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我從明太宗變成明成祖了?朱棣急了:朱厚熜,你兔崽子等着!
不知道這好好的說着關於嘉靖的事兒,怎麼說了一陣後,二妹夫卻望向自己,露出瞭如此奇怪的神情?
這讓朱棣多少有些慌。
不明白到底是怎麼了。
這……不會是這事兒,又和自己扯上關係了吧?
不應該啊!
按照原本的歷史來看,這嘉靖皇帝朱厚熜,都是自己孫子朱瞻基的重孫子了。
就算是朱瞻基,以及後面的廢物朱祁鎮,以及朱見深,朱佑樘這些人活的年紀都不算太大。
可那也畢竟中間隔了好幾代人。
差了很多年了。
這怎麼着,也和自己扯不上什麼關係吧?
怎麼現在……二妹夫卻這樣看着自己
朱棣忍不住望着韓成詢問了起來。
韓成想着關於嘉靖和朱棣之間的事兒,開口道:
“那個……四哥,真的說起來的話,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四哥你之間,那是淵源頗深。
可不僅僅是你的後世子孫,他在後來做了一些事兒,也和你有很深的關係。”
聽到韓成如此說,朱棣愣了一下。
不是……這竟然還真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這傢伙,弄出了和自己有關的事?
這都中間都隔了這麼多年,能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自己認爲最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居然變成了真的?
邊上的朱標,顯然是知道事情真相的。
不過對此,他卻也沒有多說什麼。
只是在那裏靜靜的等待着事情的發展,看二妹夫怎麼說。
“具體說起來的話,其實就是和嘉靖皇帝給他爹爭名分,有很大的關係。”
韓成這話不說還好,一說這話。朱棣就顯得更加的茫然了。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這怎麼還扯到了朱厚熜這傢伙給給他爹爭名分的事兒?
他們只管爭他們的,和自己這個去世了麼多年的老祖宗,有什麼關係?
就算是朱棣外粗內細,是一個內裏很聰明的人。
可這個時候,也一樣是被韓成所說的這些話,給整迷糊了。
不論怎麼想,他都很難從這裏面,得到一些什麼聯想。
“二妹夫,到底咋回事?”
他忍不住望着韓成,又一次詢問起來。
韓成道:“四哥,你先彆着急。
聽我給你慢慢說來。
這個事,自然而然的,便能夠揭曉。”
一聽韓成這麼說,朱棣心裏面那叫一個難受。
這簡直比他看話本時,看到精采的地方,卻忽然間發現精彩部分被斷掉,還要更加的難熬。
不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下來之後,他早就多少有些習慣了二妹夫在一些事情上的操作。
總是喜歡說一半留一半。
等到後面,再給你緩緩的展開。
或許,也有和二妹夫所說的,他在後世是寫話本小說的有很大的關係。
就跟那說書先生一樣,說書先生爲了吸引着人,不讓聽衆離去,往往都會在重要的時刻裏,來個欲聽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二妹現在說事情習慣性這麼做,職業病了屬於是。
“大禮儀之爭,並沒有因爲楊廷和的退走,就徹底的結束。
那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
但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楊廷和被小皇帝給擺了這麼大的一道後,心中異常不服。
他楊廷和,還沒喫過這麼大的虧!
所以在楊廷和離去之後,很快便有楊廷和的門生故吏,門下走狗,接着和嘉靖皇帝對着幹。
再次掀起大禮儀之爭。
在這件事情上,非要分出個高下來。
禮部尚書汪俊,醞釀再一起集體諫諍。
適逢主事侯廷訓據宗法,作《大禮辨》。
吏部尚書喬宇等人,遂據此率羣臣近兩百五十人,一同進言。
明確反對嘉靖,以興獻王爲皇考。
嘉靖皇帝不悅,他的應對辦法也簡單,那就是下令,讓更多的官員參與進議論中來。
不能只讓這些人說話。
但是結果,卻有些出人預料。
給事中張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鄭本公等三十一人。
以及鄒守益等也都抗章力論。
狀元唐皋也上疏說:“陛下宜考所後以別正統,隆所生以備尊稱。”
表面上是在調停,實際上傾向於反對。
因爲鄒守益是王陽明的大弟子,唐皋是前朝狀元,在朝中都屬於影響較大的文臣。
這次的事兒,對於嘉靖皇帝來說,也是一個不算太小的打擊。
畢竟他覺得,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之後,他在文官之中,是有一些勢力的。
可哪能想到,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還是會更多的人,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嘉靖因此惱羞成怒。
此次進言之人,均被斥責、罰俸甚至罷黜!
最後,汪俊等只好妥協:表示讓興獻帝、興國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備尊稱。
嘉靖三年,三月,嘉靖皇帝無奈之下,只能是勉強同意,稱父親爲‘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
母親爲‘本生母章聖皇太后’。
尊封祖母邵氏,爲壽安皇太后。
這次的事兒,雖然聽起來似乎已經不錯了結果。
嘉靖的親爹被稱尊爲了皇考,親孃可以被稱爲皇太后。
但是,‘本生’這兩個字,往上面一添加,很多事情的意味,一下子就變了。
等於說是,只承認了嘉靖皇帝的親生父母,是他的親生父母。
但是從法理上來講,依舊他這依舊是小宗入大宗。
他法理上的父母,還是孝宗朱佑樘,以及張太后。
嘉靖皇帝爭了這幾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卻依舊沒有最終達成最終的勝利。
整體上,還被那些文官們給壓着了,
對於這些,嘉靖皇帝自然是心中不服。
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繼續發生。
所以到了當年七月之時,來自於嘉靖皇帝的反擊來了。
大禮議之爭,也隨之被推倒了高潮。
嘉靖突然詔諭禮部,十四日爲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羣臣爲之譁然!
正逢早朝剛結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倡導衆人:憲宗時,百官在文華門前哭請,爭慈懿皇太后,下葬禮節,憲宗皇帝聽從了,
這是本朝的舊事。
我可效仿!
楊廷和之子、狀元楊慎也慷慨激昂道: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堅守節操大義而死,就在今日!
隨後編修王元正、給事中張翀等人,就在金水橋南,攔阻挽留羣臣。
何孟春、金獻民、徐文華等又號召羣臣。
隨後,兩百餘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嘉靖改變旨意。
嘉靖在文華殿,聽聞門外哭聲震天。
就命太監傳諭,讓這些大臣們退朝。
但羣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
企圖用這樣的辦法,迫使明嘉靖屈服。
楊慎等人撼門大哭,聲震闕庭。
朱厚熜一番等待,見這些人還不走,徹底震怒。
直接令錦衣衛,逮捕爲首者八人,下詔獄。
但是這樣的舉動並沒有嚇到這些文官。
反而令的更多的人,行爲更加的激烈。
很多人衝至左順門前,擂門大哭。
朱厚熜再下令,將五品以下官員一百三十四人下獄拷訊,
四品以上官員八十六人停職待罪!
七月十六日,嘉靖皇帝爲母親上尊號爲‘章聖慈仁皇太后’。
可以說是直接頂着羣臣的壓力,把事給做了。
七月二十日,錦衣衛請示如何處理,這些逮捕的大臣。
嘉靖下令,四品以上官員停俸,五品以下官員當廷杖責。
廷杖直接打死的共十六人!
有了嘉靖皇帝的這番廷杖,反對議禮的官員紛紛緘口。
因爲他們發現這嘉靖皇帝,和其堂兄朱厚照完全不同。
朱厚照一般不會殺官員。
可朱厚熜會!
於是,爲時三年的大禮議之爭,以朱厚熜獲勝告終。
隨後,把獻皇帝神主,奉安於奉先殿東室,觀德殿。
上尊號爲‘皇考恭穆獻皇帝’。
把生母改稱‘聖母章聖皇太后’。
又改稱明孝宗敬皇帝爲‘皇伯考’。
連着爭了三年,嘉靖皇帝,終於是在法統名分上面,也成爲了自己親爹的兒子……
大禮議之爭,也又不僅僅只是爭這個名分。
還是新皇登基之後,和原來的舊臣之間的一場激烈的交鋒。
只不過這件事兒,被當成了戰場而已。
大禮儀的勝利,也不僅僅只是這件事的勝利,同時也表明了嘉靖這個少年天子,進一步掌權,並且還擺脫了楊廷和等多人的鉗制。
對於皇帝而言,是一場極大的勝利……”
“好!好!乾的漂亮!
它孃的,就該這麼對他們!
一個個狗東西,蹬鼻子上臉,不知好歹,給臉不要臉。
身爲臣子,卻處處想着限制皇權,和皇帝爭權,把皇帝馴服。
不思好好做事,盡把心思操到了這些歪門邪道上。”
嘉靖這孩子真不錯,今後自己到了嘉靖時空,肯定要好好的獎勵獎勵他!
朱元璋聽到了韓成訴說之後。忍不住的喝起彩來。
再不是之前那種,想要拎着鞭子把嘉靖給抽到松樹上去的模樣。
嘉靖皇帝,到了現在,順理成章的成爲了他口中的好孩子。
只能說,朱元璋的反應,着實是太真實。
“厚照這孩子,要是有厚熜這孩子的諸這份心思就好了。
那孩子說到底,就是太善良了。
做事的能力很強,打仗的能力更是不差。
可自始至終,他都不太願意和這些官員們徹底的撕破面皮。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