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山中無老虎
幾天下來,他一直拉着張周問東問西,難得有機會在宮外與張周相處,他似乎也很享受這種輕鬆自在的時光。
而最近他最爲關心的事情,還是軍務,彷彿出了京師之後,他就想當一個無所不能的皇帝,打算帶着張周御駕親征,雖然他連具體的目標都沒有,但這並不妨礙他做夢。
“秉寬,朕最近沒事也會研究一下輿圖,看看這四海之內的景象,山川河流只是在這一張圖上,總覺得遺憾,尤其是這北方,大片的山河土地,都是韃子的,未能納入到國朝的版圖之內,朕心生遺憾。”
朱祐樘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樣子,其實就是爲了激發張周來幫他實現理想。
張周道:“四海之地,早晚都會歸於大明的。”
“有你這句話,朕覺得就足夠了,旁人說了那是爲安慰朕,可你不一樣,你說了就一定能幫朕實現,這點朕是確信的。”朱祐樘道,“秉寬啊,你說咱從哪裏打出去,最容易把韃子一舉給滅了?朕思來想去,也找不到個答案,可能只有你能回答了。”
此時的朱祐樘目光熱切。
那眼神似乎在跟張周說,你趕緊給朕算算,將來朕平定草原時,走的是哪條路線,你提前說了,那朕以後就按照你說的哪條路線走。
張周認真道:“以臣所見,從何處出征都一樣,韃靼人會避我大明軍隊的鋒鋩,會伺機襲擊,會擾亂後方,不應該出兵於一處,將來也必定是全面出擊,各路人馬進兵於草原,形成合圍之勢。”
“對,對,走一路是不對的,是應該全面出擊,可朕是想知道,朕應該帶兵走哪一路呢?”
朱祐樘還是很堅持,想得到答案。
這次張周很誠懇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
朱祐樘笑道:“你真是連安慰安慰朕都不會啊,說你是迎合於朕,怎就在這種時候,不懂得說點順心的話,讓朕晚上睡個好覺呢?不過也罷,你就是這性子的人。”
張周道:“回陛下,並非臣有意拂您的面子,實在是……到真正出擊草原平靖草原時,走哪一路都一樣。陛下御駕親征,光是氣勢便足夠了,韃靼人估摸都會不戰而降,王旗所在,便是大明將士的精神所在,有何區別呢?”
“也對,也對。”朱祐樘繼續在笑,“朕御駕親征,也不能讓朕正面去跟韃靼人的主力交戰,始終朕是要避開的,朕就是作爲君王,給他們提供精神上的力量,並不是要真的在戰場上做什麼。”
張周道:“臣可以替陛下衝鋒陷陣。”
“不用你。”朱祐樘道,“以你的能耐,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便可,何須你親自上陣呢?臨場的調遣,如今已有多位能堪當大用之人來做,何須你呢?你便在朕的身邊,與朕一同享受那勝利的喜悅便可。”
說到這裏,朱祐樘似乎也沒那麼多執念了。
不再用想自己從哪裏帶兵出征,反正從哪帶兵都一樣,結果都是自己去當幌子、精神領袖的,衝鋒陷陣的事不用他操心,反正各路兵馬會替他掃清一切。
……
……
朱祐樘拉着張周在地圖之旁,繼續在研究軍事。
張周見皇帝興致高昂,卻好像是故意潑冷水道:“陛下,最近兩年,韃靼人是不會甘於困守在草原上,還是會進犯的。”
朱祐樘道:“西北的防務,難道哪裏還有什麼缺漏嗎?韃靼人,還有機會?”
張周道:“正因爲沒有缺漏,韃靼人才一定會來進犯。在北方邊戰之中,大明將士始終處於關隘之內的守勢,在韃靼人隨時可以從各處來犯的情況下,三軍將士必須要分散於各處,如此精銳兵馬就不能匯聚於一處。韃靼人會集中優勢兵力來犯。且利用他們的機動性,讓邊軍將士疲於應付。”
“也是。”
朱祐樘道,“你之前說過,韃靼人本就是以機動性見長,在咱的神機營火器更加強大之後,他們更是要以這種機動性來避免與咱正面交鋒。可也是沒什麼辦法,誰讓大明的馬,不如他們呢?草原上別的沒有,良駒還是很多的。秉寬,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們來了,就沒有逃走的機會?”
張周搖搖頭道:“從短時間來看,還做不到。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朱祐樘道:“也是,咱就好像是有院子的大戶,等着山賊來襲,不管怎樣也難以防備,總是要韃子來了纔好做應對,即便能讓邊軍出擊,可韃靼人也會避免交鋒,如此就形成相持。秉寬啊,不能不想辦法……他們下次來,從何處呢?”
朱祐樘目光又變得熱切起來。
先前是問張周以後怎麼平定草原,而現在問的問題則更實際一些,就是問韃靼人從哪裏來。
既然必須要分派兵馬到大明邊疆的各處,那你提前把韃靼人的入侵路線圖算出來,那不就完了?韃子來了,以逸待勞就行。
這問題對張周來說,也有點……超綱……
換了以前,一切都好算,在沒有他所產生蝴蝶效應的情況下,韃靼人會按照歷史的進程,從歷史上發生戰爭的地點來犯,他只需要一一做防備便可。
但隨着他對大明以及草原的影響越來越大,韃靼人的戰略思想已跟之前大不相同。
他們已經不可能按照歷史書,按部就班一步步去兌現,而會增加很多臨場的反應,這都是張周目前無法預測的。
“陛下,人心最是難測。臣如今無法準確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韃靼人,一定會尋求從寧夏以西來找突破口,他們的目標已不會是往延綏這邊來,至於宣大,目前也不是他們犯邊的良好選擇。”張周道。
朱祐樘按照張周說的,在地圖上指點了一下,道:“就是這邊?那……先前調派去西北的這路人馬,還在寧夏,韃靼人應該也無太大機會。”
張周道:“可陛下先前將英國公等人,已調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