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扶大局者誰?

作者:一語不語
朱鳳在一般將領面前,還是高山仰止的存在。

  但他也心知自己的本事如何,別說是決策層面,就算是執行層面,交給他也有很大的問題,所以他也只是隨便應付了陳雄之後,找機會去找張周問個清楚。

  隨着春暖花開,朝中的備戰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這天朱鳳特地趁着在研武堂時,問了張周晚上的安排,厚着臉皮晚上到張週會客的戲樓,說是蹭飯喫,其實更多是想跟張周交心談談。

  朱鳳也怕自己忽然就要被張周派出去,執行個什麼繞到敵後跟韃靼小王子周旋的任務,而且以他對張周的瞭解,好像這並不超出張周那多端的用策範圍。

  戲樓包間內。

  桌上擺着的都是簡單的茶點,張周其實是喫過晚飯過來的,朱鳳卻沒喫晚飯。

  張周讓他隨便對付一點,還特地讓人給他上了點能填飽肚子的點心。

  “有事就問,如果沒什麼事,可以到隔壁去聽聽戲,你也知道,我每次出來所見的人都很繁雜,從製造火炮到火銃的,再到開煤、造船的,各種人都有,你未必想見,你見了也無意義……”

  張周的意思,是你別打擾我會客,我也把你當成是來煩我的人之一。

  朱鳳這纔將陳雄的話大概轉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若只有延綏一路出兵,即便進兵到河套之地,韃靼正面會戰的可能性也不大,大明如今在西北用兵上糧草到輜重都是捉襟見肘,若明知打不起來而打,那意義何在呢?”

  張周笑道:“只要不是平草原之戰,那之前這些戰事,你給我合計一下,都有什麼意義?不就是拉扯和消耗嗎?”

  “呃?”

  朱鳳想了想,好像也是,所以他點了點頭。

  張周道:“西北跟韃靼人用兵,如果每一場都要計算付出和回報,那就沒什麼意義了,大明過去百餘年,在九邊之地耗費那麼多的帑幣,意義不就是保證大明邊陲百姓的安穩?一個國祚的安定,可不是用用兵成本來衡量的。成化之後數次搜套,也不是說一定要取得如何的戰果,道理大概如此。”

  “可是……下面的人如今期待都很大啊。”朱鳳道。

  張周搖搖頭道:“期待是一回事,你要平草原,是要找到時機的。”

  “幾時?”朱鳳問題很直接。

  張周道:“陛下的希望,是能在三五年內有機會一舉平定草原,但這還是有些理想化。如果大舉進兵草原,也會遇到韃靼避而不戰的情況,草原不是一座座的城池等着你去打,伱強,韃靼人會避鋒芒的。”

  “但也不是說,就會這麼一直拖下去,只要我們大明的兵鋒強勁,韃靼人每次跟大明交兵,都會兵敗,那時他們不敢來犯,那早一點或是晚一些平草原,還有很大的區別嗎?”

  朱鳳驚訝道:“那就是要拖着?”

  張周這次沒有去回答朱鳳了。

  “知節,把心安回肚子裏,不會讓你奇襲草原的,你並不適合做這事情,就算做,還是新建伯更適合,或者我親自去也可,但你也知道,我現在也想過幾天安穩日子。連陛下都沒強求今年開春這場戰事有什麼結果,你何必操那心呢?”

  張周說到這裏,朱鳳臉色就有點尷尬了。

  他還想跟張周解釋一下,不是自己窩囊無能,但話到嘴邊又知道張周對自己太瞭解了,也就尷尬一笑算是把事揭過了。

  ……

  ……

  本來有關張周有特殊計劃的事情,只是軍旅中有人在談。

  也是軍中對這場搜套期許很高,認爲大明應該在此戰中,除了在河套之地建立穩定的城池等營盤,還應該直接對韃靼小王子等部族造成實質性的打擊。

  漸漸的,這股議論也轉移到朝中,加上這場戰事本身就透出一些邪乎,明明皇帝有更好的張周、王守仁、王瓊等人不用,非要用到朱暉等人,這就讓人心生遐想,是不是背地裏有什麼不予公開的祕密,要等戰事出結果之後再公佈……

  這種事之前出現過,就使得無端的揣測多了起來。

  這天朝議。

  張周出現在奉天門,當天朝議的重點在意河工,本來跟西北用兵的事八竿子打不着,卻非在朝議即將結束時,由戶科言官把西北用錢糧的事給說出來,並以當年黃河春汛等事的用度,打算把用在大同等處的一些錢糧給扣下來。

  朱佑樘聽了,倒沒什麼反應,反正他是不會應允的。

  而因爲事起突然,也不能因爲言官怎麼說,皇帝就要怎麼應允,最後事也在沒有任何解決的情況下,朝議解散。

  只當是小插曲,張周很明顯感覺到這次的事,是有點針對他自己,畢竟他不經常出現在朝議中,有他在的時候,非要有一兩個議題牽扯到西北的事,大概就是對他這個新任的兵部尚書展現出朝中對於反戰的態度。

  皇帝沒有單獨召見張周,所以張周是隨着大臣一起出宮的。

  內閣三人沒有跟張周有什麼交流,倒是吏部尚書馬文升有意靠近過來,跟張周點點頭,把話茬給遞過來。

  “秉寬,最近兵部和都督府內,談論最多的,是用兵之事,不知籌備如何?”馬文升作爲前任的兵部尚書,在兵部體系內影響力超羣,也是因爲張周這個兵部尚書不太過問部堂事的結果。

  張周並不像傳統那種坐於部堂的尚書,更多是參與到跟皇帝的溝通和決策,兵部普通官員跟張周溝通的機會不多。

  不是說張周冷傲不願意跟這些人接觸,其實是兵部隨便一個主事,論資歷都比張周強很多,除了打仗這件事之外,誰服誰?

  但人家馬文升就不一樣了,要資歷有資歷,要功勳有功勳,更重要的是馬文升更符合這時代官員體系的“價值觀”。

  張周也認真回答:“備戰的事,我沒有過多參與,糧草和兵馬等,我也少有過問,最近在關注於輜重的調運,以遼東調集爲多。”

  言外之意,我現在關注的重點不在西北,而在遼東。

  馬文升好奇問道:“伯安不是已經留在大同?遼東可還有後續的安排?”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