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蒸汽火車帶來的極致震撼!
糾結了一陣之後,朱元璋終於還是問出了這句話。
他覺得,在這個事情上,自己多聽聽韓成的意見,還是好的。
其實真的算起來的話,朱元璋的龍興之地,並非是他的老家鳳陽,而是南京。
朱老闆就是佔據了南京之後,纔算是成功的站穩了腳跟,變得其餘的造反之人不同。
有了自己的地盤,不再是流寇。
他真正的崛起,也是從獲取了南京纔開始的。
當然,那個時候的南京還不叫南京,而是叫做集慶路。
但朱元璋對這裏,卻總懷着憂慮。
總覺得這裏不太適合做都城。
除了歷朝歷代,以南京爲都城的王朝都不長命之外,紫禁城出現的情況,也令他心裏有些不舒服。
當初紫禁城的營造,是讓劉伯溫這個能掐會算的人給選的址,同時也是劉伯溫負責營造的。
劉伯溫選擇了紫金山下的這處地方。
當初,這裏並不是土地,而是燕雀湖。
爲了能在這裏修建皇城,直接填湖,然後再修繕宮殿。
這樣的手段之下,確實成功修建起來了紫禁城。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其中有兩個問題最爲嚴重。
一個就是因爲是新填的土,所以地基不夠穩,哪怕當初進行了極爲嚴格的夯土也不行。
紫禁城建好之後,後面逐漸開始下沉,變成了南高北低。
另外一個,也是填湖留下的後遺症,那就是皇宮之中的氣候,異常的潮溼。
傢俱受潮變形,甚至於牀底下長蘑菇都屬於正常。
這兩點,都讓朱元璋覺得難受。
原本朱元璋都已經絕了遷都的心思。
但是現在,又一次動了遷都的念頭。
對於朱元璋會在這個時候,問出這樣的問題,韓成並不太意外。
畢竟朱元璋一直以來,都在想着各種的遷都。
“陛下,依照我之所見,都城沒有必要再遷。”
韓成如此乾脆利落的,說出沒有必要遷都的話,倒是令朱元璋有些意外。
他沒有多問,只是靜靜的看着韓成,等待着來自於韓成的下文。
“一方面是因爲遷都的話,花費太大,需要浪費太多的錢糧。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爲陛下準備開海,今後要經略海洋。
應天這裏守着長江,順着大江便可入海,地理位置很優越,水上運輸很方便。
而且不算太靠北,也不算太靠南,有利於今後經略南方和海洋,還能兼顧一下北方。”
聽到韓成這樣說,朱元璋點了點頭,韓成的這些話,倒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今後的大明,將會和歷朝歷代的王朝都不一樣。
尤其是經略海洋,這一大方略提出來之後,那就變得更加不一般了。
南京城這裏,原本看起來並不好位置,竟一下子變成了有利條件。
“但是北方呢?北方那裏該怎麼辦?
要知道,自從兒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北平附近已有四五百年,不受咱漢族朝控制。
而自從靖康之恥發生後,北方的大片土地,連續兩百多年,都由異族統治。
現在咱雖然驅除韃虜,恢復了中華,將韃子趕走,將這些都握在了手中。
但是,這些地方,很多都被異族統治的時間太長了,想要將之徹底扭轉過來,讓民心徹底歸附,並不特別容易。
咱之前,一直想要將都城往北,或者是西北遷,其中的一大考慮,就是想要消除這種隔閡。
更好的控制北方。
從你所講述的,老四接連出徵的事情上來看,將都城遷到北平那裏還是很不錯的。
至少打北方蠻族,要方便的太多。”
朱元璋望着韓成,說出了他另一方面擔憂。
怕都城一直在南京這裏,北方不穩。
華夏失去北方的時間太長了!
韓成聞言道:“這一方面,陛下考慮的非常好。
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解決。
比如陛下可以將古都汴梁,給重新修繕起來,或者乾脆將現在的北平那裏給營造起來,把那裏給營造成北方的經濟,軍事中心。
立爲陪都。
和南京這裏遙相呼應,用來控制北方的廣大地區,抵禦北方蠻族。
在這裏立下一個陪都的話,對於大明今後,拿下並控制東北方面等廣大地區,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不然大明的國土太大了,僅僅只依靠一個南京城,着實有些過於單薄……”
聽了韓成的話之後,朱元璋沒有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看起來像是陷入到了深思之中。
韓成停頓了一下之後,又接着開口道:“我們或許……還可以將格局打開的更大一點。
比如還可以在川渝地區,西北地區,中原地區等一些重要的地方,都扶持出來一個比較強的經濟中心,用來控制和拉動那些地方的發展。
這樣的話,就能讓大明更好的去控制華夏的各個地方。”
韓成說的,其實就是後世時的,那些超大城市理念。
比如成都,比如渝,比如西安。
朱元璋本就被韓成說的,在北平那裏設立陪都的事情,給震動的不輕。
這個時候,又聽到韓成說出這話,就更加的震動了。
這……韓成的膽子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竟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
朱元璋沉思一陣兒,斟酌一下言辭道:“這樣做的話,也容易出現很多禍患吧?
比如分散朝廷權力,甚至於會造成藩鎮割據……”
韓成搖頭道:“朝廷的權力構成,主要分爲三個方面,一個是軍權,一個是財權,另外一個就是人事任免權。
缺少任何一個,都難以成事。
唐朝會形成藩鎮割據,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因爲隨着時間發展,到了後來,導致那些節度使手中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大,到了後來,同時掌握了三種權柄。
如何防止地方上,會出現藩鎮割據,這上面陛下要比我專業。”
聽了韓成的話,朱元璋點了點頭,沒有多說話。
“其實,只要今後大明的科技發展的足夠快,陛下所擔憂的這些,就可以大大的消除。
中華確實是地大物博,各個地方距離遠。
但若是交通條件,有了一個極大的改善呢?
從這南京這裏前往北平,所需要的時間變成一日一夜呢?
在這等情況下,陛下還擔心地方太大控制不住,會出現藩鎮割據嗎?”
“啥?!!”
正在那裏顯得有些憂心忡忡的朱元璋,聽到韓成說出來的這話,頓時就被驚呆了,差點要從座位上跳起來!
自己聽到了啥?!
從這裏前去北平,竟然只需要一天一夜就能到達?!
韓成說的啥?
他這是傻了吧?
咋可能一天一夜就能到?
哪怕是八百里加急,死命的跑,也沒有這樣快的速度。
況且,八百里加急,只是在緊急情報的時候纔會用。
規模小,不可能用來大舉調動兵馬,不具備普遍性。
“韓成,你怕不是燒糊塗了吧?咋在說胡話呢?
再快的馬,也做不成你說的事。”
朱元璋望着韓成如此說着,不解的同時,雙目之中隱隱也有着期待。
依照他對韓成的瞭解,在想是不是又有什麼自己所不知道的神奇東西。
不是馬,卻比馬跑得快?
可這世上真的有比馬跑得還快的東西嗎?
“沒有說胡話,我說的這種東西叫做火車……嗯大概就是這樣的。”
韓成說着,伸手拿起羽毛筆,在紙張上畫了起來。
沒過多久,就被他畫出來了兩根鐵軌,以及一輛正在冒着煙霧的火車。
當然,畫出來的東西,一如既往的抽象也就是了。
“這東西就是火車,這裏是火車頭,後面是車廂。”
韓成指着他畫的比較抽象的火車圖畫說到。
“一個火車頭,可以拉動差不多十五節車廂,一輛火車大約可以拉個七八百人,甚至於上千人。
這東西完善之後,拉着東西正常行駛的話,一個小時可以達一百二十里,到一百六十里之間。
一個時辰就是兩百四十里,到三百二十里之間。
從這裏到北平的話,也就兩千裏露頭。
正常行駛,不遇到什麼意外的話,十個時辰是足夠了。”
聽到韓成的解釋,朱元璋的目光,一下子就亮了,整個人都變得激動起來。
一開始在見到韓成畫出來的這東西的時候,朱元璋還覺得,韓成這畫的是什麼玩意。
看起來像是小兒塗鴉一樣,韓成這傢伙,又要折磨自己的眼睛了。
可是現在,聽了韓成的一番解釋之後,朱元璋再也顧不得什麼眼疼不眼疼了。
雙目放光的盯着韓成畫出來的那抽象的火車,一刻都不想移開目光。
像是在看什麼稀世珍寶一般。
這哪裏是小兒塗鴉的產物啊!
這東西就是軍國神器!
擁有了這東西之後,華夏再大,也能頃刻而至!
不論是運兵,還是運送糧草,都極其便利。
如此以來,確實能夠將整個天下之間的距離,都給縮短了,能夠更好的統治所掌握的大地。
有了這東西,只要發揮的好,大明的國土面積再增加上一半,甚至於再增加一倍都能控制住!
好東西!
真真切切的好東西!
激動之後,已經上頭的朱元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韓成,這事情有些不對,你漏算東西了!
這東西,肯定沒有你說的那樣好用!
就如同戰馬一樣,一開始的時候,跑起來飛快,但是用不了多久,速度就會降下來。
馱着人奔跑,能夠一口氣快速奔跑上二十里裏的戰馬,就已經是上好的戰馬了。
越往後,跑的就越慢,就算是耐力極其好的蒙古戰馬,也做不到一刻不停的奔行。
若是連續行進三五個時辰,這馬甚至於都會直接臥在地上不起來,累的不願意動。
甚至於會直接累死。
你不打仗不知道,別看這馬跑得這樣快,短距離行軍,或者是突襲之類的,騎兵確實快。
但是長距離,長時間的行軍,騎兵的速度,還遠遠比不上步兵。
一旦時間拉的長,任何牲畜在比拼耐力上面,都遠遠不是人的對手。
你說這怪模怪樣的車,半個時辰能跑一百二十里咱相信。
但說十個時辰,就能跑到北平,咱是一點都不相信!
一刻不停,一直以這樣的速度跑兩千多裏,這咋可能?
累也將它給累死了!
不要說讓它拉着這樣多的東西了,什麼都不讓它拉,讓它自己這樣跑下去,它都做不到!”
朱元璋從上頭的狀態裏走了出來,望着韓成一頓分析。
覺得韓成說的太過於離譜,一點都不可信。
太違背常識了!
韓成聽了朱元璋這些話之後,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覺得自己被騙了。
當然不是被蒸汽火車騙了,而是被後世看到很多影視劇給騙了。
後世看的那些影視劇中,動不動就騎着馬奔行一天一夜,甚至於幾天幾夜的都有。
在行軍速度之類的上面,騎兵更是吊打步兵。
這導致韓成一直覺得,騎兵的速度是無敵的,至少要完虐步兵,不管是長距離,還是短距離。
結果現在,聽了朱元璋這個打了大半輩子仗的人的話之後,這才驚覺,原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