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圖賴和鰲拜

作者:佚名
“這第二個好處嘛”閻應元目光掃視一週,冷笑着繼續說道:“第二個好處是投降建奴後,需要去往遼東,短時間內不再經歷戰爭之苦。”

  “壞處嘛就是容易死人。遼東天寒地凍,大部分人都因爲嚴寒凍餓而死,老弱病殘基本活不到長城邊。”

  “你們,願意去嗎”

  “不願意”在場的士兵們羣情激憤。

  閻應元停頓片刻,等校場上沒人說話後他提高了聲音:“最後一個好處是投降建奴後,有機會成爲旗人的包衣阿哈。”

  “壞處是要跟隨建奴去往遼東,世代爲奴。收穫的糧食給旗人喫,蓋得房子給旗人住,自己的妻女給旗人享用。”

  “你們願意嗎”

  包衣啊哈是家奴的含義,在屬於地位最低的階層。

  家奴主要由擄來的漢人構成,建奴幾次入關擄掠的漢人大部分都被殺死,一部分成爲包衣阿哈,少部分加入漢八旗,還有極少數人逃回關內。

  “不願意”

  “不願意”

  在場的士兵怒睜雙目,怒吼聲此起彼伏。

  宣府軍民飽受建奴劫掠之苦,他們親朋有的死於建奴刀下,有的被建奴擄到遼東,下落不明。

  更多的痛苦,來源於被搶走糧食後忍飢挨餓。

  這些痛苦慢慢疊加,最後在這一刻爆發。

  閻應元站在原地,等待這些士兵發泄情緒。

  過了許久,校場上才重新恢復平靜。

  閻應元認真的說道:“諸位,本官受朝堂和陛下信任,前來宣府主政。”

  “奈爾建奴殘忍,再次入關屠戮我大明子民。作爲朝廷命官,我閻應元決定死守宣府鎮,給朝廷,給陛下,給宣府鎮的百姓一個交代”

  “既然是死守,要麼建奴死,要麼我閻應元死”

  “守城會有傷亡,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怕死的,想投降的,本官絕不阻攔。”

  “想走的,給你們一夜時間收拾行李。明天一早西城門外,本官親自護送你們出城。”

  “如有失言,天誅地滅諸位各自散去,回去之後好好想一下”

  閻應元放下這句話,轉身離開。

  遊擊將軍丁義急忙跟在閻應元身後,走出了校場。

  “閻大人現在正是用人之際,爲何不阻攔百姓出城,反而”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閻應元頭也不回的說道,“堅壁清野,斷水源,投毒,種種跡象都告訴建奴,我閻應元要死守宣府鎮,對不對”

  “是。”丁義點點頭。

  “如果你是建奴,即將兵臨城下時遇到宣府鎮逃出去的百姓,會作何感想會接受他們的投降嗎”閻應元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這些人是奸奸細”丁義張着嘴,嘀咕道:“如果我是建奴,肯定不會冒這種風險。”

  他瞬間明白了閻應元的想法。

  閻應元要給宣府鎮所有百姓上一堂課,投降建奴死路一條,不投降建奴反而會有一線生機。

  “可是閻大人就眼睜睜看着那些人去送死嗎”丁義心中有些不忍。

  閻應元轉身後,目光死死的盯着丁義:“丁將軍,本官給過他們機會。而且剛纔在校場說的也是事實,他們信與不信,都不是我能左右的。”

  “更何況,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怪不得別人”

  丁義怔了怔,也嘆了口氣,跟在閻應元身後去往倉庫。

  多鐸騎在馬上,手中拿着千里眼,看向沐浴在晨光中的宣府鎮。

  豪格的戰馬與多鐸並排而行,他對着身後喊道:“找到了嗎”

  “啓稟肅清王,找到了。”一個將領說道。

  “念。”

  “嗻。”

  那個將領拿出一本書,唸了起來:“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十九子朱穗被封爲谷王,駐藩宣府鎮。”

  “朱穗覺城池狹小,於明洪武二十七年,擴建宣府鎮。歷時一年,將城池展築爲方圓二十四里,設有七個城門的大城。”

  “明正統六年,宣府鎮城牆受水土侵蝕,明廷耗時六年用青磚包砌宣府鎮城牆。修好後的城牆厚四丈五尺,高三丈六尺,城門環有甕城,甕城外連月城,城四角建有角樓,城外設壕塹、護城河、吊橋等。”

  “明萬曆六年,明廷在宣府鎮設宣府都督府,下置宣府、大同二鎮,以分其勢,並趁機修葺宣府鎮城牆。”

  聽完這些消息後,多鐸和豪格沒了之前的囂張。

  四丈五尺厚,三張六尺高的城牆,雖說比不上北京的城牆,但這個尺寸在大明所有城池中絕對排的上號。

  再者,萬曆六年對城牆進行了修葺,距今不過六十多年。

  這宣府鎮,比想象中還要堅固。

  豪格看向多鐸,謹慎的問:“十王叔,有攻城之策嗎”

  豪格稱多鐸爲十王叔並非他排行第十,實際上多鐸是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與阿濟格,多爾袞一母同胞。

  萬曆四十八年,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被廢黜太子以後,後立太子代善又因苛待親生子嗣被廢太子之位。

  兩次太子的立廢讓努爾哈赤放棄了冊立太子的想法。

  同年,努爾哈赤立代善爲大貝勒,將舒爾哈齊次子阿敏、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十子德格類、代善長子嶽託、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封爲和碩額真。

  多鐸因年幼排行第十,時人稱十王。

  多鐸放下手裏的千里眼,看向身後緩緩移動的大軍。

  片刻後,他目光漸冷:“閻應元早已做好了死守的準備,絕不能中了他的詐降計。”

  “圖賴,鰲拜。”

  “末將在”

  圖賴是清初“五大臣”費英東第七子,初隸鑲黃旗,後改爲正黃旗。

  鰲拜就不用說了,鑲黃旗人,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

  他們二人此次隨多鐸入關,一方面是彌補多鐸和豪格兵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爲了搶奪功勞。

  因爲在他們眼裏,宣府已經是囊中之物了。

  當然。

  多爾袞將他們分到多鐸麾下效力,主要爲了拉攏正黃旗和鑲黃旗人。

  這份功勞給誰都是給,不如給到正黃和鑲黃兩旗買個人情。

  “圖賴,傳令下去,城外十里紮營,凡遇投降的明軍,格殺勿論。”

  “嗻”

  圖賴領命後,迅速離去。

  “鰲拜”

  “末將在”

  “宣府鎮城南有一條河名曰詳河,宣府鎮護城河中的水皆來自於此河。你領一千兵馬去往詳河上游,將河道堵死。”

  “嗻”鰲拜領命後沒有急着離開,他先是朝多鐸拱手施禮表示感激,隨後對着豪格善意的笑了笑。

  最後打馬揚鞭,帶着一千鑲黃旗士兵快速離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

  閱讀最新內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彷彿對什麼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爲常。

  因爲這裏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麼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爲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於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爲兩個職業,一爲鎮守使,一爲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網站即將關閉,

  免費看最新內容

  然後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爲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於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羣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乾淨。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

  閱讀最新章節。

  爲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更新,第174章圖賴和鰲拜免費閱讀。: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