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一年不如一年
皇帝不上朝,卻是讓吏部自行進行部議,看是否有合適的人選推薦上來,這等於是給了傳統文臣一次機會,當消息傳到劉健耳中時,他對此似乎卻別有看法。
“陛下是在試探。”李東陽看到劉健那謹慎的神色,便猜出劉健心中所想,直言不諱道。
劉健道:“如今六部尚書出缺,我們所想到的,陛下一定是想安排他所稱心之人頂上去,可就未曾想過,爲何我們所推舉的人,一定不得陛下的心意呢?”
李東陽問道:“言外之意,我們要推選既能令我們趁心的,又讓陛下滿意的?有這種人?”
劉健搖搖頭。
很顯然,如今這朝局,想讓兩邊都滿意的人,那是不存在的。
“光景便是如此。”李東陽也頗爲無奈道,“這換了幾年前,誰能想到呢?到現在,陛下都還未決定南宮會試的主考人選,卻在此時,讓吏部尚書出缺,看來今年的光景怕是不如去年。”
劉健道:“未來或會更差,至少到現在,朝中有些人想培植勢力,還是有所顧慮的。”
相比於過去幾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幾年最好的一年,至少現在我們還有機會改變。
李東陽聽出了這層意味。
劉健問道:“若是由你去推選,應當由何人?”
李東陽沒有正面回答,反倒是很認真道:“吏部的事,我們所能決定的太少。倒是聽聞,陛下想在戶部上做一些變更,你可還記得馬負圖走之前,極力舉薦之人?”
“誰?”劉健皺眉。
李東陽道:“宣府巡撫,劉大夏。”
劉健登時沉默下來。
李東陽道:“以目前的境況,陛下若要執意栽培年輕人,或直接讓王伯安升戶部尚書,但以他的資歷顯然還不足,但以王德華爲戶部尚書卻似乎已大有可能。若實在沒什麼人選能往上推,就以戶部尚書佀鍾爲下一任吏部尚書的人選,你看如何?”
劉健想了想,微微點頭,似乎也同意這種“變通之法”。
李東陽繼續道:“戶部現在看起來,陛下是執意要以能相助張秉寬之人來充任,王德華是最好人選,但也不排除陛下會用到陸全卿,此人野心極大,幾次與我們針鋒相對,且此時王德華仍在西北供職,若是陛下將來以其回朝廷爲兵部尚書……”
劉健打斷李東陽的話,問道:“他升了兵部尚書,你的意思,是張秉寬入閣?”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李東陽道。
劉健道:“眼下這幾人,你認爲應當以誰爲先……我是說,要讓他們退出朝堂之爭?”
打壓異己。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必須要把張周、王瓊和陸完三人中,選擇一個人給幹下去,打壓張周已經實際證明行不通,那就從陸完和王瓊二人中選出來一個。
李東陽道:“非要以一人……那還是陸全卿。”
劉健道:“此人做事手段陰損,且以上聽處來對抗閣部,並無維繫朝堂穩定之心,這種人或不可採信。那又以如何的方法?”
李東陽無奈道:“還請明示。”
顯然在李東陽這裏,什麼事都看淡了,從一些簡單的角度,根本找不到突破口,除非是能找到非常刁鑽的切入口,纔有機會把張周派系的核心人員給搞下去。
劉健道:“陸全卿在地方上爲任多年,其性格並非滴水不漏。”
李東陽搖頭道:“陛下對於這些人平時的枉法,並不會太在意,即便是劉宇這種人,也是張秉寬親自出手,否則陛下斷然無查究之意。”
劉健冷聲道:“但以其名聲之劣,還如何在朝中立處?”
不用說太詳細,李東陽似乎就聽明白其中的用意,就是先把陸完的名聲搞臭,讓陸完在朝中成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李東陽道:“如今說的是,吏部尚書和可能出缺的戶部尚書,甚至是入閣之人。”
劉健搖搖頭道:“該不該爭的,我們都沒機會爭,眼下陛下用意已非常明顯,連於喬陛下都不顧往日之情分,我等還有什麼可爭的。不爭……也是爲我們的抗爭,最近也不要爲誰出缺的事而去奔走,就全當不知。”
李東陽明顯不太甘心。
雖然他內心也認爲,劉健說的沒錯,現在爭也爭不來。
可就這麼放任吏部尚書和入閣大學士外流到政敵那邊,自己這頭卻連爭取一下都不做,他還是忍不了的。
劉健道:“陛下這兩年身子骨大不如前,朝政逐漸外放,而張秉寬又常年不在京,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即便是我們不做什麼,就不信某些人還會一直跟張秉寬保持步調一致?”
“等他們生內鬥?”李東陽皺眉。
顯然這招,太被動。
自己不做什麼,等着對手出錯?這好像不是我們該做的。
我們作爲文臣的代表,難道就這麼怯懦,甚至連爭都不敢爭了?
劉健顯得很冷靜,厲聲道:“張廷勉也快要回京,就不信他回京之後什麼事都不做,且如今張秉寬於朝中做事甚多,已爲地方皇親國戚所忌,而今對他的非議也會越來越多。”
李東陽點頭道:“明白了,先前我們與張秉寬對着來,那些皇親國戚以爲張秉寬有對手,或不會跳出來。可一旦我們偃旗息鼓,那皇親國戚是首先坐不住的。”
“對。”劉健道,“包括張廷勉,估計也是這心思,都是想坐山觀虎鬥,可一旦兩虎之中有人先退了,那這隻猛虎就會令山巒不安,就算只是蛇蟲鼠蟻,在面對猛虎時也該做點事。不能什麼事都指望我們。”
“誰……更合適出來當挑頭的?”李東陽一邊思索,一邊問道。
劉健道:“賓之啊,有些事不用我們去勉強,會有人替我們做,大明從開國,各處設置那麼多的藩國,就想到有一天,大明朝中有亂臣賊子,既如此,那我們就先等等看。這次的事,我們就先按兵不動,暗地裏……先把陸全卿的劣跡找出來,至於入閣的人選,也不必再想,就讓王濟之來,他不是心生顧慮嗎?就是他!他既爲張秉寬的座師,就看他入閣之後,到底是匡扶朝政,或只是爲了把持朝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