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該反對的,不該反對的
也不知是從哪裏起的頭,一旦傳揚開,連程敏政自己都有點摸不着頭腦……先前只是張周跟他當面提了一嘴,怎麼現在就好像是要落實到實處去了?
這在早朝之後,朱佑樘特地讓陳寬去將內閣三名閣臣叫到了乾清宮。
由朱佑樘當面跟三人提到了,由程敏政入閣的事情。
「……程卿家在朝的時間也不短了,做事也算牢靠,如今他在翰林院中也能恪盡職守,朕的意思,是讓他給你們分擔一些差事,讓你們也能輕省一些,三位卿家以爲如何?」
皇帝顯得很客氣。
主動問三饒意見,但似乎怎麼樣都不是爲了讓三人來拒絕的,或者三人沒法拒絕皇帝的「好意」。
劉健主動代表內閣表態道:「老臣附議。」
不附議也不行,誰讓他劉健本來就被人蔘劾佔着茅坑不拉屎?作爲大明的閣臣,劉健很多時候其實是不得不去鬆懈,他的年歲擺在那,更多的時候是靠謝遷和李東陽去處理日常的公務,甚至是讓中書舍熱去代勞。
在弘治中後期,大明官場內部的風氣其實是一潭死水,尤其是內閣所代表的決策層面。
朱佑樘也沒想到劉健答應這麼爽快,微笑點頭道:「朕覺得,程學士入閣之後,能幫上你們的忙。那明日朝堂上,這件事就提出來吧。」
意思是由內閣自己來提。
入閣人選的提議,以及廷推等細節,都是有章法可循的,但也不是每次都是大臣出來提,重點還看皇帝認可於誰。
……
……
隨後朱佑樘只是簡單問了幾句有關內閣事務,隨後就讓陳寬送三人出了乾清宮,往內閣值房而去。
三人回去之後,做下來之後,也沒特別憂慮,畢竟程敏政也算是「老熟人」,如果不是當初那檔子事,程敏政早就入閣,成爲他們的同僚之一。
「克勤真的合適嗎?」謝遷問了一嘴。
李東陽道:「都以爲是王濟之,但從傳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是有人故意放出風聲。」
謝遷道:「難道是陛下讓人傳出口風,試探於朝野上下的反應?」
李東陽搖搖頭道:「陛下做事,沒必要如此拐彎抹角,或者是另有他人也不準。」
「呵呵。」
謝遷笑了笑。
所謂的「他人」,以惡意去想,那就應該是張周,除了張周好像也沒旁人了。
但若是以善意去想的話,除了張周之外,還可能是有人想給他們內閣的人臺階下,讓他們提前知道這件事,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李東陽望着劉健道:「眼下程克勤入閣,差事如何分配?還是……一切照舊?」
劉健道:「不該來問我。」
意思是,如果我們現在就商量怎麼去排擠程敏政,那就顯得太刻意了。
皇帝只是給透個口風,就想把人給扼殺在搖籃之中,是不是有點太心急了?且這麼做過於呈現出文官私利,甚至可是黨政。
「明白了。」李東陽點頭。
謝遷在旁邊瞅了一眼,眼神略帶不解,好似在問,你這是明白什麼了?
等劉健早早先回去休息,等着晚上回來值夜,謝遷才把問題拋出來。
「想到不必去做到,心裏清楚就校」李東陽仍舊是在暗示。
謝遷馬上就明白了。
該排擠程敏政還是要排擠的,但不能把話挑在明面上,哪怕是三人之間也不校
畢竟以後三人也未必能一直是同時在朝的,等一兩個人退下去之後
,形成新的派系,那三人所商議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被他們中的人捅出來。
謝遷甚至在琢磨,這不會是在防備我吧?
「克勤一身的書卷氣,入閣之後也未必能長久,大概陛下也沒打算讓他在閣部做出多大的成績,於喬,等他來之後,由你多去提點他。」
李東陽開始交託差事了。
帶「新人」。
雖然程敏政照貓畫虎,早就知道官場的規矩,甚至連內閣是幹什麼的,以及日常的差事,都心知肚明。
但真正入閣之後,還是需要有人帶他,而謝遷作爲內閣如今三人中,地位最低的那個,好像也是最適合去帶程敏政的人。
「嗯。」
謝遷點頭。
他又好似是明白了,去排擠程敏政的事,要從他謝遷做起。
至於劉健和李東陽,那是要先繃着板着,體現出一股傲然之氣,內閣的面子是要靠這兩個人撐着的,而他謝遷纔是幹邋遢活的那個。
……
……
翌日的早朝。
先由劉健以年老請辭,意思是以他的年歲,已經難以承擔朝中的重擔。
朱佑樘做了一番寬慰:「……朝野這麼多事情,朕還離不開像劉閣老這般的能臣,但朕也不能看着你們辛苦而置之不理。朕的意思,是增加一人,先前也提過,但總未落到實處,今日也不延後,就拿到朝堂上來,你們認爲誰人更爲合適?」
在場大臣登時覺得好像入套了。
皇帝跟劉健之間,明顯是在唱雙簧。
皇帝是真的不知道選誰嗎?
還是……故意給我們整這出,讓我們認爲人選其實是衆人推舉出來的,並不是暗箱操作?
「臣舉薦程學士。」
就在衆人還因爲心中彆扭,沒什麼話的時候,突然一人從大臣堆裏發聲。
等衆人覺得哪裏不對時,這纔想起來,這他孃的居然是張秉寬的聲音……
張周今居然也在臣班之中?
爲何這麼低調?
就好像他不存在一樣,以前他每次來,可沒這麼低調過。
朱佑樘道:「程學士德高望重,的確是不二人選,還有旁人嗎?」
張懋道:「回陛下,老臣認爲,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周,能爲陛下和朝廷分憂,乃不世出的能臣,若是能跟以其入閣,輔弼朝政,必當成爲一時之佳話。老臣推舉他。」
這時候,武勳居然也跑出來湊熱鬧。
文臣那邊難免會想,這事跟你姓張的有何關係?
別以爲我們不知道你那點心思,你讓張周入閣,從此就是文臣一脈的,就不會搶你第一武勳世家的名頭,這樣你還繼續提督京營,繼續當大明京師戍衛的最高長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