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起整頓
整頓與否不重要,要的是傳出一股整頓的傳聞,讓人覺得,皇帝要用張周整治朝中方方面面。
他張周在朝中的同黨很少,多數人跟他都沒有實質的往來,既然都不是他的門人故舊,在這種傳聞加持下,官員能做的選擇只有兩個……
一個是想方設法加入張周。
二就是跟張周站在對立面,對抗張周的整頓。
張周道:“都是外面一些風傳,實在做不得準,就算真的有,陛下也未跟我提及。不過最近倒是很多人,到我府上來訪,我都是讓知節去應付他們。”
“呵呵。”張懋笑道,“你該知道他們因何而來了吧?”
“就算他們有目的,但來見我,也沒什麼用啊,一來是我真不知曉其中的關節,二來則是就算我知曉,其實也愛莫能助,若如英國公你所言,此番是南京官場和南邊各行省的官員被整頓,我一介在京的文臣,又能幫上什麼?”
張周故意強調了一下自己是文臣。
同時也是在告訴張懋,你一個武勳,就別管那麼多事了。
張懋道:“秉寬,你也乃是吾輩中饒楷模,像大明這麼多進士出身的官吏,哪個能像你一樣,晉升高位?你也不該把自己當成一介文人,有時候……還是要考慮全面一些的。”
既要管文臣的事,還要顧全武勳的利益。
張周點點頭道:“英國公言之有理,其實我認爲是這樣,就算有時候我想管文臣的事,也沒機會插手不是?”
“哈哈……”
張懋大笑着。
這下他突然感覺跟張周關係更親近了。
因爲在朝堂上,能真正站在張周立場上去考慮問題的人,並不是東班那羣文臣,而是他們這羣武勳,也正是因爲他張懋識清楚了這一點,纔會不斷在朝堂上給張周幫腔。
不管張周是否承認跟武勳是一夥的,也要先定下這麼個事實。
別人怎麼想才重要。
“那要是陛下跟你提及此事……老夫是如果的話,你還是要維繫一些人,你想這京師上下,對你成見還是蠻深的,想要把關係處理好,利用好南京官場中人,對你幫助很大呀。”
張懋笑着做出提議。
但其實也變相在告訴張周,南邊有很多人來找過他張懋,想通過張懋來建立這種溝通關係。
京師官場中那些大佬,不是一個個都對你張秉寬橫挑鼻子豎挑眼嗎?
我們南京官場的人不一樣,我們本來就是一羣失意者,南京清水衙門裏守着,距離顏總是那麼遠,只要你能幫我們上位,那我們就願意站在你的立場上。
張周道:“看來我在朝中,還是那麼不得人心,總是要想辦法讓別人來寬恕我。”
張懋一怔,隨即笑了笑道:“妄自菲薄了不是?旁人那是在妒忌你,有時候,連老夫都羨慕你啊,大明自開國以來,除了那幾位開國功勳之外,有誰能像你這般?老夫也自愧不如啊。”
“張老公爺要不要給我個名單什麼的?好讓我心裏有數?”張周道。
“嗯?”
張懋先是遲疑了一下,隨即苦笑道:“沒什麼名單,只要幫他們兩句就行,哪怕你完了,老夫再給你挨個去找,也來得及。京師距離應府,到底還是山長水遠啊。”
……
……
皇宮裏。
朱佑樘例行召見張周,二人坐下來先一起做事,然後一起吃了午飯,到下午朱佑樘把張周叫到宮後苑,二人便在秋高氣爽之下,坐在涼亭裏喝茶。
“英國公得倒也不錯,朕的確是有想整頓官場之意,還是因爲……他們對秉寬你有偏見,朕覺得,一羣迂腐的老臣,還真不如有能力的後起之秀,你所舉薦的人都能勝任差事,那還講什麼論資排輩?太墨守成規了!”
朱佑樘倒也不藏着。
就是因爲張周,纔想把官場的人換一圈,白了還是爲方便張周的政策能逐漸落實。
張周道:“臣回京之後,也有不少惹門造訪。”
“嗯。”朱佑樘點頭,“朕也聽了,他們去拜訪也對,難道在這種時候,他們還不明白應該拜訪誰嗎?應府的差事,可不是人人都想去幹的,他們難道不想回京嗎?”
張周能聽明白朱佑樘的意思。
朱佑樘在,朝中傳出整頓南京官場的傳聞,看似是針對張周的,但南京官場應該知道想要上位,就要趁此機會跟張周搞好關係。
不然的話,連最後入京當官的機會都沒了。
指望傳統文臣……他們已經把你們給打發到南京去當官了,讓你們遠離了京師的是是非非,你們還想着指望他們?
“秉寬啊,從去年以來,其實官場各處都還很穩定,但總有一些位置,是需要騰挪的,你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跟朕,朕也會盡量把一些灑回來。”
朱佑樘就差,你有什麼同黨,只要跟朕舉薦,朕就把他們安排到你想讓他們乾的位置上。
這是讓張周去任人唯親。
“陛下,臣並沒有太多想法,只是覺得……其實可以在吏治上,增加更爲全面的考覈制度,並不以之前吏治的考評爲完全的標準。”
張周總是要增加一些內容進去的。
如果皇帝都信任到這地步了,他連個同黨都不舉薦,難道還不能在晉升渠道上做一些文章?
若真什麼都退讓,那可能會讓文臣更加蹬鼻子上臉。
“嗯。”
朱佑樘道,“朕也認爲是如此,其實以往對於官員政績的考覈,也多都是用自一些傳統迂腐的標準,他們中有些有能力的人,最後都不敢實踐,結果就是人人落入平庸。”
張周道:“臣也如此想法,正因爲有些人無法施展抱負,纔會得過且過,在其位不謀其政。”
“好。”朱佑樘道,“那你可以給一番參詳的標準,正好跟軍中的整頓一起,也讓人知道誰來主導這件事,也讓他們知道該往誰那邊靠攏!朕做這一切,除了是爲了跟外夷交兵,還是爲了朝廷的長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