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輪到你們勳臣
朱佑樘召見了張懋、朱暉、謝遷和馬文升四人,跟他們提出了要親自檢校研武堂衆武勳之事。
“朕準備以司禮監中官李榮,配合英國公爲主考,保國公爲副考,對所有在京任差的武勳行考覈之事,所涉及到騎射、演炮、兵法、軍務等,以成績定爲五等,並由劉閣老和馬尚書你二人從旁見證,朕也也會親自前去,諸位卿家可有異議?”
張懋一聽,雙眼瞪起來。
怎麼平時不找我,居然考在京的武勳,讓我當主考?
那羣人什麼狗屁模樣,別人不知道,我還不門清?這一圈下來,我得得罪多少人?
謝遷和馬文升自然是不會提出反對的,他們早就看那羣武勳不順眼,一羣酒囊飯袋的,不像文臣還有具體的考評標準,現在也該讓他們這羣捧着鐵飯碗的知道什麼叫一視同仁。
張懋意見老大,瞪圓了雙目道:“陛下,老朽年老體邁,實在難當如此之大任,或者可以由蔡國公、保國公等人爲考校之人。”
朱佑樘道:“英國公,朕的意思,在京的公侯伯等也一併需要在校場上展現,你爲主考,也要先以爲表率,秉寬作爲兵部尚書,也只是文臣,會隨朕一同前去,但要以他爲主考,只怕會有人心有不服,認爲是朕刻意刁難。這也是爲遴選出徵河套之人做準備,你認爲呢?”
你個張老頭,別以爲朕不知道你打什麼心思。
你以爲你推了這差事,就讓你在家裏高枕無憂?就算你去當主考,你也要先表現出你在弓馬騎射等方面的能力,以展現出朕選你執領京營是沒選錯的。
你要推諉,除非把職位交出來。
張懋聽到這裏,咽口唾沫,不敢隨便說話了。
旁邊的馬文升和謝遷差點想偷笑。
你們武勳的內鬥終於開始了呀。
之前張秉寬禍害我們文臣圈子不淺,終於輪到你們了嗎?
“朕將所有的細則,都編寫成案,你們先拿回去看過。朕即刻便下令派人去各家通知考校之事,無論是誰,得徵召之後必須要馬上赴校場參與,兩個時辰之後……你們看完了細則,隨朕一同前去。”
朱佑樘臨時考校,也不會提前通知。
就給兩個時辰的準備時間,從發出通知到考試開始,也就只有這兩個時辰。
不管在京的武勳人在哪,在幹什麼,都要分批前往皇帝指定的地點參加考校,相當於是一次突擊檢查。
……
……
四人從乾清宮出來,臨時去上聽處入值之處研究“考覈細則”。
李榮陪他們四個一起去
朱暉出來之後,一臉緊張之色道:“張老公爺,你知道我最近幾年都懈怠於弓馬,這要是讓我上去也來上那麼幾下,就怕是……這副身板撐不住啊。”
聽了這話,謝遷和馬文升在暗笑。
李榮道:“保國公,咱話不要說這麼直接,誰都要下場參與,您就算在某些方面有所懈怠,只要在旁的項目上補回來便可。最近幾年,您可是有親自領兵的經驗,旁人可沒有呢。”
李榮的意思是,你也先彆着急妄自菲薄。
你覺得自己很差,或者比你差的大有人在。
朱暉一臉羨慕道:“還是張老公爺身子骨強勁,聽說年後張老公爺還在校場上與後輩比試,以一敵三輕易將幾個愣頭青挑落下馬,我不行啊。”
張懋本來還以爲朱暉是在那自怨自艾。
聽了這話,他覺得不對勁,隨即厲目瞪過去。
好似在說,你個姓朱的什麼意思?
你不會是在嘲笑我找人跟我演雙簧,故意這麼說的吧?
馬文升道:“武官考覈之事,其實歷年陛下都有提及,但涉及到公侯伯等的考校,背後牽連重大,往往不易執行。或是因而今研武堂制度已定下,陛下便想以此爲契機,考校武官。”
馬文升也算是給幾人釋疑了。
皇帝要考校在京的武勳,不是一天兩天了。
平時要考校那些帶兵的將領,並不難,但要是考校這些世襲的武勳世家子弟,無論誰表現好壞,都可能會影響到朝廷的穩定。
所以皇帝一直到研武堂成立之後,纔算是正式開始考校。
謝遷笑道:“我看這考覈的細則,也並未有多複雜,不過是上馬、策馬弓射,再是用一些常見的兵法典故,至於演炮之事,也要在研武堂中研習過的才能參與,未曾學過的就免了。最後就是這軍策……不知陛下臨場會出如何的題目,在優劣上或難定。”
武人要參加考試,謝遷作爲閣臣,還是觀禮之人,顯得格外輕鬆。
等幾人到了上聽處門口,但見不遠處東宮講官已經準備離開,顯然太子當天也要參加考校,上午並不需要上多久的課。
謝遷和馬文升有意押後入內,謝遷笑道:“無論考覈之事是否由張秉寬提出,也不管那羣人考得好不好,抑或張秉寬是不是主考,只要成績分出優劣,最後他人都會將矛頭對準張秉寬的。”
馬文升則未予置評。
顯然從馬文升的角度,沒謝遷那麼“促狹”。
皇帝要考覈武勳,給武勳的升遷和獎懲提供一個標準,就算在考試項目上有偏頗,但始終是好事,會讓大明的武勳提起精氣神來。
哪有你謝於喬這麼幸災樂禍的?
……
……
在京武勳考校的消息一傳出,京城各家武勳差點是要人仰馬翻。
很多人壓根只是在軍營中掛個職位,算是寄祿官,有的已經多年未曾去過軍營,就算是實際領兵的,也絕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爲別的,大明京營士兵經常被佔役,又是修道觀又是修宮殿的,連人都沒有,上哪訓練去?
陛下您自己把京營當成免費勞動力使喚,現在突然就讓我們參加考校,有想過我們的想法嗎?
但皇命下達,各家就算再不情願,也是要趕緊前去城外校場準備的。
一堆人都是趕鴨子上架。
城內研武堂校場旁的公廨內,張周則與王瓊召開研武堂內部教官的動員會。
張周道:“涉及到弓馬騎射,以及兵法、策略等,都是靠陛下差人來檢校和點評,至於用炮之事,則交由爾等來做實際的點評,涉及到炮戰的韜略等,一切都按講案中所列的來進行便可。由王侍郎作爲主評人。”
名義上,張懋是主考、朱暉是副主考,李榮是監督。
但實際上,很多考覈項目,還是要靠研武堂內部來給出評價,張周不親自上的話,就由王瓊來代爲考試官。
朱鳳問道:“那我呢?”
張周笑道:“安邊侯,你想什麼呢?你也是此番參加考校之人,你以爲自己就可以超脫在考校之外了嗎?”
“那……那……”
朱鳳緊張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