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光有坑沒有蘿蔔
之前聽陸完說得還不錯,可一旦知道張周來了,那陸完就算是說破大天,皇帝也不會再留意。
「秉寬,來得正好,朕正在商討西北的軍情,看來又有些小麻煩了。」
朱佑樘招招手,讓張周到近前。
纔剛從朝上下來,張周也沒想到朱佑樘來研武堂這麼快。
等張周到沙盤之前,朱佑樘對李璋示意了一下,李璋道:「是這樣,今日早晨剛得知的戰報,說是韃靼人再一次從花馬池寇邊,因地方將士並無所防備,以至於韃靼人再一次破關而入,不過這次各處大明的兵馬快速反應,韃靼人只是稍作劫掠之後便撤兵。」
張周道:「寧夏,果然還是不太平。」
朱佑樘點頭道:「這跟秉寬你的料想,近乎是很相近了,但因爲這次寧夏沒有楊一清,加上新任的三邊總制尚未抵達延綏,交接的事情還未完成……朕料想,或許韃靼人正是瞅準這時候來犯,妄圖趁機撬開個口子。秉寬,朕的
意思,是準備好好教訓韃靼人,你有什麼良策沒有?」
跟以往問策,都是單獨問策不同。
這次朱佑樘好像有意讓他張周在小範圍的「自己人」面前露一手。
張周問道:「陛下,此戰您認爲,是應當收着打,還是要……」
「不能收!」
朱佑樘道,「年初的時候,大同等處就已經在積攢糧草輜重了,前半年新建伯跟朝廷伸手要糧的時候,朝中還那麼多人非議他,說他不識時務,說他應該見好就收,現在卻正好印證了,反倒是韃靼人不會知難而退。一切都有所準備,那接下來,就應該是給他們個深刻的教訓,如果只是不痛不癢的教訓……那他們還會變本加厲。」
李璋在旁幫腔道:「很明顯,新建伯是爲入秋之後,韃靼人的來犯做籌備,這應該是兵部早就有預警。還是蔡國公能料敵如神。」
朱佑樘沒理會這種馬屁話,繼續問道:「秉寬,你覺得,此戰應該怎麼打。朕把各處能調集的兵馬,按照之前所呈報的,都總結出來,你也應當都看過,三邊能出兵十五萬,大同能出兵十二萬,如果再從京畿周邊調兵的話,那就能出兵三十萬以上……」
這次朱佑樘好像已經迫不及待要當千古一帝了。
這所謂的三十萬兵馬,張周看過,其實很勉強。
要在保證各處防守的情況下,徵調十五萬以上的兵馬,就非要從京營以及各地來招募,其中有近乎半數還要是後勤補給人員,很難拿兵器上戰場。
其實大明邊疆能調動的兵馬,一直都只有十萬左右。
那除非是不顧後路,就是全力出擊,各處的兵馬一個都保留,才能勉強調出三十萬人。
張周道:「陛下,要跟韃靼人交戰,完全用不上這麼多,不妨按先前新建伯進軍草原的規格,或者是……保國公帶兵進河套的規模,調個五萬兵愛美,您意下如何?」
「五萬?會不會……」
朱佑樘顯然覺得這數字,是少了點。
朱暉用五萬人,把大明的臉面都丟盡了,要不是那場戰事,通過楊一清等人力挽狂瀾,或許大明就要在西北喫癟。
張周道:「五萬兵馬足矣,只是在領兵將領的人選上,還有出兵的方略上,需要再行協調。」
「朕思量過,就由新建伯帶兵,最爲妥當。」朱佑樘想都沒想,就覺得由王守仁帶兵去,最合適。
也是因爲,皇帝覺得,既然不全面出擊,那就要找個善於以少打多的。
整個大明,好像沒人比王守仁更會玩這種以少勝多。
張周笑道:「陛下,何不看看在場的諸位同袍,是否有此等能耐之人,由他們親自領兵呢?且還有三邊總制王瓊等人,或許也適合來領兵?還有朝中諸多的老將,似乎也都是老當益壯呢。」
「是嗎?」
朱佑樘笑了笑。
那眼神,明顯就有點不對了。
陸完在旁聽出點苗頭,他先看了看張周,當發現張周沒有極力去爭取讓「自己人」來當這個領兵的主帥,他就意識到,也許皇帝所謂的平定草原,也只是個幌子。
韃靼人來犯,也可能就是個由頭,更多還是要完成軍中的整肅。
因爲之前張周曾詳細跟他說過,要平定草原,非要有個三五年的準備不可,而眼下才到準備的第二年,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準備期限,那現在出兵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爲將來傾巢而出掃除障礙。
陸完道:「陛下,臣也認爲蔡國公的提議非常好,應該派出有見地的將領,前去帶兵……還有應當派出更有見識的都御史等人,督辦軍務之事。臣願意請命。」
陸完看起來是在爲自己爭取,但其實也只是表明態度自己不會退縮。
連陸完自己都知道,皇帝和張周暫時是不可能派他去的。
主要還是因爲能幫上張周的人,諸如王瓊、王守仁、唐寅等人,現在都不在京師,唯獨一個朱鳳可能會幫上忙,但這也明顯不是幹大事的,他陸完再怎麼說也算是能爲張周分憂的。
皇帝這會,怎會把張周的左右手往外掰呢?
「陸卿家勇氣可嘉,但朕仍舊覺得,還是應當從富有經驗的老臣中,挑選出一些能帶兵的人,先前保國公帶兵進河套,讓朕大爲失望,但後來結果倒也並不算差。你們就先推演一下,看看這場戰事的演變……更符合哪些將領的風格,或者說,你們也都推舉一下,看誰去領兵合適!」
朱佑樘似乎是在聽取他人的意見。
但也好像是在給在場之人挖坑。
張周道:「陛下,此事應當於朝上商議,除了由朝中臣僚來廷推,也應該找人來毛遂自薦。」
「嗯。」朱佑樘點點頭。
正說着,李璋又將一份戰報呈遞過來,說道:「陛下,新建伯上奏,說是偏頭關等處,也發現大批的韃靼人寇邊跡象,韃靼人似是想多點入侵我邊陲重地,爲今之計,只怕推選出一兩名領兵將帥,是不太夠了!」
「那就多推選出幾名,朕在軍務上,也不能總依仗於那區區幾人,還是應該採納更多人的意見,讓更多人挑起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