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殺雞儆猴!拉出去斬首示衆!
“都給朕閉嘴好好聽着!你們當中的某些人,待會兒朕再跟你們好好算賬!”
老朱同志的熊熊怒火,立馬就讓那一衆官員噤若寒蟬。
下一秒,滿是憤怒的老朱同志就看向了吳伯宗,但那張臉上卻立刻變作一片微笑,語調也“溫柔”了不少。
“來,吳家小子,甭搭理他們,繼續說。”
一衆官員無不在心底默默吐槽道:“好一個教科書式的‘翻書變臉’!”
不過,老朱同志的這樣一番表現,卻是讓吳伯宗感到十分的意外。
在他們這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生心中,皇帝的形象都是默認的那種嚴肅深沉、霸氣十足。
可是眼前的老朱同志,卻給了他截然不同、意料之外的感覺。
霸氣和威嚴自然是有的,但同時,又有一種好像自家爺爺般的親切,比想象之中,要平易近人的多。
被老朱同志這般特殊的“溫柔”對待,方纔被那些官員“恐嚇”的緊張瞬間消逝的乾乾淨淨,吳伯宗在心底讚歎一聲“果然是位明君”後,便開始自信闡述起來。
“如今陛下雖然完成一統,可大明卻仍在戰亂之中。”
“除了北方的元朝餘孽,大明境內,也還有着一些勢力作祟,心懷不軌。”
“而長時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導致我大明百姓的人口銳減,相當缺乏勞動力。”
“所以,除了方纔伯宗所提及過的硬性條件外,學生以爲,還需要讓耕種的農民們,免除後顧之憂。”
吳伯宗頓了頓,繼續說道:“衆所周知,真正完成耕種的,大多數是一些中壯年,雖然也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農民爲了生存,仍然在堅持耕種,但是他們體弱多病,實質上已經成爲了各戶的負擔。”
“而所謂‘後顧之憂’,指的就是妨礙農民們耕種的瑣事,其中,就以照顧自家老人尤甚。”
“元狗賦稅繁重,使得我大明百姓喫不飽穿不暖,已經積弱多年。”
“甚至一些窮困家庭,連老人逝世後的墳地都無力承擔,讓很死去的老人無法入土爲安。”
“就這樣的生活水準,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安心耕種?”
“雖然現在陛下已經盡力改善百姓生活,可短時間內,每家每戶仍舊無法保證全家都能喫飽喫好。”
“這樣一來,上了年歲的老人,又會幫助自家耕種,可其中大多數不但無法正常耕種,還會因爲辛勞病倒,讓自家雪上加霜。”
“所以學生想到,朝廷是否可以對達到一定年歲的老人給予補貼,甚至……可以直接撥款出資,建立專門供養老人的朝廷機構。”
“如此一來,各家各戶非但不用爲自家老人的這一口飯發愁,而且還會因爲家裏的老人得到朝廷資助,視線真正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沒有了供養老人的負擔,那些可以耕種的年輕人,便不用再分心,可以全心全意的進行農耕。”
“如果朝廷能夠這樣做的話,既可以減輕百姓負擔,促進農業發展,還可以實現陛下的重‘孝’理念,讓大明百姓各家各戶和和睦睦。”
衆所周知,因爲咱們的老朱同志本身就出身於底層階級,所以他對黎民百姓的重視,要遠遠超過其他名門望族出身的皇帝。
歷史上,朱元璋本就十分重視孝道、尊重老人、善待百姓,所以說,吳伯宗說的這些話,每一句都實打實的貼合了老朱同志的心意!
“好!”老朱同志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可謂是龍顏大悅!
“吳家小子,你說的好!”
“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吶!”
老朱同志滿面笑意的看着吳伯宗,那是一個越看越喜歡,稍稍思索了一下後便開口道:“那咱就粗略的提出一些想法,其他的,全部都交給你來辦!”
“嗯……家中有八旬以上的老者,每月必須給予一定的物資補助。”
“八旬以上,每人每月五斗米、三斤酒、五斤肉!”
“九旬以上,每人多加一匹布帛和十斤軟絮!”
“這應該足夠讓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不挨餓受凍了吧?”
聽到老朱同志的話,整個大殿裏的人都是一臉驚訝。
要知道,不僅是在眼前這樣的苦難時期,即便是放眼整個大明,老朱同志剛剛所提出的補助,都足夠讓一個老人家,過上十分殷實的生活了。
雖說在這樣的時代,醫療衛生條件並不完善,導致能夠活到八十以上的人數並不多。
但好歹是一整個大明,即便是籠統的來算,這樣的一筆補助對朝廷而言,也是不小的開銷了。
有此可見,老朱同志是真的爲吳伯宗的提議而高興,並且全力支持,也是真的在乎民生。
而吳伯宗也是欣喜不已,這不過是他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沒想到一提出來,就被朱元璋給採納了。
不過,就在吳伯宗以爲這就已經結束的時候,卻發現還遠遠沒有。
吳伯宗正要向老朱同志道謝時,老朱同志又是開口說道:“家中善待老人的,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
“對於不守孝道的,要嚴懲不貸,而那些證實善待過自己長輩的,在他們年過六旬之後,便可以享有八旬老者的同等補助!”
“另外,吳家小子你剛剛說的那個什麼……什麼供養老人的機構……”
“咱想了想,就叫做‘養濟院’吧!”
“先在京城建上一間,全權由吳家小子你來負責!”
“伯溫,你給吳家小子輔助一二,不是特別重要的,就由你們自己做主好了,無需再過問咱。”
聽到老朱同志的這番決定,吳伯宗更是受寵若驚不敢相信。
要知道,朱元璋剛剛所提出來的那些補助物資和扶持政策,換算過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油水。
老朱同志本就對貪污深惡痛絕,可是卻對第一次見面的吳伯宗委以如此重任,可見他對吳伯宗的欣賞。
其實在歷史上,明朝從始至終,卻是一直保持着“養濟院”的運營,開創了養老院的先河。
“養濟院”從朱元璋開始,在明成祖時期達到了頂峯,幾乎在全國各地,都建立了“養濟院”。
到了弘治年間,甚至在各州各縣的邊陲地區,都開始出現了“養濟院”的身影。
根據《宛署雜記》記載,在萬曆年間,僅僅是一個縣裏加入養濟院的人,就已經超過兩千多人!
可見整個大明時期,確實給了老人很好的福利。
並且,除了基本的撥款以外,朝廷還會對養濟院進行補貼,每個月有三鬥米、三十斤柴,夏冬兩季還會有三丈布匹。
爲了對大明百姓有着持續的保障,朱元璋將養濟政策都寫進了《大明律》中。
《大明律》中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可以說,朱元璋是歷史上,切切實實注重民生政策的難得明君。
“微臣領旨。”
劉伯溫當即朝着老朱同志應聲拜道,只是等了半晌,也沒有聽見吳伯宗的反應。
隨即,衆人的目光全部落在了吳伯宗的身上,才發現他已經徹底呆住了!
“伯宗,伯宗!”
熟悉老朱同志心思的劉伯溫當即就好意的喚道,這纔將陷入驚訝之中的吳伯宗,給拉了回來。
“學……學生領旨!”
剛剛回過神的吳伯宗,一臉緊張的模樣,反將老朱同志給逗笑了。
“吳家小子,你這樣可不行啊,拿出點魄力來,咱們大明的朝堂之上,可是有着不少害羣之馬、腐國之蟲,你後面的路,可不好走啊。”
“不過嘛……你也不用太過擔心,有咱在你後面站着,儘管放手去幹,別怕!”
看着老朱同志一副諄諄教誨的模樣,吳伯宗咬了咬牙,似是做出了什麼決定,鼓起了勇氣說道:“陛下!伯宗不是害怕!”
“伯宗是激動、感動,震動!”
“縱觀歷朝歷代,雖偶有明君,但如陛下這般勤政愛民的帝王,伯宗未曾聽聞!”
“今日親見陛下愛民如子,乃是大明黎明百姓、江山社稷之幸!”
“還請陛下放心,伯宗在此立誓,此生當爲大明之興盛而奮鬥終生,絕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吳伯宗句句慷慨、字字激昂,看不出半分溜鬚拍馬、虛僞做作之態,又是讓老朱同志龍顏大悅道:“好!”
“好好好!”
“咱大明當官的,要是個個都如伯宗你這般,何愁大明不興!”
“對了對了!”
“方纔伯宗你還提到了,一些特別困難的家庭,連父母的喪葬費用都無力承擔。”
“咱剛剛又想到了,既然能夠設立‘養濟院’贍養老人,那同樣也可以設立一些公共的墳墓,以供貧苦百姓免費安葬死者之用。”
《明太祖實錄》中就有記載,老朱同志曾經親自下令,在南京龍江地區設立公墓,並且給一些家中喪葬卻買不起棺材的窮人,發放補助。
聽到老朱同志的突發奇想,吳伯宗是驚爲天人,再度開口稱讚道:“陛下果真是天縱之資,聖明!”
劉伯溫和李善長等一干重臣立即附和道:“陛下聖明!”
其中一些“馬屁精”更是不想放過這個機會,立刻便溜鬚拍馬起來。
“陛下乃千古之明君,必當爲萬世所瞻仰!”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命天子,名垂青史!”
“陛下之智,是我等拍馬所不及,望其項背,五體投地啊!”
“……”
然而,面對這些官員一句又一句的稱讚,老朱同志的臉色卻是越來越難看,最後“啪”的一巴掌拍響了龍椅,厲聲道:“夠了!”
“你們若是真的能夠同伯宗一樣,說的誠心誠意,朕也就此受了。”
“可你們呢?陽奉陰違!自私自利!”
“咱看見你們,都忍不住一陣噁心!”
上一秒還同吳伯宗高高興興聊着天的老朱同志,這一秒就瞬間勃然大怒,嚇得那些拍馬屁的官員是渾身一抖,險些跌坐在地。
“陛下息怒!”
衆官員齊聲應道。
“息怒息怒,瞧瞧你們乾的好事?”
“朕沒有氣死就已經是上天庇佑了,還息怒?!”
“伯宗,你退到一邊。”
“接下來,是朕要跟他們清賬的時候了。”
感覺到老朱同志的身上瞬間爆發出的冰冷氣息,吳伯宗哪裏還敢多話,立馬就應聲退到一邊。
就見老朱同志冷冷的掃視了一圈衆人後才厲聲問道:“朕在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
“犯了事的,自己站出來,朕答應,可以饒你不死!”
聽道老朱同志的話,大殿上的一衆官員之中,已經有好些個,身體微微發顫,額頭直冒冷汗!
很顯然,這些人就都是手腳不乾淨的。
然而,等了片刻,最終竟還是沒有一個人主動站出來。
“好!好好好!好的很吶!”老朱同志氣極反笑着說道:“既然你們都做出了選擇,那朕也就不枉充好人了。”
“朱棣!”
一直站在一旁的小朱棣立馬拱手應道:“兒臣在!”
“去把剛剛記錄在冊的人,都帶進來!”老朱同志的胸口微微起伏,明顯是在壓制着體內的熊熊怒火。
“兒臣領命!”
約莫也就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小朱棣便領着一隊侍衛,押着好幾十人進了大殿。
這些人大都是在剛剛的科考之中,擔任考察監考的官員。
面對這樣洶洶的氣勢,一個個早就嚇得魂不附體,面色煞白!
等到這些監考官員全部跪下之後,老朱同志才又開口說道:“相信你們之中,應該有人認得他們。”
“不過就是不太清楚,他們之中,有沒有人,認得你們?!”
“怎麼?”
“難道非要他們親手指認你們,才願意站出來嗎?”
實際上,這是老朱同志最後一次試探性的詢問,如果這個時候主動坦白,在老朱同志這裏,還能領個勉強及格分,別的不說,半條命還是保得住的。
大殿上的官員之中,在見到這些監考官員被押進來的時候,就已經是心生動搖,其中個別人,雙腿發抖,已經是想要坦白從寬。
可是,當他們掃過一個人的雙眼之後,還是選擇了繼續沉默……
這一下,咱們的老朱同志纔是徹底失望了。
“唉——!”老朱同志深深的嘆了口氣後說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咱萬萬不會想到,一個簡簡單單的科考,竟然能夠斂財數千萬餘兩,涉案官員達數百人之多!”
“想咱越是反腐,你們越是貪污,咱越是忍無可忍,你們卻越是變本加厲。”
“你們……是真的傷了咱的心吶……”
怒極而哀的老朱同志,這最後一句話,竟是顯出了無盡悲涼……
“咱也給過你們機會了。”
“既然沒人領情,咱就沒什麼遺憾了。”
“劉志仁!”
“帶着給你一起同流合污的人,去領死吧。”
一語既出,全場皆驚!
劉志仁,那可是都察院御史,當朝一品大臣!
那劉志仁也是猛地一怔後纔回過神來,忙跪倒在地,朝着老朱同志連連磕頭拜道:“陛下!臣冤枉!臣冤枉啊!”
然而,老朱同志卻只是冷冷的瞥了他一眼,隨即冷笑一聲,不屑的說道:“哼,冤枉?”
“好一句冤枉。”
“不過冤枉的不是你,而是那些無故餓死的災民!”
劉志仁聞言,眼中瞬間一驚,隨即高呼道:“陛下之言,臣不明白!”
面對到了這般境地還死鴨子嘴硬的劉志仁,老朱同志是連生氣額力氣都沒有了,揮了揮手,示意身旁的小朱棣替他開口。
旋即,小朱棣便接過了身邊一名太監遞到身前的聖旨說道:“劉志仁,勾結孔家,貪污山東布政使司賑災銀兩米糧,死罪!”
“劉志仁,夥同朝堂供一百五十七名官員,藉由科舉謀利,共收取銀兩近兩千萬兩,死罪!”
“薛明堂……”
沒等小朱棣繼續往下說,緩過氣來的老朱同志已經打斷了他說道:“夠了夠了,別念了。”
“一個個念下去,怕是咱今天得留在國子監過夜了。”
“你們在這裏的,不在這裏的,犯了什麼事,錦衣衛都已經查了個清清楚楚、水落石出。”
“朕剛剛給過你們機會,是你們不知道珍惜。”
“尤其是你,劉志仁,朕本想着,你是受到孔家脅迫,替你找了個理由饒你不死,可是你卻偏偏找死。”
“原本朕想要誅你們九族,但念在你們都是跟隨朕多年的老臣,便放過你們的家人,將他們趕回老家,永世不得爲官!”
“朱棣,將他們統統押入天牢,明日午時斬首示衆!”
隨着老朱同志一聲令下,大殿之中七八成的官員,竟是“噗通噗通”接連不斷的跪倒在地,紛紛朝着老朱同志磕頭求饒!
這倒真是應了老朱同志的那句話——“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