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數據分析
李榮年老持重,於此時先跟朱佑樘道喜。
朱佑樘臉上的赤紅之色久久不能消散,也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人好像魔障了一般,一會笑,一會似又有些憂愁,就好像有滿心的喜悅不知道該去找誰分享。
以前有事的話,直接去找張皇后說。
但現在他更想跟張周分享這個好消息,可惜張周作爲整件事的策劃者,人卻在南京,沒法第一時間與他分享勝利的喜悅。
“秉寬,對了秉寬……是的,秉寬。”
朱佑樘一時有些語無倫次。
蕭敬笑着請示道:“陛下是要給萊國公頒賞嗎?”
“是,給秉寬賞賜。”朱佑樘一臉欣悅。
有了功勞,就算不能當面分享喜悅,但遠程給加官進爵總可以吧?能給的全給上,以體現出當皇帝的也懂得“知恩圖報”。
蕭敬道:“可是陛下,如今萊國公已位列國公之位,實在沒什麼可賞的了。”
“也是啊。”朱佑樘這才意識到,要給張周在爵位上做一些升遷,好像已經沒辦法做到了,“對了,秉寬還有兩個兒子,他的長子或是要繼承萊國公的爵位,但他的次子……”
長子以後當萊國公,次子也要給整個爵位,這樣張周便以一人爲後代整倆爵位回來。
也不是說沒有先例,比如說開國元勳徐達,再或者是成國公和安邊侯……只要皇帝樂意,賞幾個都行。
蕭敬一時不知該擁護還是反對,因爲他覺得,自己的處境也很尷尬。
明明想聯合文官去壓制張周,卻是越壓制,張周越牛逼,如果再跟張周爲敵的話,只怕自己很快就要被李榮取代了。
別人不明白皇帝爲何重新啓用李榮,但他蕭敬卻是心知肚明。
如果司禮監用個新人,那他蕭敬退下去,司禮監掌印也應該由陳寬繼任,因爲陳寬在司禮監是僅次於他的資歷……但要是李榮上來的話,那皇帝要將他蕭敬給革職閒住,李榮就要重新執掌司禮監,這分明是皇帝對司禮監眼前這三位太監不滿了。
就在蕭敬遲疑時,李榮卻主動走出來爲他擔當道:“陛下,此戰畢竟並非萊國公親自引兵,但以萊國公的雄韜武略,主持大明的軍政料想應該是綽綽有餘的。或可以在張氏旁支上,給萊國公一些賞賜。”
“對。”朱佑樘聽了李榮的話,看似是在“踩”張周,但卻讓皇帝聽着很順耳。
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給張周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再賜個爵位嗎?
明明是早點把張周拽回京師來,讓張周當兵部尚書。
這還是他跟馬文升的賭約呢。
想到這一點……朱佑樘又格外激動。
朝臣針對張周,覺得張周喜歡策劃一些冒險的戰略,現在就讓你們知道,朕的秉寬是多麼牛逼,這場仗打得是有多振奮人心,也讓你們知道秉寬的厲害,知道朕的識人之明!
你們在朕的秉寬面前,都是渣渣!
“朕記得,秉寬還有個兄長,但似乎關係不佳。”朱佑樘道。
牟斌出面拱手道:“回陛下,正是如此,以錦衣衛所查,萊國公的兄長名張掖,與其子張平二人,曾多番來叨擾萊國公,並於開春時北上遼東,被萊國公留在軍中效命,而今並未回南京。”
朱佑樘笑道:“即便只是普通人,也懂得爲國效命,張氏可真是滿門忠烈啊。”
這評價……
就很離譜。
蕭敬等人都在想,張秉寬的魔力真是大,他的兄長和侄子在軍中當苦力,都能讓陛下覺得他們是在爲國效命,可真是就沾了大明第一勳臣的光了。
“賜給其兄長錦衣衛千戶的實缺,京師錦衣衛或多有擁塞,便賜給南京錦衣衛的千戶,他的兒子……給個百戶吧。以後讓他們能盡心爲朝廷效命。”
朱佑樘很慷慨。
就算張掖和張平兩個人寸功沒有,就因爲張周有功勞,就直接白送他們錦衣衛實缺,還不是寄祿官,京城錦衣衛騰不出位置,就給南京錦衣衛實缺千戶和百戶,如此一來張掖父子倆可說就是麻雀變鳳凰了。
“秉寬身邊幾個錦衣衛,也都給升一下,之前給秉寬所賜的……錦衣衛指揮僉事已不夠,給升錦衣衛指揮使吧,暫且先寄祿,待將來再做更變。”
說是京師的錦衣衛實缺不足,但要給張周賜的時候,就夠用了。
張周的妾侍王明珊是大明第一位女錦衣衛副千戶,現在皇帝直接給錦衣衛千戶的職位,同時還有張周身邊的孫上器、劉貴和賈老水等人,也都會因此而升遷,如此可就真的印證了什麼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朕這兩天也累了,先去休息一下。明日朝上,朕也是該提,把秉寬召回京師來了,無論秉寬在南京的差事有多着緊,也先放放,回京師來爲朕出謀劃策!”
“真是振奮人心啊!”
朱佑樘仍舊沒從之前大捷的興奮中走出來。
之前幾戰,都是以幾百、上千爲單位,取得的捷報,現在直接過萬,甚至得回的雙耳數量已經近萬,這對大明邊戰來說,是一種質的飛躍。
朱佑樘之前對於平草原,還只侷限於幻想,覺得要以此爲終身奮鬥目標。
而此一戰結束之後,皇帝似覺得,勝利就在眼前了。
李榮提醒道:“陛下,還有新建伯呢。”
“新建伯嗎?不急。”朱佑樘道,“如此的功勳,朕能忘了他不成?只要他功勳卓着,如秉寬一般,也不必拘泥於文臣不能得公侯的侷限,這也是有先例的,以後平草原也不能指望秉寬一人所完成。新建伯可爲秉寬有力的臂助!秉寬用人的眼光,實在獨到,不服都不行啊。”
這點就連挑剔如蕭敬,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鬼能想到,一個新科進士,也不懂方術,雖是狀元之子,但也初出茅廬毫無爲官領兵的經驗,能被張周用成這樣?
別說此戰是張周所策劃的,就算沒有張周的策劃,只是給朝廷舉薦一個能領兵打仗如斯的大牛貨,也都能讓張周名垂青史了。
蕭敬趕緊想證明一下自己還在,他也出言提醒:“陛下,還有文華殿……那些臣僚。”
“他們嗎?”
朱佑樘一想,感慨道,“朕本想與他們一同知悉此捷報,但眼下朕只顧着自己,未想到他們。那也不必煩擾他們了,明日朝上,朕再對朝臣一同公佈此事。”
在等消息的時候,朕對你們是一視同仁的。
朕還想着在你們面前裝逼。
但現在捷報真的來了,朕只想着自己去高興,至於你們……無足輕重,朕也無須跟你們分享這個好消息,有沒有你們對於整體的戰局也沒啥影響。
你說你們不會給朕出謀劃策,還總唱反調,這場大捷你們沒幫倒忙就是好的。
那就跟別人一樣,明天早朝朕一併宣佈就是了。
“李榮,你去。”朱佑樘指了指李榮。
這令蕭敬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
如果說這次文臣失算了,那他蕭敬也很可能要揹負連帶責任的,是否就是說,在他爲司禮監掌印不過一年的情況下,皇帝就要以李榮來取代他了?
李榮道:“陛下,是不跟臣僚談及此戰的捷報?”
“他們還能不知道嗎?細節不必詳說,你自己把握吧。”朱佑樘也不太在意這些事了。
什麼批閱奏疏,什麼朝事公務的,都可以拋諸腦後,雖然跟身邊人分享此戰的勝利,沒有直接跟張周交談來得過癮,但也不妨礙他去找張皇后、賢妃吹吹牛逼,順帶還可以去找老太太周太皇太后去分享一下。
……
……
當天的文華殿內,一羣被臨時徵調過來參議軍機的人,正對着一堆的奏疏,甚至有點百無聊賴。
李東陽趁着出去解手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本該給張懋準備,但當日卻空着的位子。
“英國公這是怎麼回事?”周經看李東陽要開小差,他也起來搭個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