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啥也不能做,累
覺得是自己沒照顧好兒子,那麼小的孩子就要遠離自己身邊,得不到親生母親時時刻刻的疼愛,一時間是百感交集,傷心不已。
裝了一會兒,朱慈烺感覺累了,下眼皮打着下眼皮實在是熬不動了,便沉沉睡去,唉,小身板還是不行啊,纔多少會兒就支撐不住。
等朱慈烺再次醒來的時候,他又回到了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了,看着空無一人的寬大房間,朱慈烺再次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後,他又故技重施,雙眼瞳孔聚焦,眼前再次出現了衆多書籍,那個隨身圖書館又打開了,朱慈烺想了解一下自己所處的這個鍾粹宮。
便隨後抓了一本書,竟然是介紹故宮的書籍,朱慈烺打開一看,書中寫到,鍾粹宮,北京故宮內廷東路建築,東六宮之一;位於景陽宮之西,承乾宮之北。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爲皇太子居處,後複稱鍾粹宮。
鍾粹同鍾萃,古代是彙集精華、精粹的意思。明朝朱慈烺太子,清咸豐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時,道光皇貴妃,即恭親王奕訢之母(時爲)靜貴妃(孝靜成皇后)亦居此宮,代爲撫育奕詝。
咸豐帝孝貞顯皇后(即東太后慈安)自入宮即在鍾粹宮居住,直至光緒七年(1881年)去世。光緒大婚後,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儀入宮後也曾在此宮住過。
現在常年在此進行故宮藏玉器類文物的展示。看來這個小小的鐘粹宮還居住過不少名人嘛,在後世也是個名人故居了,朱慈烺暗暗感嘆道。
就這樣,朱慈烺每天喫,吃了睡,睡了喫,過着豬狗不如的好日子,除了每天應付一下崇禎帝有點累,其他時間倒是蠻好混的,有空就看看自己大腦裏面的隨身圖書館的書籍。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父皇母后的疼愛之下,朱慈烺也在一天天成長,轉眼間,就到了朱慈烺滿月的日子了。
在古代,古人對於“添丁進口”纔會十分重視,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讓血脈得到傳承,尤其是對於男孩子的重視程度更高。
而古代社會之所以會有擺“滿月酒”的習俗,其實就源於人口對家庭以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當然這個習俗也包含了祖輩、父母、親朋,對孩子的美好祝福與深切期望。
而作爲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長子,帝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朱慈烺的,滿月宴也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了。
而恰好,周皇后“坐月子”的時間也結束了,在明朝,嬰兒出生之後其實也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在古代漢族人的眼中如果孩子能夠存活一個月,就意味着已經度過了一個大難關。
同時產婦也會在滿月之時結束“坐月子”習俗。這兩件事情其實都非常值得慶賀與祝福,對於崇禎帝來說,那可謂是“雙喜臨門”了,所以崇禎帝特意要擺“滿月酒”來慶賀一下,邀請關係比較近的親朋好友,來宮裏喝滿月酒。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爲了省錢,特意規定後宮中所有的妃嬪餐食標準就是一菜一湯,不準多食,不準浪費,當然了,他自己當然也不能例外,同樣是一菜一湯。
崇禎皇帝還以身作則,從不添置新衣,幾套龍袍從登基一直穿到去世,破了便讓周皇后拿針線縫縫補補。
一開始崇禎皇帝穿着有補丁的龍袍還有些害羞,畢竟是堂堂的大明帝國的皇帝,億兆臣民的君父,他深怕龍袍上的補丁被大臣們看出來,所以他的坐姿常常非常彆扭,經常把有補丁的部分塞到屁股底下,以做掩飾。
可他越是掩飾,大臣們就越是看得分明,然而這幫大臣非但沒有因爲皇帝的困窘而心生憐憫,站出來慷慨解囊爲君分憂,反而在私底下取笑崇禎“望之不似人君”。
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像崇禎這樣,連一個肉菜都捨不得喫,連一件新衣都捨不得穿,過得連鄉下老財都不如。
可是今天,當他的大兒子滿月,在這樣的好日子裏,崇禎皇帝也是一跺腳、狠狠心,一向清貧的帝后兩人一改常態的宴請羣臣,大赦天下。
嬰兒滿月的禮俗流行於唐朝。到了南宋,幾乎所有官宦和富有的人家要爲嬰兒舉辦“洗兒會”,這是一種很隆重的風俗。
主人家要在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的日子發請帖宴請親友,親朋好友會在這一天攜帶各種禮品前來向嬰兒表達祝福。
皇宮中也是早早就開始了準備,到處張燈結綵,熱鬧的比過年還隆重,而作爲今天的主角的朱慈烺,也早早就被人收拾妥當,準備迎接他人生的第一個好日子。
朱慈烺還是一如既往的過着自己的小日子,在他內心四十多歲的年紀看來,滿月不過就是人生中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歷程。
PS:新人新書上傳,慢熱型歷史架空文,告訴你一個你所不知道的堂堂大明太子朱慈烺拯救自己以及大明朝的故事,有爽點、有熱血、有兄弟、有愛人,懇求各位讀者大大,多多關注鼓勵,評價,跪求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