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面妥協的前兆

作者:一語不語
乾清宮,上聽處會議。

  李榮作爲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也正式成爲上聽處的一員,李東陽、馬文升、張懋三人的身份不變,只是這次上聽處增加了戶部尚書周經。

  一看就知道,皇帝要藉着打勝仗這件事,往西北調遣軍糧物資等,其實也是等於跟朝臣表明,這上聽處的成員不像內閣一樣一干就是一輩子,隨時都可以變更,總的來說……其看朕的心情,朕讓誰進誰就進。

  如果說內閣一直是作爲皇帝顧問存在的,可到明朝中葉之後,內閣的實權加大,而在顧問職責上無法令皇帝做到滿意。

  內閣只顧着去執領文官提起了,不是宰相也以文臣領袖自居,顯然內閣沒有上聽處來得通暢和便利。

  “……秉寬最近一年,少有在京師,其實有關鐵騎和火藥等事的調度,朕心中並無定數,倒是朕認爲,應該於宣府和大同等處再貯存一批軍糧和鐵器,不必要把所有錢糧等事都放在太倉。”

  朱佑樘話中隱約的意思,就是在西北設立小朝廷。

  什麼事都以戶部和太倉來調度,使得西北在治軍上處處被動,西北有什麼需要都要跟朝廷申請,皇帝每次都要跟大臣扯皮,缺的時候多,都說是回頭要補足,但錢糧調度這種事,連朝廷都知道各處是有虧空的,根本無法補齊。

  李東陽道:“陛下,宣府錢糧本已足數夠用,無須再另行增加。”

  朱佑樘冷冷道:“朕知道,過個冬是夠用的,但最近幾年,西北屯田多有荒廢,先前朕提過多次,不能以銀折色之法而完全取代糧開中,朕讓秉寬南下,其實也有查看南京戶部存糧,調查運河河道和運送等事,爲將來西北用度制定一個妥善的方案。”

  周經道:“陛下,戶部錢糧調度,涉及到應天府和江南等處的,不該由兵部來插手過問。”

  朱佑樘反問道:“秉寬名義上是南兵部尚書,但實際上他的作用,你們不清楚嗎?爲了西北軍務,朕令他考察一番,也全然是爲邊政順心順利,朕可不是全爲了私心。”

  不全爲私心,說明還是有私心的,這點皇帝自己都承認了。

  “朕已派人去西山考察過,那邊的冶鐵非常順利,據說永平府所開的鐵礦,已經堆滿了礦場,因爲人手的缺乏,開出來的煤礦和鐵礦無法得到實際的利用,朕之前調往薊州的一萬兵馬,就地派往永平府,協助礦上的事務。”

  朱佑樘的話,多少讓在場幾個上聽處成員聽不懂。

  李榮請示道:“陛下,可是讓京營一萬將士,給幫忙調運礦石和生鐵?”

  朱佑樘道:“那都是小事,以後這一萬人,就歸礦上調遣了。”

  “可是陛下。”李東陽心思敏銳,馬上聽出皇帝這是又要整活,他馬上反對,“京營佔役之事本就諸多弊端,若是京營將士無法歸營,其本職差事將無法完成,心生懈怠只怕會令京師戍衛出現缺漏。”

  朱佑樘眯起眼道:“朕怎麼覺得,把鐵都鑄成炮,把礦都磨成火藥粉,對於京師的戍衛更加有利呢?大明什麼時候只是靠這一萬兵馬來戍衛京師了?若西北軍政出了狀況,京城隨時都會陷入危局,到底孰輕孰重,諸位卿家還用朕來解釋嗎?”

  李東陽心中那叫一個無奈。

  以前皇帝就算有個性,但至少也還是按照文臣所制定的規則在進行,從來不破壞規則。

  但現在看來,皇帝好像就沒打算再遵守以往的規則,甚至以“標新立異”爲榮,沒事就整點花活,先是準允張周開礦,現在又要調一萬京營將士協同開礦。

  那不等於說,這一萬將士成了張周的家兵?

  周經道:“陛下,萊國公開礦之初,陛下有言在先,礦上之事務由其親自負責,調遣人手等朝廷皆都不問,甚至以戶部錢糧採辦其所造之石炭、鐵器,如今以京營將士歸其調用,卻不知這礦上之事該納入朝廷所轄,還是……”

  “朕金口玉言,你們是想讓朕食言嗎?”朱佑樘道。

  這下不但周經無語,周圍幾人,連李榮和張懋兩個看似隔岸觀火的,都有點聽不下去了。

  公器私用,的確是弘治帝的專長,以前京營佔役,京營士兵就專門幹一些苦差事,給修宮殿廟宇的,簡直是把京營士兵當免費勞動力,哪有需要就把人派到哪去。

  現在更直接。

  京營士兵不再給朝廷打工了,也不是單純給皇室打工,直接給“私人”去打工了,而背後的老闆就是開礦的張周。

  朱佑樘道:“朕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你們覺得,這礦是秉寬的,他開礦所得,又未完全交給朝廷,但你們難道忘了他先前折色俸鈔的事情了嗎?最近一年,你們的俸祿有虧欠過嗎?這還不全都是靠礦場產出所得?”

  皇帝的意思是,秉寬都在替朕給你們發工資了,你們怎麼還這麼不理解他呢?

  “除了秉寬之外,還有誰懂得冶鐵?還有誰懂得鑄炮?你們能造出更遠,更有威力,或是更輕便更有實戰效用的火炮、火銃?朕把此差事交給他,實在是無人能擔當,如今非但是京師官員,連各地的地方官,都承蒙礦稅的恩惠。”

  “如果朕給秉寬調點人手,幫他成事,也是爲朝廷多鑄造幾門炮,多爲國朝添磚加瓦,你們都要反對的話,朕不知道你們究竟是何居心。”

  朱佑樘的話,說得就有點難聽了。

  大概的意思是。

  只有朕和秉寬是一心爲大明朝的,至於你們,居心大大的壞,或者你們都是韃靼人安插在我大明內部的奸細呢?

  如果不是,那爲什麼每次你們所主張的事情,都與朕所認爲平草原的大計有違背呢?還敢說你們不是在替韃靼人撐腰?

  朱佑樘大概也是在氣頭上,等他氣稍微消了一些之後,口吻也就柔和了很多,變得明事理一般道:“朕也思慮過這一萬兵馬疏於練兵之事,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爲秉寬本就在都督府內任差,他提調這一萬兵馬,可以完成日常火炮和火銃等訓練。或者上了戰場,這一萬人,還是我大明神機營的精銳。”

  說是家兵,還真是家兵。

  朝廷發俸祿,給張周幹活就算了,現在連日常訓練都由張周來負責,等於說這一萬兵馬都歸張周管着?

  那要是這一萬兵馬亂來,影響到大明的安危……

  馬文升實在聽不下去,拱手道:“陛下,以文臣練兵之事,完全不可取。即便是武勳,也不可單獨訓一營之兵,且不在京畿之地。”

  朱佑樘道:“朕就不懂了,如果文臣和武勳不能練兵,那西北各處的督撫和總兵,豈不是說都是一羣不知兵的庸人?你們就當朕是讓秉寬於西山和永平府兩處……還有大同和張家口兩處的礦山,讓他以此爲根基來以京營來駐守!這總沒問題了吧?”

  “大明於這幾處的礦山,可是大明將來長治久安的重中之重,若是韃靼或是賊匪將此等要處佔據,大明國運必將受到威脅!朕調這一萬人,就當是去看礦的吧!”

  只是改變了個說法,在場幾位上聽處成員,瞬間好像是找不到反駁理由了。

  ……

  ……

  一萬京營將士協助開礦的事,就這麼“友好”地決定了。

  不是在朝上商討,就只是以上聽處的會議來決定,並在會議之後甚至不拿到朝上去再提……便等於是在說,上聽處不但是作爲顧問權限的存在,還有直接決策大明最高事務的權力。

  以往多數的事情,都是由大臣提出,皇帝讓大臣商討之後,再以利弊來決定是否採納。

  而現在直接改成,皇帝在內廷提出提議,相當於是跟上聽處的幾人通知一聲,就可以拍板了。

  至於皇帝爲何會突然這麼有主見……朝中是個人都知道,這是張周在背後搞鬼,但問題就在於很多事明知道源頭在何處,卻無計可施……

  “難啊!”

  出了乾清宮之後,衆人一邊往外走,由一向裝理中客的張懋發出如此的感慨。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