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拼速度

作者:一語不語
“秉寬,坐。”朱祐樘伸手示意。

  張周等朱祐樘坐下來之後,才坐下。

  朱祐樘道:“寧夏的戰報,這兩天其實一直都在往這邊傳,延綏出兵受阻,據說是被韃靼人的火炮給打回來。朕不明白,韃靼人是掌握了神威炮的訣竅,鑄造出足夠多的火炮了嗎?”

  張周搖頭道:“臣也看過戰報,料想並不然。韃靼人手上的火炮,多是以前那種基礎的火炮,射程不過才一二百步遠,且笨重容易炸膛,但就是因爲韃靼人有了火炮,我邊軍將士在出擊上會有所忌憚,以至於不能靠前。”

  這是在提醒朱祐樘,不是韃靼人的火炮有多厲害,而是大明邊軍的尿性所導致的。

  以前是土炮對朕韃靼人的弓弩和鐵騎,大明軍隊經常龜縮不出,後來就是靠火炮和火銃的改進,導致戰場上武器形成了強力壓制,大明軍隊纔敢出擊,甚至就算這樣,還是出現了朱暉等人畏縮不前的情況。

  如今韃靼人也與時俱進,換上了土炮,就算威力遠不及大明的神威炮,可還是讓大明邊軍出現了畏敵的情況。

  朱祐樘道:“難道大明將士就如此沒有勇氣嗎?”

  張周看朱祐樘生氣的樣子,其實也很難去給朱祐樘解釋。

  打仗這東西,全看因何而戰,大明邊軍將士是職業軍人,但薪資待遇可說是非常差,別說是一般的士兵,就算是當將領的很容易也養活不了自己,且想貪贓枉法都沒有門路。

  說是軍功可以換取一些生活保障,但因爲大明保障體系的落後,導致他們的軍功很容易無法落實。

  就算在張周當上兵部尚書之後,情況大爲好轉,將士的畏戰心理已經大幅銳減,甚至在軍事保障上也提升,但奈何張周受傳統文臣挾制太重,光是戶部調撥一項,張周就完全是被人壓制,導致在戰場用度方面,很多時候都需要張周自己去籌措。

  文臣就是看不起武將,不想兌現給他們的好處,不想保證他們的生存。

  就這種前提下,誰願意真的在戰場上玩命?

  朱祐樘道:“秉寬,你看是否應該再派出一路兵馬,負責西北一戰,就如同之前朕派出朱暉或是張懋。雖從京師調人,或來不及,但若是不做籌備,只怕西北的局勢與愈發難堪。”

  張周道:“陛下不必擔心。新建伯已經上奏,已調派出朝廷所調的三千精銳,以輕騎往寧夏殺去。”

  “朕也看過,但朕不明白,爲何這路人,如此遲纔派出,且並未走延綏……”

  朱祐樘微微皺眉。

  在這次的戰事上,他不覺得王守仁做得有多高明,反而覺得王守仁是懈怠軍務,甚至是錯過戰機,只是因爲王守仁是張週一手提拔起來的,且之前也取得不錯的戰績,也算是他朱祐樘的“嫡系”,朱祐樘纔沒有馬上對王守仁發難。

  張周道:“韃靼人的機動性很強,大明各路兵馬,能與之比拼速度的極少,且要在追逐戰中與之一戰的更少,如今能做到這一點的,其實……新建伯麾下是有這麼一路人的。”

  朱祐樘點頭道:“朕好像記起來了,兵部調馬儀爲總兵往花馬池去,就是看重他麾下騎兵的行進速度。”

  “是的。”張周道,“若是這麼一路人馬,可以悄無聲息殺到韃靼人身側,那就算是韃靼人集結優勢兵馬,在我大明騎兵面前的優勢也不存在。且這麼一路人馬,若是配備足夠多的火銃,就可以起到打散韃靼人陣型的目的,爲其餘機動性不強的中軍突進,做出鋪墊。”

  朱祐樘嘆道:“朕明白了,若一直靠火炮,只有在固守的情況下,才更有效。韃靼人現在是不願意與咱正面交戰的。”

  “是的陛下,韃靼人不願意與我們打遭遇戰,爲今之計,就只有讓我們的速度跟起來,能與之比拼速度,如此他們逃也逃不掉,在這種前提之下,他們纔想着以遭遇戰拼死一搏,那火炮的優勢才能體現出來。”張周道。

  朱祐樘笑道:“被你這一說,朕反倒期待起來了。”

  張周道:“不過西北局勢的變化,臣也有罪責在身。”

  朱祐樘趕緊擺擺手道:“你是兵部尚書,名義上負責一切,但那些細枝末葉的事情,豈能怪到你身上?這次朕也沒想到,連王瓊的精銳兵馬都沒法殺過去,或許朕之前還是太樂觀了。”

  本來朱祐樘或許以爲,只要大明的軍隊殺過去,韃靼人就會望風而逃。

  這次他才知道,原來大明的將士也並非都是精銳,在遇到戰場相持的局面時,所展現出來的軍事素養還是如以往那麼不忍直視。

  張周道:“如今韃靼人犯邊雖已持久,但寧夏各處防備也算是充足,如今有是春荒時節,韃靼人其實能劫掠的並不多,到目前尚未有人口被劫的消息,倒是損失了一些牲畜和財貨。”

  朱祐樘點頭道:“你都提前告訴他們,韃靼人是從花馬池來,若是寧夏地方上還不能做出應對,把百姓往城塞之內聚攏,那他們真就該死了。”

  張周道:“發往宣府的軍令這兩天就會到,相信宣府的那路人馬,也會在這兩天進入草原。”

  “嗯。”朱祐樘道,“可惜朕不在西北,不然朕也想親自領兵。唉!這幾天或就要動身回京了!說起來,會試要放榜了!”

  張周點點頭。

  他畢竟也不是會試主考,這一屆的進士其實也跟他沒多大關係。

  朱祐樘道:“回去之後,朝會什麼的也就恢復了,秉寬,你也別留在這裏了,與朕一起回去吧。”

  “臣領旨。”

  本來張周留在濱海城,是爲了督造鐵路,以及主持遼東軍務之事。

  因爲韃靼人突然來犯,朱祐樘很多時候沒了底氣,只有他張周在的時候,朱祐樘纔能有信心。

  這會即便張周也還想留下來,繼續發展這座新興的港口城市,也不得不答應朱祐樘一起回京。

  因爲張周同樣也知道,若是他盤桓在濱海城不回,此時又是西北交戰時,那別人就會攻訐他這個兵部尚書,又會給朝廷內部帶來內患。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