張周親自送三人離開府門,體現出對他們的重視。

  三人都好像得到鼓舞一般,都表示要幫張周把心學發揚光大。

  “伯虎,爲何都是南邊的士子,沒有北方的呢?還是說,因爲我是南直隸人士,我的學術思想就很不受北方士子的待見?”張周立在自家門口,望着一旁的唐寅。

  唐寅道:“也還好。”

  “什麼叫還好?”張周皺眉。

  徐經急忙解釋道:“張師是這樣的,北方士子也有推崇您心學的,奈何都還不成體系,他們多都是在南方士子講學的時候去旁聽。”

  張周問道:“是旁聽,還是去挑刺,繼而爭辯的?”

  “這個……”徐經也沒法回答了。

  張周嘆道:“做學問嘛,就不要有地域之見,我這個人還是比較開明的,不會因爲自己是南方人就對北方人有何偏見,最好是能收一兩個北方牛逼一點的士子作爲學生,以後讓他們來幫我推廣。”

  徐經笑道:“只要您放出話,必定有很多人爲此而努力。”

  “是嗎?那你就幫我放話出去。”張周望着徐經。

  唐寅對於張周和徐經的對話有點不以爲然,他道:“張學士,請恕在下出言不遜,現在莫說是北方的士子,就算是南方人中,似對您的學說也有很大的意見。聽說有廣東地方上有一位白沙先生,弟子廣佈於嶺南,他們在聽說您推崇的心學之後,認爲您……剽竊了他們先生的部分學術,正派人到京師來,要跟您……一較高低。”

  “是嗎?挺好挺好。”張周笑着。

  白沙先生,自然就是陳獻章,這位學術大拿在心學的形成和推廣中,有難以磨滅的功勞,其形成的“白沙學說”,對日後心學體系的形成可說是關鍵一環。

  其本身只是舉人,治學修學近一輩子,歷史上是在弘治十三年病故,也就是說現在還在世,其弟子中最有名的自然就是湛若水。

  湛若水是弘治十八年的進士,如今也只是個舉人,張周本還想見見此人,本還沒什麼機會……如果陳獻章的弟子真的對他的學術有什麼意見,派人來“理論”,說不定還有機會見面。

  唐寅皺眉道:“這……怕是不好吧?萬一……”

  張周道:“你是擔心我在論學的時候,輸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本來就沒擔心輸贏的問題,他說我剽竊,那我就有剽竊好了,能把一個學說推廣開,讓天下人都知曉,我做的事恐怕比那些嶺南的學子更多吧?那他們到底應該謝我呢?還是應該恨我?”

  “呃?”唐寅苦笑。

  他也在想。

  這位師兄還真是有自信啊,人家認爲你的心學用了他們部分的學術思想,要來給你找麻煩的,你還能這麼淡定?

  張週一臉淡然之色道:“這學術必是要有話題,才能形成推廣,纔有資格成爲主流。我這人沒什麼野心,如果他們嶺南人覺得這學術他們也有份貢獻,我幫他們揚名便可了,等到來之後伯虎你幫我去接待一下。”

  徐經笑道:“張師,我來就好。”

  接待這種事,徐經自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張周最近肯讓徐經在眼前晃悠,也是考慮到此人對於仕途有需求,捨得拿出家產來進行推廣心學,舉辦講學這種事,看起來支個地方隨便找一些人便可,但場地和茶水都需要錢,再掛點像樣的匾額和字畫之類的,臨場再發點什麼心學的推廣書籍,那都是需要銀子的。

  張周不缺那點錢,但若是讓人知道,他要自掏腰包去推廣,面子上有點掛不住。

  當然是需要……他的信徒信衆們主動去投資學術思想,而徐經算是半個“殉道人”,拿自己的家產來殉道。

  ……

  ……

  到十一月初十之後,京師的天氣比較好,但氣溫降下來之後就恢復不上去。

  天冷之後,朝中大臣最關心的,自然也是北方的戰事,但卻是一連好幾天,都沒有進展傳來,就好像之前陸完所上奏的即將追上敵人的消息,就成了最後的消息……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陸完的人馬有可能已經全軍覆沒,連死亡之前的哀鳴都沒發出。

  朱佑樘則一連幾天都沒有上朝。

  對於以往很勤政的皇帝來說,這是很鮮見的。

  張周卻覺得,這纔是真正的朱佑樘,這位仁義着稱的皇帝,在他的前半生更多是被一些刻板的教條所束縛,歷史上朱佑樘到弘治十五年左右才“開竅”,逐漸懈怠了朝事,但這次有他在,朱佑樘早早就開始進入到“修仙”的節奏。

  倒也不能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朱佑樘也不過是休整幾天,一年下來朱佑樘的身體又開始有些鬆垮,張周知道又到了給皇帝調理的時候。

  這天照常沒有早朝。

  李東陽值夜結束之後,在內閣值房見到了劉健和謝遷。

  二人一來,自然最關心昨夜是否有草原戰情傳來,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後,謝遷道:“陛下會不會是覺得,此戰會有失,特地避免上朝,免得再被我等盤問?”

  李東陽道:“此戰再怎麼有失,不至於連個消息都沒有吧?”

  謝遷苦笑道:“那怎會一連三四天都沒傳回消息?陸完再怎麼說,也是朝中文臣出身,不像張秉寬那麼剛愎自用,難道他不知道前線有何事情,需要不斷往回傳遞?”

  李東陽顯然也想不明白,搖搖頭道:“若是因爲風雪,而阻隔了戰報的傳遞,再等幾日也無妨。”

  “嗯。”謝遷點頭的同時,看向劉健。

  劉健對此也沒什麼好評價的,他道:“等出結果之後再論。”

  “多久?”謝遷的意思,多久不來消息,就可以確定是出了大麻煩,也就是確定陸完和王憲所帶的兵馬回不來了?

  劉健道:“再遲,過個六七日,定也會有成敗的消息而來,我也不信這一戰就這麼隱匿了!也有可能是大明的伏兵沒有取得好的結果,還在繼續追擊中,前線距京師千里,任何一點狀況都會耽擱消息的傳遞,更何況現在草原已經下了雪。”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