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欲速不達

作者:一語不語
“兵分五路,我往西,你往東……連馬儀都要自成一路……各路兵馬之間互不統屬,功過自擔……看來你祖母誠不欺我,果然沒招呼好那位蔡國公,他是誰的面子都不給,讓你到西北來,估計也是來看爲父出醜的。”

  朱輔在知道唐寅的計劃,尤其知道這是朝廷的意思之後,他心是涼了半截。

  本來讓兒子跟隨在身邊,多少還是個保障,結果非要想讓馬儀跟着他出兵……最後結果是馬儀沒請來,連兒子也被派到其它路,這導致的結果就是……

  他朱某人很可能是要陷入到孤軍奮戰的地步。

  “父親,您說什麼?兒沒聽懂。”朱鳳的腦袋瓜沒那麼靈便,再加上老父親這是在非議他的好朋友張周,他當然會從心底不願意接受父親的相關說法,以至於腦子更是轉不過來。

  朱輔道:“你知道個屁!讓你聽懂,黃花菜都涼了!你最大的毛病知道是什麼嗎?就是對那個蔡國公太信任了,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呢。”

  朱鳳低下頭道:“父親,讓兒來西北這件事,家裏本來是不同意的,是張兄讓我來幫助你。”

  “那倒是幫啊。”朱輔道,“現在你領兵去偏關,這還幫什麼?”

  朱鳳道:“想來唐軍門會有很好的安排,如果父親您覺得這件事不合適,我也可以去跟唐軍門申請,看是否能與你同路。”

  朱輔此時也是上來一股火氣,怒氣衝衝道:“你們是看準了老子沒你們不行是吧?不就是勇往直前,不畏生死,打仗往前衝?除了這個,你還會別的嗎?”

  “呃……”

  朱鳳想了想。

  好像自己最近這幾年在戰場上所取得的成就,基本都深諳老父親所說的口訣。

  那就是別怕死……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當韃靼人迎面衝殺過來,再就是長途追擊,鐵了心要去跟韃靼人拼命,這到了臨場時,那是需要非常的人鼓起非常的勇氣。

  自己這位父親,以前覺得還挺能耐的,現在則是……朱鳳都不覺得老父親有那魄力,在關鍵時候能衝上去。

  “父親,打仗的事,雖然也就是勇往直前這一說,可臨場的變化太多,豈是一言能蔽之?”朱鳳道。

  朱輔冷笑道:“你不會是想說,爲父在兵法韜略上,完全不如你吧?你纔讀了幾天書?你以爲就你進過研武堂,爲父也進去過!且你以爲大明朝的軍將,除了研武堂,就沒有進修的地方?”

  “我……兒並不是那意思。”朱鳳發現,老父親現在已經陷入魔障狀態了。

  大概是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覺得是要害他。

  以至於自己隨便說一句,老父親都能從中抓出語病來。

  “老子不用你們來可憐。”朱輔道,“身爲功勳將領之家的掌門人,難道爲父連那點勇氣都沒有?不就是帶兵衝殺上去?哼哼!先前我也總結過,也就是快速行軍,不能拖沓,大不了就日夜兼程!只要出得這草原,功勞是誰的,還說不定呢!”

  ……

  ……

  乾清宮內。

  有關西北的出兵計劃,也是完完整整出現在朱祐樘面前,而朱祐樘旁邊坐着的,也正是張周。

  就連陳寬和韋彬,也只能站在那聽候調遣,這次的乾清宮內部會議就探討一個問題,西北這一戰結束之後,該怎麼“收拾”朱輔。

  “朕要的是聲勢。”

  朱祐樘道,“兵分五路,本來朕就只是一說,沒想到唐寅居然就能執行下來。他的這份上奏,是頭着幾天快馬送往京師的,以朕所見,他這麼早就定下如此計劃,爲的就是能在秋收之前,把草原給橫踏一遍。”

  張周心說,你對唐寅可真是有自信。

  有關唐寅的職位,雖也算是他張周舉薦,但更多是順着朱祐樘的意思。

  還是朱祐樘自己對唐寅非常看好。

  雖然從朝廷的明面上來說,唐寅以往的很多功績,都不能拿出來吹捧。

  比如說,帶兵到多壁城困守幾個月,再比如帶着朝鮮軍隊出兵,結果軍隊折損大半……這屬於誤傷友邦的情況,卻非常符合大明朝廷的利益。

  最不能說的一件事,就是唐寅在朝鮮境內鼓動造反,還造反成功了。

  這在儒家,是以下犯上的事,就算是藩屬國內部,也屬於不可接受的,而你唐寅作爲讀書人,竟然搞陰謀政變這種事,你居心何在?

  就算朱祐樘覺得唐寅本事再大,用這個人,也要悄無聲息去用,以至於在三邊總制的人選上,朱祐樘不提,就連朝中最富有經驗的那些老臣,都沒想到還有這麼個人選。

  張周道:“此計劃很龐大,單純在出兵上的損耗,可能就是幾十萬兩白銀。若是再加上戰場上的損耗,很可能……需要六七十萬兩,甚至還打不下來。”

  朱祐樘笑道:“王瓊不是上奏說,西北目前最不缺的,就是糧食嗎?”

  “但是臣怕,將士們內心會產生一些波瀾,畢竟很多士兵這兩年一直都在各路戰線周旋,軍功犒賞的事,應該第一時間落實,而不應該如以往那樣,需要等過個一年半載,纔開始慢慢統計。”張周說出隱憂。

  西北有糧食,但其實沒有貯藏太多的白銀。

  白銀這東西,大明出產太少,而這次派船出海到美洲,目前還沒回來,也就是說第二批的白銀沒運回,第一批的基本上已經損耗殆盡。

  說也奇怪,就算是大明境內憑空多了幾百萬兩白銀,但被用下來之後,大明的物價並沒有上升,也就是說,這批白銀屬於被消化在了民間……這也讓張周感受到了大明百姓儲蓄的強大。

  再加上白銀的增加,有助於市場經濟的形成,會引發手工業的連鎖反應,甚至還能帶來極大的社會效益。

  以至於張周覺得,再多搞個幾千萬兩白銀回來,稀釋一下民間財富,也未嘗不可。

  畢竟大明的經濟太保守了,就是以農業爲主,手工業和商業基本上都沒有形成,更別說是有什麼市場經濟,最後的結果都是有銀子花不出去,除了貯藏似乎也沒別的更好用途。

  想買地?

  也要看是否有人賣地。

  在這時代,買賣田產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勳貴買個田回去,都會被人說侵奪田產,而本身土地又掛鉤稅收,朝廷各級衙門都看得很緊,加上戶籍制度的嚴苛,導致大明百姓也只能守着一畝三分地,想搞點副業都難。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