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從始至終,都只有一個皇帝!

作者:月下更
凌厲的劍刃落下,朱祐杬驚恐地閉上了眼睛。

  歘!

  一聲輕響之後,朱祐杬滿頭冷汗,急速喘息着睜開了雙眼。

  讓他既疑惑,又慶幸的是,自己還活着。

  朱祐樘並沒有一劍將他斬殺,而是斬掉了他頭上黃色的翼善冠。

  象徵着皇權的翼善冠被斬下,朱祐杬的頭髮散落下來。

  披頭散髮的模樣,好不狼狽。

  但朱祐杬卻是發自心底地感到開心,至少他這條命,還在!

  朱祐樘冷哼一聲:“哼,就你也配穿龍袍?”

  “還不給朕脫掉!”

  “是!是!皇兄教訓的是!”

  “我這就脫!我這就脫!”

  朱祐杬連忙開始撕扯起,自己身上趕製的龍袍,用最快地速度,將其脫下。

  朱祐杬可以死,但不能死在他手裏,死在奉天門廣場上。

  而朱祐樘此時已經略過,倉皇撕扯自己身上龍袍的朱祐杬,向着前方的龍椅走去。

  很快,朱祐樘便來到了龍椅前。

  朱祐樘轉身,輕掀自己身上的龍袍,穩穩當當地坐在龍椅之上。

  霎時間,奉天門廣場上的所有人,立刻對着朱祐樘跪拜行禮!

  “微臣參見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三聲萬歲中,那朱祐杬登基稱帝,遙尊朱祐樘爲太上皇的詔書,變成了一紙廢令。

  只要朱祐樘還活着,那大明的皇帝,就永遠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他朱祐樘!

  大明的年號,也永遠只有弘治一個!

  至於景元這個年號,還未經啓用,就已經淪爲歷史的一個塵埃。

  永遠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

  朱祐樘俯視着跪了滿地的文武官員,廠衛大軍,面色肅穆。

  這一路走來,他見到的,看到的,遇見到的,經歷到的諸多事情,已經讓他心中升起了巨大的疑惑。

  而在他返回京城之後,京城裏發生的事情,更是讓他心中的困惑達到了頂峯。

  從他決定御駕親征,巡視九邊開始。

  他所經歷的這一切,實在是太像四十年前的土木堡之變了!

  歷史彷彿是一個輪迴一般,當年在英宗皇帝身上發生的事情,又一次在大明王朝內上演。

  朱祐樘越來越質疑,他以前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那些歷史情節,都是假的,都是編造的,都是被人修改的!

  朱祐樘開始懷疑起身邊的很多事情,很多人。

  但他唯一相信的,就是自己手中握着的十三萬死士大軍。

  什麼都可以是假的,只有手中的權力纔是真的!

  軍權在,權力就在!

  在絕對的軍事實力面前,所有陰謀詭計都是一句笑話。

  朱祐樘揮揮手,就可將其灰飛煙滅。

  現在,朱祐樘已經挫敗了京城文官們,和邊鎮武將們,聯合起來謀劃的陰謀。

  大局已定,該清算了!

  但是在清算之前,朱祐樘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

  這個皇帝,他絕不能再這麼糊里糊塗地當下去了。

  “劉瑾,牟斌,聽令!”

  “奴才在,卑職在!”

  被點到名字的劉瑾和牟斌兩人,神色頓時一肅,立刻聚精會神地聽候着朱祐樘接下來的命令。

  “即刻起讓東廠和錦衣衛,調查朕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內,京城內發生的所有事情。”

  “所有事情,都要事無鉅細地記錄下來,交由朕過目。”

  “將那些參與政變的官員,全都給朕揪出來,一個都不要放過!”

  劉瑾和牟斌兩人,連忙拱手領命:“是,陛下!”

  “高順!”

  “末將在!”

  高順上前一步,抱拳行禮。

  “京城戒嚴!立刻讓陷陣營全面接管皇宮,和京城的一切防務!”

  “是,陛下!”

  高順立刻領命而去,將京城三大營,調回西山軍營安頓休息。

  隨後,朱祐樘看向汪直。

  這三個廠衛首領中,他最信任的就是西廠廠督汪直。

  所以最後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他要交給汪直來做。

  “汪直。”

  “微臣在!”汪直拱手上前。

  “即刻起率西廠番子,清查皇宮內和京城中的防務力量,任何與兵變政變有所牽連的人,斬立決!”

  朱祐樘口中的防務力量,就是指的皇宮裏的騰鑲四衛,還有京城中的京衛指揮使司,五城兵馬司,和那些被於慎調來京城的大軍。

  這些被臨時調來京城的大軍中,包括邊鎮士兵,魯州備倭軍,京杭大運河漕運兵,各地衛所兵和各地州府徵召的鄉勇軍。

  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系統,成分極其複雜,是個隱患。

  朱祐樘要做的,就是查出這些人中,哪些是被於慎矇騙的,哪些是知道實情,還願意跟着於慎叛變謀反的。

  “是,陛下!”

  汪直神情嚴肅,領命之後,立刻便帶着麾下的數千名西廠番子,開始展開清查!

  做完這些安排之後,朱祐樘又看向面前跪着的百官。

  “翰林院學士在否?”

  “微臣在,微臣在。”

  朱祐樘話音剛落,便有一個鬚髮皆白,神色恐慌的官員,跪着從兩邊的官員中,爬到中間來。

  翰林院,原本是皇帝的私人顧問羣體,專門起草機密詔制。

  明朝以後,其祕書顧問的職責,被內閣和司禮監代替,逐漸成爲養才儲望之所。

  翰林院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爲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

  翰林的地位清貴無比,是成爲地方大員,甚至是尚書閣老的必要途徑。

  例如李東陽和謝遷,在被朱祐樘選入內閣之前,就是翰林院的侍講學士。

  從英宗皇帝開始,大明科舉逐漸形成一種慣例。

  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編修。

  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衆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因爲內閣閣老,六部尚書和地方大員,基本都是翰林院出身。

  所以又流傳着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

  而且翰林院還有主持科舉的職責,進士們又有把主考官稱爲老師,自其門生的習慣。

  所以從翰林院任職出來之後,這些官員門生遍天下,這又是一張隱形的利益網絡。

  總的來說,翰林院就相當於是大明朝廷,培養高級官員,掌控天下文脈的地方。

  而翰林院裏的這些翰林們,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在朝中的地位卻很高。

  翰林學士,就是翰林院的主掌官。

  朱祐樘看着這位翰林學士,冷冷下令:“把你們翰林院修撰纂修的史書,立刻給朕拿來!”

  翰林院另外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纂修實錄,而主要執行人,名爲史官修撰。

  當這位翰林學士聽到朱祐樘的命令後,臉色頓時白得如同自己臉上的白髮一樣。

  “這……這……陛下,當朝天子,不可看本朝實錄,乃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祖制,陛下不能破壞啊!”

  “天子看本朝實錄,可是會遺臭萬年的,請陛下三思啊!”

  翰林學士說完,對着朱祐樘長拜下去。

  翰林學士說得沒錯,從有史官這個官職以來,皇帝就不被允許觀看本朝的史書。

  其目的,就是爲了防止皇帝擅自篡改歷史,用來約束皇帝的言行。

  但實際上,改史改的最嚴重的,最恣意妄爲的,甚至直接編造歷史的,就是這些史官!

  先不說滿清史官修明史,改了多少,刪了多少,編了多少。

  就是明朝史官在記錄本朝歷史時,也是肆意刪改,甚至直接編造歷史!

  而且這種所謂的遵巡祖制的說辭,騙騙那些沒有實權的皇帝還可以。

  要是遇上真正有實權的皇帝,皇帝一心要看史書,要改史書,誰又能攔得住呢?

  李世民,武則天,趙匡胤,趙光義這些人,都不知道刪改史書多少次了。

  翰林學士還指望能用一個遺臭萬年的罵名,來嚇住朱祐樘嗎?

  “大膽!”

  朱祐樘冷笑一聲:“牟斌,立刻派錦衣衛去翰林院,將所有的史官修撰,還有他們修的本朝實錄,全都給朕押來!”

  “是,陛下!”

  牟斌領命之後,立刻便安排人手去處理。

  當上百名錦衣衛衝出京城之後,跪在地上的翰林學士,神情更是絕望。

  此刻的他,只能希望翰林院裏的那些史官修撰們,動作能快一點。

  把他們編撰出來的那些史料,趕快全部燒個乾淨!

  不多時,那些離開的錦衣衛們,去而復返。

  同時,他們的手裏,還緝押着九名史官修撰,抱着數十本還在纂修的史書。

  “啓稟陛下,翰林院的史官和史書,都在這裏了。”

  錦衣衛跪地稟報,朱祐樘則是對他們伸出了手。

  “把書拿來。”

  “是,陛下!”

  數個錦衣衛,手裏捧着厚厚一摞的史書,來到了朱祐樘的身邊。

  這些史書,實際上就是朱祐樘的起居注。

  裏面事無鉅細地記載了,朱祐樘每一天的生活,足有上百萬字。

  以後爲朱祐樘修實錄,也就是對這些浩如煙海的資料,編輯整理。

  朱祐樘略過前面的部分,直接拿起了最新一本的史書,從他離開京城開始看起。

  看到這一幕,那九名史官修撰,還有跪在地上的翰林學士,臉上都露出了絕望的神色。

  完了!全完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