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拯救督師袁崇煥(二)
有疑問就應該立即解決,要不然會給以後的時光埋下禍根,深知知錯就改還是好寶寶的朱慈烺立即開啓了糾錯模式。
於是在顛簸的馬車上,朱慈烺又雙眼瞳孔緊縮,目光聚焦,視線逐漸凝於一點,眼前又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書籍,朱慈烺心有所想,立時從眼前衆多的書籍中抓到了一本。
通過認真閱讀,朱慈烺才發覺自己真是記錯了,天啓四年(1624年)--天啓七年(1627年)的錦衣衛指揮使是田爾耕,不過隨着魏忠賢的倒臺,田爾耕已經在幾個月前就被崇禎帝治罪免職了。
而在崇禎初期,朱由檢雖已撥亂反正,但社會矛盾一時並未消除。在此期間由董琨治理錦衣衛之事,可惜此人急功近利,不久便被罷免。
看來現在的錦衣衛指揮使就是眼前這個叫董琨的傢伙,既然此人急功近利,想必可以利用一下,爲了自己的將來應該先在錦衣衛埋下伏筆。
而大家所熟悉的駱養性是由錦衣衛百戶起家的,崇禎二年(1629年)九月升南鎮撫司僉書。也就是說現在的駱養性纔是錦衣衛南鎮撫司僉書,而不是指揮使。
直到崇禎十年九月,楊嗣昌在奏疏中談到:“茲者南司僉書駱養性缺出,例當推補。可知駱養性已由南司僉書升遷,所升職務當爲都督僉事。
十三年八月,駱養性捐俸一年助餉。十五年十月,駱養性由都督僉事進都督同知。十六年六月,進左都督。
由此可知事實上在董琨被撤職以後,錦衣衛在事實上就是由駱養性操控,就是在他被免去指揮使職務以後,仍然是太子太傅、後軍都督府左都督,依然掌管着錦衣衛事實上的大權。
崇禎十六年(1643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也只是名義上的頭領,錦衣衛事實上還是被駱養性掌控。
而吳孟明也不是什麼好人,史書上說此人雖公正,但爲不阿,大肆收受賄賂,行事時總觀望東廠之態。總之就是個牆頭草,還喜歡貪污,也不是個好人。
這也就是爲什麼崇禎帝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死的時候,身邊卻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大明即將被滅亡時,崇禎帝自殺殉國,錦衣衛呢?
身爲天子親軍的錦衣衛,應該時刻貼身護衛皇帝,但是最後一刻,錦衣衛一個都沒有在皇帝身邊,卻是跟着頭頭駱養性投降了,這也太讓人意外了。
其實這個時候的錦衣衛可以說是非常的混亂,首先田爾耕被免職後,崇禎帝對錦衣衛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錦衣衛內部人人自危。
其實崇禎帝痛恨錦衣衛、東廠等特務組織,認爲這些人是大明身上的毒瘤,僅僅是在天啓七年十一月十四,崇禎帝朱由檢命鄭士毅掌錦衣衛印兼提督東司房官旗辦事。
而錦衣衛內部這個時候是沒有錦衣衛都指揮使這個職務的,只有一衆指揮使在負責錦衣衛的正常運轉。
好吧,有些亂,總之一句話,就是現在錦衣衛都是一些打醬油的,沒多大用,只要知道錦衣衛以後會逐漸被駱養性掌控就行了。
想到這裏,朱慈烺終於弄明白了錦衣衛的情況,正在想看看其他的書籍的時候,只聽到董琨在車外說道:“大皇子殿下,錦衣衛衙門到了,請您移步下車。”
黑暗裏朱慈烺也看不分明,在董琨的帶領下,由張翠兒抱着走進了外間傳聞中陰森恐怖、生不如死的錦衣衛大牢。
路上朱慈烺想起了一個人,高文采,歷史上跟隨崇禎帝一塊殉國的錦衣衛中僅有的兩人之一。史載,錦衣衛街道坊掌刑千戶高文采(從五品)守宣武門,城陷,一家十七人皆自殺,屍狼籍於路。
這樣的人可信,對大明忠心,這可是經過歷史驗證的,必須要啓用起來,納入自己的人才夾袋裏,必須爲我所用。
於是朱慈烺毫不猶豫地說道:“董指揮使,等下還有一件大事要辦,需要一個膽大心細之人去辦理,你將高文采找來,讓他帶人去。”
董琨聽到有大事辦,還以爲是什麼好事,於是說道:“大皇子殿下,錦衣衛中人人忠心,個個可爲萬歲爺和殿下效死的。”
朱慈烺看穿了他的心思,笑道:“這個事情九死無生,還是讓高文采去辦吧,通知他可以先回家一趟,然後回來衙門等候,明早城門一開立時帶人離開。”
聽到不是什麼好差事,董琨馬上就明白了,這高文采怕是得罪了大皇子殿下身邊的人,這是被上眼藥了,怕是這一去就要訣別了。於是趕緊吩咐身邊的人去通知高文采了。
傳說中,在錦衣衛詔獄中“水火不入,疫癘之氣充斥囹圄。”相比於刑部大牢,錦衣衛大牢多數在地下,還有水牢,環境極其惡劣!
據說,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獄中的刑具和刑法:拶指、上夾棍、剝皮、舌、斷脊、墮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種,光看看名字就能嚇掉半個魂兒。
再加上錦衣衛的特殊權利,動起刑來不分輕重,不計後果,進去的人都是站着進去,躺着出來,能留下一口氣已經算不錯了。
想到這裏,朱慈烺也不禁有些擔心,袁崇煥在裏面還好嗎?有沒有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唉,都到這裏了,進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PS:新人新書上傳,慢熱型歷史架空文,告訴你一個你所不知道的堂堂大明太子朱慈烺拯救自己以及大明朝的故事,有爽點、有熱血、有兄弟、有愛人,懇求各位讀者大大,多多關注鼓勵,評價,跪求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